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制度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2021-09-10 07:22孙晓敏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

孙晓敏

摘要:创新人才培育需要立足制度体系、内蕴生态结构,不断激发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和生态性。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结构单一、制度增长点不足、制度环境协调错位等问题制约着区域教育的发展。为破解以上难题,本文从生态系统论视角出发,立足制度生态要素和结构,从土壤层、育苗层和成长层、环境层三个维度,对区域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生态系统观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人才;生态制度;路径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专业知识、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当下,区域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结构单一、制度增长点不足、制度环境协调错位,严重制约着系统教育的发展样态,导致创新人才培养举步维艰。基于此,我们根据生态系统论,着眼教育制度建设,通过肥沃学生培养土壤、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优化教育制度结构,建构起与区域社会业态相吻合的教育生态制度体系。

一、创新人才生态制度的内涵

(一)创新人才:制度生态的立足点

创新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育培养的基本要素,所以制度建设必须立足在创新人才发展维度,通过塑造专业知识培养土壤、构建创新意识培养通道、完善创新精神培养路径、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实现创新人才教育生态制度建设,让教育制度具备生态属性。

(二)教育制度:生态制度的增长点

“制”指制约和控制,“度”指限度,制度即是一种行为规范和统治手段。其目的在于调节社会关系,规范行为方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生态制度是制度变迁和积极创新的成果,是制度建立以后所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生态环境。它体现了一定群体里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与群体主体之间关系密切。

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制度立足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四个维度,积极借鉴生态学框架,构建土壤层(专业知识培养)、育苗层(主体意识培养)和成长层(内在动力培养)、环境层(制度环境协调),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制度基本架构。创新人才生态制度结构依据生态学研究框架,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制度建设具有以下特征:

1.层级性。生态制度是一个系统。从横向看,它有根本制度也有具体制度;从纵向看,它有层级性,大致可分为基础土壤层、发展育苗层和激发成长层、优化环境层三个层次。基础土壤层指培育者必须明确培育目标,规范培育行为,明确奖励和惩处方案,从创新人才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维度,建构相应的制度,这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行为底线;发展育苗层和激发成长层在制度刚性要求层面之上,体现了对培育者主体性的尊重,有助于培育者的智慧激发;优化环境层,是社会关系和教育资源的协调、整合,这一层级的制度包含前瞻性的布局、实效性的方法、高质量的培育行为,其目的是协调和融合资源,优化其配置,激发人的智慧与潜能,内化创新人才能力。

2.持续性。人类有效活动是由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支撑,而协调这种活动的制度则是其文化价值取向的外显。创新人才培育制度生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凝聚人心,共创教育伟业。具体说来,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开掘大脑潜质,激发人的智慧和创造热情,团结和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实现创新人才的可持续性产出。

3.生态性。作为生态制度,创新人才培育制度应该符合人性的发展方向,能够让人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人产生思想和智慧,并尊重这种思想和智慧,在实际的培育过程中有获得感,更有幸福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正向情感。这样的制度生态有人、有生命,更有灵魂。

二、创新人才生态制度的现实路径

(一)肥沃土壤:夯实制度基础

制度生态建设要关注培育创新人才的土壤,而土壤则包含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营养成分虽不能主宰生物后期的发展,但可以为生物生长奠定发展基础。制度基础部分必须具备兜底思维,需要从规范性制度、激励性制度、制度执行力三个方面进行强化。首先,建立规范性底层制度。教育本身蕴含秩序性,而散养式的教育制度势必会毫无规范可言,进而导致秩序的混乱。所以,区域教育部门应立足上级教育发展制度,制定适宜区域学情的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为创新人才发展提供目标和基本规范。其次,在薪酬激励的边际效益愈发不显著的情况下,制度应以情感激励为主,为员工认同奠定基础;以岗位激励为路径,通过岗位和培训协调权激发教师创新潜能;以目标激励为根,优化师资培训模式,做好教师职业规划,激发教师职业活力。第三,任何一级制度的诞生都需要通过教学单位来落實,可通过教师媒介、课程媒介、环境媒介等载体来落实。只有完善了相应的制度落实评价体系,确保相关制度从各个维度均能够扎根土壤,方能奠定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

(二)育苗与成长:完善制度结构

制度生态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生态制度的重心应立足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发展,强化教师执教思想、理念、水平的提升,着力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育苗期制度当以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为中心,以制度创新来带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首先是公平公正地选拔执教老师,以能力、态度为主要选拔依据,并注重其辐射功能,引导教师群体评价向业绩、能力和态度转移,形成正向量评价体系。其次,注重学术权力中心的形成。创新人才培育属于教育学术范畴,很多时候,学术问题需要学术解决。为此,建立起科研参与、团队研究、多元合作的研究结构,才能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再次,推动学科课程融合和发展,立足新时代背景,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以学科知识的创新融合为人才培养奠定资源基础。

结语;成长期制度当以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为中心,以区域创新文化氛围来带动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首先,从区域制度战略层面完善制度结构,一方面放权给教育行政部门,让其有充分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放权给学校和教师,让学校和教师在规范制度的基础上,大胆优化制度体系,让制度改革精神传递到学生培养层面。其次,区域课程改革行为和改革能力决定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发展,以国家课程为基础,鼓励和支持各学校大胆尝试,重构知识框架,勇于实践,推进创新型人才的精神和认识发展。第三,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各学校为教师大胆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制度支持,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
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效益源泉
立足“五个重视”推进导师制下高职创新人才培养
论创新人才和工匠人才培养的可能性
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