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探究

2021-09-10 11:25张祯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7期
关键词:解题方法

张祯琳

摘要:2020年成都市初中历史毕业会考在材料题题型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学情,以2020年成都中考真题历史材料题为例,探究同学们材料题的失分原因,分析成都中考历史材料题的新变化,尝试探究新中考背景下初中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新中考背景;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2020年成都初中历史毕业会考紧扣课标,在材料题题型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本文以2020年成都中考真题历史材料题为例分析成都中考历史材料题的新变化,尝试探究新中考背景下初中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一、2020年成都市中考历史材料题分析

2020年的成都市中考历史材料题的总分值不变,仍然是52分,但大题的数量和每一大题的分值分布较于前两年有明显变化,2020年的成都中考历史真题材料题有三个大题,25题分值设置为25分,第26题,分值设置为12分,27题综合探究题15分,大题数量在减少,每小题分值在增加,每一问对致力于获得会考满分的同学来说都很重要;其次,2020年的中考历史真题整体考察范围分布如下:中国古代史占据30%,中国近现代史占据40%,世界史占据30%,其中材料题52分的具体分布是中国近现代史42分,世界史10分,由此可见,世界史范围相对缩小,中国近现代史考察内容增多,而这一部分内容由于疫情网课的缘故,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再次,材料题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2020年的52分材料题中考察学生列举指出能力占据10分,归纳概括能力占据8分,分析原因占据13分,说明占据16分,谈认识占据6分,这对于七、八年级没有怎么做过材料题的同学来说是一大难点;最后从题型上来说,2020年的成都中考历史材料题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特别注意的是2020年成都中考材料题部分的26题,力图模仿高考历史第42题开放试题的形式,要求“先提炼论点再用史实论证观点”的史论结合,但适当降低了考查难度。该题起点高,落点低,兼顾了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同时激扬了家国情怀[2]。这一部分新题型此前我们从未涉及,综上,同学们材料题的提升任重道远。

二、学生在材料题中失分原因分析

在此前,同学们在25分钟的时间尝试做了2020年成都中考历史材料题25题,44个同学最终的平均分是18分。同学们失分的原因大致如下:答错位、书写差、卷面不整洁、没有序号;没有答完、审漏题、审题不准、答非所问;不结合材料、照抄资料、时间不够。总结起来同学们材料题的问题在于不知道怎么审问题,不知道如何解读材料,不知道怎样规范书写答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2020年成都中考历史真题25题第一小问为例探讨新中考下初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三、新中考下初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探究

(一)材料题的构成、分类和特点。材料题往往由题干、材料和问题组成,材料有不同的呈现形式。2020年成都中考历史材料题以文字、图片和数据表格为主,其中中文字型材料占比53.8%,图片型材料占比30.7%,数据表格型材料占比15.3%。不管哪種类型的材料和问题,他们的设置往往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

(二)材料题的做题方法。

1、看题干,定主题,勾画关键词,明确考点。

以2020年成都中考25题题干为例:儿童是历史的亲历者,其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整个25题以儿童的命运为主线,创设情境,考察与之相关的时代变迁,通过〖荣光背后的凄凉〗〖中国近代化的“火种”〗〖战火硝烟中的希望〗〖共和国的未来〗四个小标题知道考察的时代背景依次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的洋务运动,抗日战争和共和国,考察范围广,时间跨度大。

2、细审问题。审问题是解题的基础。我们多次强调审问题的重要性,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审几个问——明确答几条。(2)审问什么——明确答什么。(3)审怎么答——明确能力要求。(4)审从哪里答——明确答案来源。(5)审分值——明确每一条答多少。

以2020年成都中考25题第一小问为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童工的处境,(2分)并分析工厂大量使用童工的原因。(4分)(1)几个问--2个;(2)问什么--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童工的处境和使用童工的原因;(3)怎么答--明确能力要求,初中材料题的能力要求往往有以下几类:①指出:短句摘抄,长句截取 ;②列举:直接从材料或书本中举例说明;③概括:特点、变化趋势等等(找出关键词或者句子,进行提炼、整合,简明扼要抓共同点,抓本质);④分析:原因,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等多层面;⑤说明:史实说明主题或者论点。这两个小问考的是我们的概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审从哪里答——明确答案来源,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案来源往往有以下几类:①根据材料:答案源于材料;②根据所学知识:答案源于所学;③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源于材料+所学;④综上:找到几则材料探讨的共同主题,谈认识,建议。这两个小问的答案来源于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所以应该先读材料,再联系教材,结合所学,切忌看到题就先乱翻书。(5)最后一步,看分值,4分一般最少都是两点,经过审题,我们可以避免答漏题,答错题,答非所问了。

