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行稳致远

2021-09-10 07:22林菊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文言文

林菊花

摘要:[1]《中国高考报告丛书试题分析》这样评价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它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根本任务的成功实践,是新高考“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命题理念的具体呈现,也是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次精彩预演。[2]高考评价体系主要有“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核”为核心功能,“四层”为考查内容,评价考生的素质内涵;“四翼”为考查要求,评价学生素质达成度。

关键词:一核四层四翼;高考命题;文言文;评价体系

《中国高考报告丛书试题分析》这样评价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它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根本任务的成功实践,是新高考“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命题理念的具体呈现,也是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次精彩预演。细究2020年的高考,我认为它更是对2019的传承和延续,充分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以下我从全国卷1文言文(后文简称“乙卷”)和衡中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卷(后文简称“衡中卷”)的文言文命制来探讨“一核四层四翼”在试题中的体现。

2020年高考全国卷1文言文和衡中卷集中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先进理念。那么它是如何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到试题中呢?又如何体现“四层四翼”?

一、从选材上看“一核”的落实。

乙卷文言文所选取的人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旷世奇才苏轼。[3]康震在《东坡印象》中这样评价苏轼:苏轼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健全、最融通,也最为后人所仰慕的一种人格模式。苏东坡,这个乐观主义者,伟大的文艺天才,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将勤政爱国、关注民生的执著精神,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诚如是,苏轼旷达豪放的性格特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其人本身就能滋养考生的品德修养,坚定考生的理想信念。同时本次节选的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博大深邃:有时贤赏识贤能、知贤欲让贤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博大情怀;有德贤兼备、悉心育儿的伟大母亲;有坚守中创新、治国安民的为政思想;有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心上的人民情怀。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能无声地滋养着考生。我相信阅读此类极富正能量的文章会如春雨般滋润着莘莘学子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甚而会促使考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觉行动。衡中卷节选自《史记 汲郑列传》,汲黯的不畏权贵、直言劝谏,性情戆直为政清明的特点也是当下国之重器的特点。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需要高尖端科技人才,也需要一大批有顶层设计能力的管理人才。从良吏的身上汲取优良的品质是当代新青年的必修课,也是新高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从试题命制上看“四层四翼”

(一)核心价值的体现

乙卷有言:“徙知密州……今出于司农,是擅造率也。”这里涉及核心价值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中的法制意识。还有以苏轼在任上能以百姓的利益为重,能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为情境则凸显其治国安民的才干和以民为本的民生情怀。下文的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等情境化设计,则与今年国家面对疫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一脉相承,同时也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这种从现实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可以有效推动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实。类似的情境设计在衡中卷也得到了落实。“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更定律令”涉及的仍然是司法问题。而汲黯对张汤的质问、对同僚李息的提醒皆体现了他捍卫法律,关心民生政治立场和有责任有担当的高尚品质。这正契合习总书记所言:[4]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二)突出基础性和综合性

高考围绕学科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如乙卷第11题的文化常识的考查:主司、当轴、司农都是对基本概念的阐述。而殿试的主持为皇上更是一个常识,如若答不上来,只能说明此考生高中三年纯粹是浪漫青春,被淘汰是自然之事了。当然像类似基本层面的问题情境考查只要求学生能调动单一的知识或技能就能解决问题的。

但“四翼”十分注重综合性、应用性与创造性,问题情境,注重以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乙卷两道翻译题的命制在这一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减粜”“鲜”“坊”都属常见词,但如若缺乏语境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估摸学生难以完整翻译,且此处“常平米”还涉及知识面问题。由此可见高考试题问题情境的设置让“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效益大大降低,也有效避开了套题、猜题的老问题,无形中考查了考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任务。

(三)应用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是内涵丰富的全面发展教育。高考要求考生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试题命制上,则体现在它的整体性、融合性、复杂性。这点在文言断句上表现尤为突出。文言文断句凸显综合考查能力,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要求考生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来解决问题。如衡中卷考查了断句的常见标志之一:结构的对称性,即“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句式之整齐一致,易以辨别。其二、固定句式“为…言”,不在39个常见句式之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面。其三、省略句 ,“专阿主意”,专门迎合皇上心思的是“他的言辞”,即省略了“其言”,这样就会出现部分考生误以为“言”归后而选错,这又涉及到语境问题。本道题目充分体现了本模块间不同知识点的互通互联,交织成网。而翻译题更是展示专题间的互通互联:[5](1)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2)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翻译(1)把成语“重足而立和侧目而视”融入翻译,体现不同专题间得交融。采分点“必”“顾”“徒”“重”都能在必修课本找到相应点,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卧而治之”则强调语境意识。知识迁移能力、融会贯通能力、解读具体文本能力在一道翻译题全部体现出来,不可谓不妙。而乙卷“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因此乙卷主要从语法(主谓宾)角度和句式(省略句)特点来分析,难度会稍低点。

研究过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特意把衡中卷放在此处一起分析,是因为我觉得这份联考的质量不亚于高考卷。我想命题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研究应该是非常透彻的,而我作为受益者除了向他们致以敬意外,更应如他们般不忘研究,命制好题,不负三尺讲台!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考报告丛书试题分析》 中国报告学术委员会 现代教育出版社 2020.1.

[2]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11.

[3] 《东坡印象》 康震 百家讲坛 2015.

[4]《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 人民日报 2018.9.

[5]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2020.9.

福建仙游金石中学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文言文
雏燕
文言文阅读专练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