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 07:22董晓瑞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小学

董晓瑞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工具,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思维导图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指引他们,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主要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 思维导图; 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是将相关知识以图像、颜色、符号等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架构,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注重的是让学生像庖丁解牛那样,先去通过自主阅读和欣赏,探究语文知识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去反复实践,这样能够使得小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学习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知道为什么这样学习语文知识,真正实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良好教学效果。随着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思考越来越深入,经常能够提出一些触及内在规律的问题,可见思维导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究语文规律。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在了解写作规律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写作的思维导图,将要表达的东西先通过思维导图表现出来,提前了然和明确自己将要写作的东西,这样学生便能下笔有物,避免了写作文的时候“没话说”的现象。同时,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小学生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因为思维导图和人体大脑的神经元结构非常类似,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于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

以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内容基本上是给学生指定相应的预习范围,让他们通过课前预习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这样的方式对那些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清晰地分析出自身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然而对于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能以良好的态度投入到预习中来,经常以完成任务的心理进行,降低了课前预习的质量。为了促使班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预习方式,给他们制定课前预习模板,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白课前预习的方式,还能让他们根据教师制定的思维导图模板,加深自身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

例如,在讲到《爬天都峰》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多媒体将中心大意、人物、故事情节、重难点以及疑点进行罗列,让学生将预习的任务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让他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罗列的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在笔记本上进行复述,要求每个同学复述的内容不能完全一致,在课前由课代表收集起来上交给教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还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内容,分析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结合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讲课目标,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用在写作教学中

思维导图的突出特点是能够突出重点,这一特点运用在写作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写起来不发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情形,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重点进行詳细描写,在写的时候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活跃的思维形成独特的表达。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传统节日”的习作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以箭头的形式加以呈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这样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选择材料时进行比较,能够从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传统节日作为写作对象。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选材,即在选定写作对象后,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画出或写下自己在某个传统节日中的趣事,也可以将过节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以关键词加以呈现,使人一看就明白了传统节日所讲究的“规矩”,进而懂得传统的意味。

(三)以思维导图带动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带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块知识,教师要对传统固化式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可能还有些困难,因此必须由教师来指导学生学习技巧,以思维导图带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习。语文很多单一字词只有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而字词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则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习的字词展开自主阅读。因此,为了不断提升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一些看似生硬或毫无关联的词语放到具体的情境中,为不同的词语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这样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将阅读教学与思维导图联系起来,日积月累,学生也会学会这种整理知识的方式,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中,思维导图都能够派上合适的用场,只是教师在运用时需要用对地方和场合,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雯.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罗铭沣,许红梅.科学运用思维导图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9):78-80.

[3]苑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07):194.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阳城乡中心学校 032200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小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