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2021-09-10 20:44苏静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线段错题书写

苏静

百度百科中对习惯的解释是: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由此得来,数学学习习惯即为: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从数学书写、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三个层面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规范书写、认真演算的习惯

我们要求的规范书写不仅仅是数字、算式书写得认真、细致、工整,还要讲究具体题目格式的规范,计算过程中巧妙的书写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书写的格式和演算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书写习惯。

1. 抓好窍门,规范书写。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知道书写规范的重要性,并且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习惯,基本的数学规范书写的格式有很多,例如:低年级使用四线方格本的算式书写格式;使用直尺划线,写等号;中年级要求上数学课时,练习本、演算本打开,演算本放在右手边或左手边以备上课时演算; 做题前先写页码,再写题号;高年级,做错题,不乱涂乱画,用一条斜线划掉;合理设计作业的数学格式等。我们在教学常规中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窍门只有两个就是:“靠上”和“沟通”。

所谓靠上,不仅仅是靠在课堂书写上,更重要的靠在家庭作业的书写上。因此,每当我新接一个班的数学时,第一个月天天靠在学生的家庭作业的书写,将家庭作业书写认真规范的学生,及时在班级中进行表扬、展示,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功能以及榜样的力量。天天靠上、天天表扬、天天展览,一个月坚持下来,学生的书写从认真程度上就会有大的变化。

二是沟通。书写不认真的孩子有两类,一类是能写好,态度不端正,这类孩子比较调皮;一类是拼尽全力也写不漂亮,但是可以尽全力认真写,这类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对待第一类孩子需要相应的教育惩罚。像这类的孩子,我首先是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一点事情,一遍能做好的事情坚决不做两遍 ,在数学学习上叫做不做无用功,也是数学的简约之美。其次,一定要和孩子的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确孩子的具体问题是什么,长此以往后果是什么,教师采取了什么办法,这种办法的优点是什么,取得家长的认同,家校携手,让家长满怀感激之情协助你,让他们家自己的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这样,家长高兴,你也乐意,家长在家也会自觉不自觉的监督自己孩子认真书写,何乐而不为?对于第二类孩子,我们付出的努力往往比任何孩子都多,但是见效甚微。长此以往,老师也会失去信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纵向比较,每天进行表扬,培养这类孩子认真书写的自信心,慢慢的等待他的成长。

2.由外到内,认真演算。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在计算完一道题目时,再来验算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难发现错误。对于孩子来说,要想通过验算检查出错误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孩子计算始终保证不出错也是不容易的事。在教学实践中,导致小学生计算大数出错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会演算,二是经常口算,不愿意演算。演算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计算的正确率。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孩子们的计算水平,确保验算的准确率,先要培养学生的演算习惯,必须先建立演算本,以此为标准,引导孩子渐渐养成演算的习惯。

因此,在孩子们一上三年级,刚刚使用钢笔开始写字时,我会要求学生建立演算本。格式要求:准备一本横格算术本(32k),把每一页对折两次,平均分成4份,封面写清演算本。使用要求:一列一列的使用,用直尺画横线,端正演算的态度,不要乱写乱画;数学课前准备必须要有练习本和演算本,每一节课对学生的课前准备,作为教师要有要求、有检查、有落实,长此以往,就会由教师的外在要求逐漸演变成孩子们的内在需求,一旦学生养成了演算的习惯,每一次作业的完成或检测,孩子们都会自觉地使用演算本,静心做到:认认真真的演算,踏踏实实的检验!

二、思考问题的习惯

所谓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现实的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数学思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最有价值的行为。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时,我们力图从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回顾梳理习惯、改错的习惯三方面做起,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审题习惯

首先是“读题”习惯,就是能认真读题,并能准确地捕捉到解决问题的信息。我们要求学生审题要做到四动:眼动、脑动、心动、行动。不是简简单单的用眼看,而是用眼看一遍后,合上书用脑记住再复述;抓住关键词语理骨架,这样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收集信息、记忆信息。

