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融合时代下“饭圈” 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2021-09-10 07:22高冰晗
今古文创 2021年22期
关键词:黑粉饭圈亚文化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的进步推进,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单向传播转换为双向沟通,“饭圈”文化也在悄然生长。但在过程中,“饭圈”文化之所以被众多人鄙夷,是因为不理智粉丝现象频频出现,这种畸形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了对主流文化的对抗姿态。本文将以此现象中的黑粉圈现象为切入点,浅析“饭圈”青年亚文化背后的价值反思。

【关键词】 饭圈;亚文化;黑粉;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76-02

一、“饭圈”青年亚文化现象

对美好事物的崇拜和追随是人类的本能,因此,粉丝文化应运而生。中国的粉丝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东南亚文化的影响,也正因如此—— “哈韩”“哈日”等名词才会出现。“饭圈”文化是粉丝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变。

(一)最初“饭圈”文化现象的形成

“追星族”是二十世纪影视娱乐工业的产物。中国粉丝追星热潮可以追溯到被称为“靡靡之音”的邓丽君时期,但基于时代特殊性和局限性,粉丝对于偶像含蓄的喜爱仅仅停留在单方面接受输出的阶段。到了20世纪后期,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进步、“小康之家”的中国式现代化来临,文化氛围逐渐宽松,大众的精神需求也进而增多。谭咏麟、张国荣、小虎队、四大天王等部分港台明星相继走红,贴纸、海报、带有明星印画的歌词本等周边产品也被开发,明星时代就此到来。

如果说以上港台明星撒下了内地追星文化的种子,那么2005年《超级女声》的出现,则让这股追星热浪彻底喷涌而出。这一年,被很多人称之为内地追星选秀元年。《超级女声》收视率全国第一,选手虽是素人出身但在节目播出时依旧获得了大量黏性的疯狂粉丝,粉丝还会成立专属名称—— “玉米”“笔亲”“凉粉”等。在当时全民短信投票的时代,多家媒体报道了铁粉举着偶像的照片在街上拉着路人为偶像投票的事件,《超级女声》选手相比于王菲、周杰伦、林俊杰等歌王歌后,素人出身的她们更会让粉丝有一种代入感,和养成系偶像彼此成长,共同进步。

(二)媒体融合下“饭圈”文化的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的进步推进,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单向传播转换为双向沟通,陆续出现了规模化、组织化的粉丝群体。粉丝可以通过微博发布私信、评论等方式和偶像进行直接互动。

与此同时,“饭圈”文化也在悄然生长。互联网的出现降低了粉丝的参与成本,不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有分工的提升粉丝团的规模,开始打造独属于内部粉丝的话语体系和阶级权力制度,“饭圈”文化日益走向成熟。

“饭圈”文化之所以被众多人鄙夷,是因为不理智粉丝现象频频出现—— “杨丽娟疯狂追星刘德华事件”“肖战粉丝事件”等等。还有青少年的粉丝为了所谓维护偶像不惜当键盘侠辱骂、造谣其他艺人,用极其恶劣的手段破坏他人形象,这种畸形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了对主流文化的对抗姿态。

二、青年亚文化下黑粉圈文化的传播

黑粉圈往往通过恶意解读、恶意剪辑、恶意引导、恶意拉踩的手段丑化大众对艺人的印象。“饭圈”文化的发展意味着文化娱乐产业的繁荣,但黑粉圈这种畸形的“粉圈”生态应予以抵制。

(一)黑粉圈文化传播的隐喻符号

首先,运用表情包进行隐喻传播。表情包以非语言符号为主要方式,进行情緒化的表达,它的特性体现在“图片+文字+情绪”三者合一。

其次,运用文字进行隐喻传播。尼尔·波斯曼提出:“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青年亚文化会在自己的圈子里起一些独有的话语体系,便于彼此“相认”,例如黑粉会使用独特而恶劣的词语诋毁艺人。

(二)“黑粉”文化的传播途径

伯明翰学派认为,青年亚文化是一种抵抗仪式,通过一种亚文化成员共同享有而又与主流文化迥然有别的“风格”来实现。网络的快速发展带给了“追星族”群体狂欢,同理,也给予了“黑粉”们情感宣泄的出口,他们借助微博、豆瓣、知乎等App来加入特定社区释放想法,从而折射出此群体的真实精神世界和渴求。

