我院体检中心95例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现况调查分析

2021-09-09 13:17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51191苏凤淼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婚姻状况乙肝疫苗居住地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51191)苏凤淼

乙肝多因乙肝病毒(HBV)所引发的肝脏炎性病变,可感染其他器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作为乙肝高发区,国内慢性乙肝感染者约9000万人左右,每年约30万人死于HBV相关感染性疾病[1]。目前因无特异性治疗乙肝手段,接种疫苗为防控乙肝最有效途径,接种后虽能获取有效免疫应答,但免疫记忆细胞具有一定寿命,若接种后长期未感染或未再次接种,可造成乙肝抗原免疫细胞消失,进而增加感染风险。但多数群众对乙肝及再次接种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导致认为接种后即可。另有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乙肝综合防控措施虽取得良好成效,但不同人群乙肝感染率仍存在差异[2]。因此,为普及乙肝知识,提高群众防治意识,本研究探讨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体检中心95例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知识、信念、行为(KAP)评分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普通体检人群95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31例;年龄18-53岁,平均(35.34±5.08)岁。纳入标准:调查对象年龄≥18岁;无精神疾病;生活可自理。排除标准:无法填写调查问卷;认知、沟通、阅读能力障碍。

1.2 方法 ①调查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周围长期生活人中存在HBsAg阳性。由我院调查小组成员向普通体检群众说明此次调查原因、目的、意义等,征得其同意后发放问卷进行填写,填写时若存在歧义问题,及时询问小组成员,问卷答毕,由小组成员查看问卷填写情况,若发现多填、漏填等情况,则及时告知护理人员,予以更改。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95份问卷,有效回收9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②调查工具:调查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知网、万方等相关学术网站、近年宣教政策等制定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评分量表,包括再次接种乙肝疫苗知识(6个条目)、再次接种乙肝疫苗态度(8个条目)、再次接种乙肝疫苗行为(7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总分0-105分,分值越高,KAP水平越高。

1.3 观察指标 ①KAP评分。②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评分单因素分析。③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评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系数分析变量间关系,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KAP评分 本组95例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评分为(63.28±6.28)分。

2.2 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的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周围长期生活人中存在HBsAg阳性的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评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3 赋值 以KAP评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周围长期生活人中存在HBsAg阳性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具体见表2。

表2 赋值

2.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周围长期生活人中存在HBsAg阳性均为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HBV作为抵抗力较强嗜肝病毒,部分患者感染后无任何症状,但仍具一定感染性。近年我国虽不断完善乙肝相关防控措施,且小儿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所提升,但由于乙肝抗体可伴随年龄增长而减弱,甚至消失[3]。因此,提高成人乙肝疫苗再次接种率,对降低乙肝感染率、提升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得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周围长期生活人中存在HBsAg阳性均为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我国自1992年开始推行乙肝疫苗管理,部分体检群众因超出范围,造成乙肝接种相关知识掌握欠佳,加之年龄越大群众对自身健康专注度较低,导致主动再次接种疫苗认知不足;未婚但有恋人群众发生性行为频次较单身人群高,对保护自身安全等行为,自主性更高,相关了解更多,但已婚人群除上述原因外,KAP水平高可能与优生优育亦密切相关;农民、工人相较于企业员工文化程度较低,无法正确认知乙肝对自身健康及生命危害程度,加之对相关社会宣传关注度较低、无定期体检习惯等,导致KAP水平较低;城镇居民因交通、医疗、经济收入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居民,且了解乙肝危害、再次接种途径较多,KAP水平较高;周围长期生活人中存在HBsAg阳性者较正常群众,日常注意事项更多,对相关防治工作了解度更多,对再次接种行为积极性更高,KAP水平更高[4]。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临床可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如:①通过于社区、体检中心大厅张贴海报等形式进行乙肝再次接种宣传,重点可列举仅接种1次可致后果等,同时向体检人员行健康宣教,增加群众乙肝疫苗知识掌握度;②设置热线电话与咨询台,可通过解答群众相关疑问,提高再次接种疫苗知识掌握程度,并于咨询台放置本院自制乙肝疫苗再次接种知识手册,便于咨询群众阅读及携带;③重点宣传婚前、孕前阶段,促使相关群众了解乙肝防治措施及再次接种乙肝疫苗重要性,为有意愿再次接种人群提供方便、及时接种服务[5]。

综上所述,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周围长期生活人中存在HBsAg阳性均为普通体检人群乙肝疫苗再次接种KAP评分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群众KAP水平,提高疫苗再次接种意识。

猜你喜欢
婚姻状况乙肝疫苗居住地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鸟类居住地
从《日耳曼尼亚志》看日耳曼人的婚姻状况
韩男性对婚姻状况更满意
流动人口参与居住地选举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当代中美两国女性婚姻状况差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