其次是梳理条件和问题,借助不同(批注、画图、操作等)的手段理解题意的习惯,特别是画图的习惯。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时,首次出现了线段图的雏形—摆纸条。在指导学生摆纸条时,必须抓住三个点:第一,怎样让别人看明白,每根纸条表示谁?在纸条的前面先写清名称;第二,提供三根长短不同的纸条,让孩子在实际的比较中选择:喜鹊这根纸条有多长?初步感知纸条的长短与数量的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体验简化信息、整理信息、收集信息的过程。第三,喜鹊的纸条怎样摆?这也是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先摆和黄鹂同样多的部分,再摆多出来的38只)。只有教师把握准这三点,在课堂上,结合具体地问题,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反复操练,将线段图的雏形深深的烙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再如:三年级上册,在学生学习“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时,第一次正式使用线段图。在二年级线段图雏形的支撑下,数量关系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而画线段图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在课堂中,我们不断地引发孩子思考如何画准:一年级人数的2倍多5人,画多长的段图合适?通过不同题目的练习,使得孩子们能够借助画线段图这种方式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孩子们到了六年级,在学生学习分数乘分数时,出现画图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因此,画出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而指导学生画准此图就成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有效支撑。这次的画图是图形由线到面的第一次过渡,也是乘法意义的一次拓展。“磨刀不误砍柴工”。正确画图就成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也为后续用分数解决问题,理解单位“1”提前铺好道路。

在小学阶段,只要教师抓住了线段图的三次关键之处加以突破,强化练习,孩子就会养成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并能够借助线段图这一简化的数学符号,顺利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手段解决数学的问题,让数学思考伴随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2.回顾梳理的习惯

学生的知识积累来源于一个又一个40分钟,每一节课我都会留下5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学习的新知、方法、情感三个层面来进行每一个课的回顾与梳理,帮助学生养成重温学过的知识,达到强化技能的作用。每天5分钟的回顾梳理,让它不仅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而且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心理习惯,并内化成一种数学学习的能力。

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回顾、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知新,反思重构。借助思维工具,引导孩子们在学习数学中有质量的进行知识的积累,有反思的进行数学学习,有逻辑的进行数学思考。

3. 检查、改错的习惯

数学老师们都有这样一个同感:作业批改结束后,学生的改错比反复的练习更有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天天清”。这样,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时,就不会有错误的积累,不会出现知识的漏洞或“滚雪球”现象,与此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出现为难情绪。因此,在中、高年级,让学生养成检查、改错习惯尤为重要。

“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将自己的错误及时的记录在错题本上,进行积累。这是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重要的复习资料。在学生进行错题积累时,我是这样要求的:高年级建立改错本;使用要求:用蓝色的笔誊抄下题目的同时,也抄写自己的错误做法,写清错误原因,然后用红笔改错。对于每一个单元的检测集中出现的错误、反复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出错题例、易混淆的题目需要指导孩子及时进行记录和积累。这样,每一次检测前只复习改错本,既针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你有你的错题内容,我有我的错题内容,对症下药;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又实现了高效化的复习。

三、数学表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表达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习惯,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习惯。

1.口头表达的习惯

为了训练学生在低年级养成有序表达、在中年级有条理表达、在高年级有根据表达的习惯。我们首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要求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其次,引导孩子有序的看。例如:看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有顺序的看课本上的插图,所以表述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也是有序的,也就是说教会孩子观察的方法,因为观察是表达的开始。再次,训练学生有序地想,始终让想走在做的前面。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等,引导学生“表达”了说完整的话,说完整的意思,说数学的语言。为此,在课堂上,常常举行挑战自我“当小老师”活动。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线段图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看懂各种图表之间的关系,补充题目隐含的关系等,让学生经历信息的整理----输入----再整理-----输出的过程,让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说出数学表达的精彩。

2.书面表达的习惯

我们指导学生从整理一个课时的内容开始,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仿例练习、变式练习做起;当学生会做一个课时内容的整理时,再来指导学生进行一个单元的整理;一点一点做起,使用思维导图,用知识树串联知识点,整理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方法,整理一单元乃至整册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这一习惯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的 “块”和知识的“线”进行及时的概括和归纳。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系统性,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我们紧紧围绕数学书写、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三个层开展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生的习惯培养有机的融为一体;从知识的产生、发展到学习方法的总结、提炼到情感的体验与体悟,将习惯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螺旋上升,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真正做到以习惯促技能、以习惯煉方法,以习惯升情感,让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伴随孩子一生!

猜你喜欢
线段错题书写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线段图真好用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书写春天的“草”
如何确定线段的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