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定方知落花深

2021-09-10 03:25陈艳冰
粤海风 2021年4期
关键词:鲁迅研究落花鲁迅

陈艳冰

看到《风定落花》这么诗意的书名时,我并没有想到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书名副标题是“品三代文化人”,可知份量着实不轻。姚锡佩老师在前言谦称,本书收录的是“散落在犄角旮旯的旧文”,是“曾被风浪几度吹皱的人、事、书”,而依我看来,此书意义非凡,既是姚锡佩老师在耄耋之年对学术人生的回望,也是她从30余位文化人的命运中,对20世纪中国诡谲历史的见证,折射出了20世纪中国文人的境遇与无奈。

鲁迅研究大家陈漱渝先生说,对《风定落花》只敢学不敢评,我一介晚辈,更只能高山仰止、遥望项背,这是真心说话。然而,不写下些感想实不足以表达对姚锡佩老师的敬佩,毕竟,我也曾忝列鲁迅研究队伍。

2000年前后五六年,因为时任广东鲁迅研究会会长、鲁迅研究专家郑心伶老师是广东省文联理论研究室的主任,我作为他的“兵”,也兼任了广东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一职,同时担任刊物《广东鲁迅研究》杂志的编辑,由此,阅读了大量鲁迅研究方面的文章,接触过各种评论、史料、考据,还有各种争鸣,也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的大型研讨活动。那时也就30岁左右的光景,回想起来,当时有很多文章没有真正看懂,學习得浮光掠影,写文章也就搬字过纸,犹如云烟过眼,并没有真正领略到知识与智慧的魅力。唯一所得应是拥有了鲁迅研究的信息量,毕竟日子有功。上述回顾,是要说明我对《风定落花》的阅读体会还是有些根据和说服力的——《风定落花》含金量高、创见多,多有触及其他阅读无法接触的情况与资料,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

据知,今年《新文学史料》第一期刊发了《风定落花》的书讯,《天津日报》3月份刊登了荷花淀派作家83岁的冉淮舟老师的书评,称誉姚锡佩老师的文集是“别开生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前段时间,《风定落花》还进入了三联韬奋书店的销售排行榜。可见,这本厚重的文集所展示的知识分子群像,让读者感兴趣;姚锡佩老师功底深厚的人物描述,清晰透彻的论述与阐发,分析中肯,有理有据,既让人服气又让人感动。

《风定落花》全书分四章,《先驱》和《跋涉》主要是姚锡佩老师本人的研究所得与学术成果,《颠簸》与《探究》主要是忆述故人旧事及人物的学术贡献。35万字的阅读需要些时间,认认真真一字一句把全书看完,合卷沉吟,书中确有不少闻所未闻的故事,值得反复回味的细节。想象中,这位素未谋面的姚锡佩老师是个顶认真的人,治学态度真诚严谨、实事求是,应该容忍不了言而无据、糊弄搪塞之人;她又很有人情味,是个爱花之人吧,浮动的花香之余,她应更爱灵魂的芬芳。

文集的第一篇文章《百年传承——章太炎·鲁迅·徐梵澄》,细考了章太炎、鲁迅、徐梵澄的学术思想、精神,通过梳理三代文化人服务民心、民生、民族革命需要,鼓舞国民斗志,净化国民道德的努力,认为章太炎首倡“依自不依他”、鲁迅呼吁“尊个性而张精神”、徐梵澄坚持“不断超越自己”是一脉相承的文化追求,100年来我国学人都在继承和发展“依自不依他”的思想,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摆脱思想的桎梏。

应该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姚锡佩老师也是“依自不依他”学术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

从文中得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撰写者之一,她重读过很多时过境迁的档案,鲁迅博物馆提供给她其他研究者不可能拥有的便利,有些档案一般研究者无法接触到,私人档案也是朋友出于信任而拿到。如何看待历史档案,并在历史档案中找寻现实真相,还原史实,需要超乎常人的智慧。这是因为: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是非标准在发生变化,对档案里暴露出的特定时期的冷脸或热脸都要保持清醒;二来,历史档案,关于个人生活,以及家庭、长辈、朋友等社会关系的描述与分类,人物之间温柔敦厚的关怀与严词厉色的制约,既是人物的足迹,也决定人物的命运。“魔鬼藏在细节中”,研究档案里的细节,细节提供的逻辑、矛盾与演化,细节制造的风花雪月或风起云涌,往往能帮助还原历史的真相。

我发现,姚锡佩老师以她的严谨正直,对各色人等尽量不作终极判别,也尽量不下什么结论,而是通过对事实的陈述,让读者进行独立的判别。从她的行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为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不失原则的努力。例如《“火凤凰”秦德君》既没有回避秦德君与茅盾的恩怨,也没有回避人们对茅盾美化的理解,以及对秦德君品德的质疑,而是通过大量的事实陈述,思索沉沉的历史痕迹,思考“20世纪中国男女在婚姻和爱情上涌动的思想行为、矛盾和追求”能否为今人所理解?姚锡佩老师感喟中国近代教育的先觉者、先行者许寿裳竟在台湾为愚民所杀,但她只表达了“疾痛”与“悲哀”,并没有做政治性的展开,而是借许寿裳早年的警言“有国家而无国民,有法令而无自觉,人道无光,性灵悉死,兽界耶?枯骨耶?”,谴责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道德伦丧与人性黑暗。接着,她又称颂《鲁迅与许寿裳》《许寿裳文录》《现代贤儒——鲁迅的挚友许寿裳》等书籍在大陆的出版,以及许寿裳的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再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许寿裳”。