媒体融合时代下,各类新闻都会呈现“病毒式”蔓延的趋势,迅速发酵。运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来解释则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一事件突出报道,便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黑粉圈”们,通过微博、贴吧、豆瓣、抖音等音视频App的结合散播言论信息,将其在“饭圈”文化中快速发酵,引得“饭圈”人士广泛关注。

三、“饭圈”青年亚文化的价值反思

青年亚文化一直都充满争议,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张扬自我,甚至故意挑战主流文化的规则。所谓“代沟”“问题少年”“黑粉群”等,都是在不同角度对主流文化冲突的概括。

(一)正面价值

青年亚文化虽是客观存在的产物,但仍应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回顾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2020年,“饭圈女孩”自发组织了物资救援发放,粉丝团队的组织能力和效果不亚于主流媒体,且受到了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的跟踪报道,赞赏她们的公益救援行为。

1.明确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饭圈”虽然目前还身处于水深火热中,但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理智粉丝。这些粉丝并不一定要去做和偶像一样的事情,而是将偶像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典范,希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报以最大的热情和毅力去追求、拼搏。这种学习是自发的、自觉的,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的,所以在这种时刻“星”的影响力极大,感召力极强,效果也极其明显。在追寻梦想努力的同时,也可以在粉丝群和有着共同“粉籍”的人互相倾诉点滴,愉悦身心。那些现实生活中难以开口的“秘密”在虚拟网络世界中都可以得到陌生人最大限度地温柔回应。

2.获取更多技能,丰富个人储备。如今,剪辑视频、修图P图等都成为“饭圈”女孩的必备技能,甚至有些喜欢韩国、日本、欧美偶像的粉丝,为了偶像自学一门新的语言。这在无形之中,也为以后职业生涯增添了无法撼动的核心竞争力,若是抛去偶像光环的加持,粉丝们可能无法拥有这十八般武艺,不过度追捧,劳逸结合地追星是当代青年正确的态度。

(二)负面价值

饭圈成员大部分人年龄层次偏低,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极度需要认同感以及参与感。但实际上的情况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面临的是巨大的课业压力以及匮乏的精神生活。

1.等级制度明显,造成盲目服从。各个青年亚文化群体中都存在沉默的螺旋现象。他们拥有完整的等级体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受到欢迎,就会大胆地传播和扩散这个观点,这就好比一个肆意侮辱艺人的黑粉,在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没有得到阻止甚至招来一波跟风带节奏的黑粉。那么,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做的决定是多么的错误。

“粉圈”文化等级制度明显,“站姐”“大粉”这类词语层出不穷,诱使年轻的小粉丝盲目追随。“大粉”发号施令,管理粉丝,给粉丝安排任务,前者下达指令,后者负责操作与落实。媒体经常用“KPI”来类比“饭圈”完成任务的行为,“饭圈”活动不由偶像发布,而是粉丝“从上到下”指派的行为,但这也让本不具备经济能力或是辨别能力的小粉丝沉迷其中,盲目服从。

2.引发蝴蝶效应,造成盲目消费。《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显著高于我国总体互联网普及率(64.5%),表明“00后”“05后”显然构成新时代网上冲浪的主力军。

大媒体时代,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月光,有的孩子理智追星,有的孩子却仿佛失去心智,盲目追隨偶像,超额消费、浪费时间、耽误学习,“饭圈”文化将其美其名曰为“为爱发电”,可是拿着父母血汗钱来集资打投是否可取?今年三月甚至还出现了一追星女孩因找父亲帮助偶像“氪金”未果服药自杀的新闻,确实不能否认优质偶像带给粉丝的正能量影响,但是这一切应以正确价值观引导为前提。

四、结语

“饭圈”文化作为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混乱的表象之下正是无处安放的躁动与正确引导的缺失。随着媒体融合进一步发展、UGC(用户原创内容)的广泛普及,对于亚文化各方更应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立好规矩。我们应用纵深的眼光看待亚文化现象,努力弥补完善青年亚文化的缺失,将积极的价值融进入主流文化中。

参考文献:

[1]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7,(8).

[2]陈力丹.群体传播的心理机制[J].东南传播,2016,(1).

[3]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9,(5):65-69.

作者简介:

高冰晗,女,汉族,吉林人,黑龙江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黑粉饭圈亚文化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在疫情面前,见证一场“饭圈”的成人礼
“饭圈女孩”(双语加油站)
来呀,互相伤害呀!
袁姗姗:我想跟“黑粉”谈谈
把脉“腐败亚文化”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体现主文化的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