3、带着问题解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1)粗读:标题、导语,正文中涉及历史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核心观念;图例、注释、引注中的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发表时间等核心内容,判断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勾画关键词。(2)根据材料结构或标点符号分层。(3)精准定位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勾出关键信息。

以2020年成都中考25题材料一为例:

[荣光背后的凄凉]

材料一 工业革命爆发后,需要工人的工厂增多了。工厂以机器生产为主,对体力和劳动技能的要求降低,孩子们成了理想的员工。他们身材通常较小,可以参加更多的小任务。同时,由于儿童体力纤弱,性格温驯,宜于工厂主发号施令。1839年,英国工人中18岁以下的儿童几乎占工人总人数的一半。英国火柴厂的童工每天工作12至15小时不等,工资低到“勉强只够维持灵魂不离开躯体的水平”。

——据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童工的地位和作用》

(1)粗读:标题、引文出处可以判断时代背景是英国的工业革命;(2)根据材料结构可以分两层,1839年前4句讲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大量使用童工的原因,1839年后两句讲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童工的处境;(3)精准定位,在第一层中我们可以勾画出以下关键词描写工厂大量使用童工的原因:需要工人工厂增多,对体力、劳动技能要求低,身材小、可以参加小任务,性格温驯、易于发号施令;在第二层中我们可以通过童工人数多、工时长、工资低判断童工处境凄惨、恶劣。

4、联教材——解题的依托。结合所学一般都要回归教材。

5、写答案——解题的落脚点。材料题答案规范书写要求(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2)语句通顺、语言准确;(3)在形式上”三化“, 即段落化,一问一段;要点化,一点一句;序号化,一点一个序号。

以2020年成都中考25题第一小题答案为例:

(1)处境:凄惨。

(2)原因:①需要工人工厂增多;②对体力、劳动技能要求低;③身材小、可以参加小任务;④性格温驯、易于发号施令。(任意答两点得四分)

总结起来材料题的做题方法就是定主题、审问题、读材料、联教材,细书写,方法比较简单,我把它总结为“定、审、读、联、写”五步法。

四、学以致用,以不变应万变——半开放性试题的做题方法探究

以2020年成都中考历史材料题26题为例(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之时,寒风凛冽,江城封闭。但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汉加油!”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据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豐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新华社2020-05-10)

概括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围绕该主题思想,列举除材料中两次“武汉保卫战”以外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思想明确,至少结合三个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一)题型特点:材料形式多样,此题以文字材料为主;分值在12分;考察能力要求较高,着重于考察概况、列举史实和说明的能力;立意较高,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同学来说,初次接触有点畏难心理,不知如何下笔得高分比较困难,此题2020年最终考察的结果体现了难度系数是3,难度较大。

(二)解题方法:题型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以五步法解答26题新题型时有一些注意事项。

1、审问题:明确3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根据材料概括主题思想(3分),主题思想又叫中心思想,在材料中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材料中有总结性语句,提取主干(开头、结尾、中间);一种是没有总结性语句:找共同点(特点、意义等)概括;第二个要求:围绕主题思想列举史实(6分):数量3个,范围是除材料中两次“武汉保卫战”以外的中国近现代史,史实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描述历史事件需要有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几大要素;第三个要求是根据史实发表史论(3分),史论是指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态度价值评论或者主观看法,可以对史实分开评述,也可以最后整体评述。

2、读材料:按结构可以分三层.第一层: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讲的是主题思想;第二层是:1938年抗战期间......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汉加油!”列举的史实;第三层是: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围绕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发表评论,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构建以下框架列举史实发表评论:列举史实:时期+主体+面临什么磨难+怎样愈挫愈勇+取得什么成果。说明史论:体现了......精神。

3、联系教材组织语言书写答案如下:

(1)主题思想: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2)列举史实:①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期间,以学生和工人为先锋的中国人民面临列强的不公,他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体现了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爱国精神。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经过十四年艰苦抗战,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体现了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③新中国成立后,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克服千难万险,为大庆油田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综上,纵使材料题的题型和难度千变万化,但只要掌握了基础方法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笔者认为一切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都是在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上训练才有效,鉴于此,笔者准备在后期初三中考复习中安排如下,一轮复习落实基础知识,二轮复习构建知识框架,三轮复习训练答题方法,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提升同学们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赖蓉辉,聚焦能力素养 激扬家国情怀——成都市2020年初中历史毕业会考试题评析[N],招生考试报,2020-12-4.

成都市龙泉驿区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解题方法
从2015年高考题看导数问题中的热点问题
高中数学函数单调性解题方法初论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分析
高考复习基因分离定律题型的归纳与探究
浅谈高中数学的解题技巧
结合政治高考题型提升复习备考效益研究
百花齐放,多种方法助力中考数学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