姚锡佩老师是全国最有影响的鲁迅研究专家之一,她参与编撰的四卷本《鲁迅年谱》、两册《鲁迅藏书研究》是鲁迅研究史绕不开的著作。可贵的是,姚锡佩老师对鲁迅的解读,是把鲁迅放在中国文化人的群体中间,既看其师承关系,也看其朋友关系,更看他对后世的影响,这正是《风定落花》以“品三代文化人”为立足点的原因。

在姚锡佩老师看来,鲁迅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家,他用现实主义文学进行国民性的思想与批判,而且不仅解剖国人,也解剖自己。尽管他也曾彷徨、苦闷、绝望,但他凭着对自己在内的个体生命的不断解剖,从坚信进化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坚持以战斗精神的新文艺救中国。

姚锡佩老师是将鲁迅的独特性放在文化人的群体进行研究的。《柳亚子和鲁迅——兼谈南社与越社》将鲁迅与柳亚子进行比较,用“同是章门弟子,各尊卢梭尼采”“南社越社,遥相呼应”“开新文学之河,赋旧诗词以新声”等高度概括的语言,回顾了两位同时代的历史探索者奇逸卓荦的学识与操持,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相互影响;《鲁迅和瞿秋白“超人”意识之差异》从瞿秋白的作品《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得到启发,深入追寻两位深通东西文化的明哲之士的思想轨迹,从而发现了“‘独立不倚的诤友和‘服从命令的战士在大同中又有大异的思想境界”,以及两人思想深处两种对立的“超人”意识,又以《鲁迅读〈多余的话〉之后》分析出鲁迅对瞿秋白深深的理解和惋惜;《“徽骆驼”陶行知和胡适》则通过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和新文化运动先锋胡适在人生、思想、事业诸方面的比较,观察鲁迅所处的时代世界文化大潮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同时代人各自的追求与选择;《彪炳史册的朱希祖、朱偰父子》《君子之交淡如水——鲁迅与宋紫佩》都写及鲁迅交往的友人,不看文章不知道,原来朱希祖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者,为推行注音字母、新式标点符号立下了汗马功劳,经济学家朱偰以生命保卫了重点文物“南京城墙”,其作品《金陵古迹图考》被评为南京古代至1949年传世名著。宋紫佩这位鲁迅的挚友少见研究文章,想不到他竟是绍兴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曾致信宋紫佩100余封,两人思想差距较大,情趣各异,但却一直保持君子之谊,从中可以感悟鲁迅的平易与灵活。

《风定落花》第二章《跋涉》,写到了柔石、丁玲、周文、聂绀弩、姚克、徐訏、徐梵澄,他们大部分是“左联”成员,是受鲁迅影响的晚辈,与鲁迅私交甚笃,如果说鲁迅是新文化的高峰,那么,他们就是新文化连绵起伏的群山。姚锡佩老师在书中写道:柔石自1923年起,在动荡不安的短短8年中,发表的文学作品达55万字,译作约63万字,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独特贡献。丁玲是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她的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显示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新型的“中国思想”。周文是鲁迅研究者比较少触及的内容,姚锡佩之所以写作这篇长文,是为了通过研究周文的创作道路及其成就,左翼文学青年在鲁迅、茅盾的正确引导下的健康成长。聂绀弩、姚克、徐訏、徐梵澄都有着非凡的经历,姚锡佩老师不偏不倚地、如实地还原了他们坎坷的经历,让人寻思天命、人意之无常,不胜唏嘘、深刻思考。姚锡佩老师把柔石、丁玲、周文、聂绀弩、姚克、徐訏、徐梵澄等放在一起,通过他们的道德文章、人生起伏,反映新文化运动的面貌。因为他们的文学和革命实践带给了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全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态,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至今受惠于这一群人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的艰苦探索,我们至今还在阅读和传诵着他们的作品。他们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应对,他们融合外来文化的宝贵实践而创造出的新文化,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风定落花》之《颠簸》與《探究》两个章节,涉及姚锡佩老师自身的经历,李何林、赵家壁、楼适夷、林辰、王瑶、王士菁、钟朋、尹桂芳等诸位先生的高贵品格、耿直宽厚如在目前,王保林、尹慧珉、江小蕙、赵英等朋友、同事则真实可感、情谊深重。《浅识刘再复的四海追求》和《有声的香港》两篇文章的观点视野开阔、与时俱进。通过这两个章节,读者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两代学人在鲁迅研究及民族精神传承中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与对学术信念的坚守。这样的阅读,与阅读鲁迅作品一样,受益匪浅。

我想,阅读鲁迅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自己的感悟,比照自己的工作和生存状态,比照自己的境遇与时代的变迁,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毕竟,当我们看到局部时,鲁迅早已掌握了全面。鲁迅作品中的一字一句,近一百年仍在现实社会上演,那些至今纠缠我们的问题,鲁迅早已看通看透并给出了答案。

鲁迅研究专家姚锡佩老师的文集《风定落花》,每个篇目都值得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国的思想史、近代史、党史的方向来研究,从而使我们对鲁迅又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风定方知落花深”——好好读一下《风定落花》,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深邃智慧。

(作者单位: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

猜你喜欢
鲁迅研究落花鲁迅
落花
落花
落花有感
孔乙己
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
鲁迅研究中的歧路
阿迅一族
鲁迅研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