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度影响的探索性研究

2021-09-10 20:44吴兴华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中生

吴兴华

摘要:运动教育模式是美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学家达利尔·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教育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教学方法清晰、教学目标准确的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对运动教育模式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索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度的影响。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初中生;運动参与度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体育课却不被学生们所重视,有些初中生对于体育课甚至是能不去上就不去上,更有甚者会以身体不适为理由来逃避运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授和引导,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少,导致体育运动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度不够。而运动教育模式能打破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挥,使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1. 运动教育模式概述

运动教育模式,是国外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体育课教学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教授达利尔·西登托普提出。运动教育模式的是以竞赛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将学生分成一个个的小组,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借由体育竞技中特有的刺激感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

运动教育模式不像中国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明显的单元划分,而是将这一个学期体育课的所有内容合理规划,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自由的组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进行体育知识的交流的训练,然后各小组之间再进行比赛,将比赛作为基准,检查学生对于体育课内容的掌握。在比赛过程中,小队成员之间荣辱与共,不但锻炼了协调意识和团队意识,还增进了体育知识。这一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体会到运动精神,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全体学生对于运动的参与度。

2. 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度影响的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课题名称为“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度的影响”,所以考虑到研究需要,本研究选取了临安某中学的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七年级十班的44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七年级十一班的4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班中男生共22人,女生共22人;对照组中男生共25人,女生共22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为了保证本研究的结论的科学性,笔者在研究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搜索了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从中搜集了几十篇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筛选、查阅、归纳整理,得到了一些能支撑本研究顺利开展的资料。这些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强力的理论支撑,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研究的顺利开展,在初步拟定研究方案之后,以本研究课题的相关内容向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请教,请教研究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确保研究顺利开展的同时,让研究更加科学有效,更有参考价值。

2.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在研究过程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最终通过表格形式表示出来,保证研究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2.3 实验方案

2.3.1 实验目的

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中进行试验,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研究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度的影响。

2.3.2 实验设计

(1)选取变量

本研究实验选取了班级变量,即选取两个班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性别变量,即将一个班中的学生按照性别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时间变量,即在样本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产生的变化。本实验将以上述三组变量作为分类变量进行试验的设计。

(2)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的过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变量外,需要对其他无关的变量进行控制,尽量减小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作为实验组的班的体育课要采用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上课,而作为对照组的班的体育课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变,完全按照原有的节奏进行上课,即不改变教学方法也不改变教学进度。为了避免教师因素的影响,两个班均由同一个老师上课。而且在实验开始之前挑选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班级的时候,需要注意挑选整体情况相近的两个班,例如同一年级,人数差不多,男女性别比例相同或相近,整体运动水平大致相同等。

(3)实验工具

本实验主要采用的工具是调查问卷,选用的是研究工具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汪晓赞博士的“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该表在体育教学研究的领域里应用比较广泛,同时也有着较高的信效度。

(4)实验步骤

在实验开始之前,先运用“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来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将作为实验的基础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减小无关变量的影响。对照组的体育课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变,完全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进行上课,而实验组的体育课要采用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上课。实验班在上课之前,老师需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教育模式应该怎么上课,这样的话能更容易让学生跟上教学节奏,在课程上能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跟学生交流的方式获取学生对于新教学方法的感受,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完善教学的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提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实验结束之后,要再次运用“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来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将收集到的数据作为实验的结果数据。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1 实验之前数据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验之前的数据的结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运动参与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个结论基本可以说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对运动参与度是差不多的,为后续的实验步骤奠定了基础。

根据表中數据的变化,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实验组的数据有显著的变化,实验组的学生对运动的参与度显著提升(P值小于0.05),而对照组的数据则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的运动参与度有一定的影响,其对于初中生提高运动参与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1)性别因素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度的影响

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男生在实验前后的运动参与度有着较大的差异(P值小于0.05),而对照组的差异相对实验班就小了很多,而表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女生在实验前后对于运动的参与度均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P值大于0.05)。上面数据说明了运动教育模式对于初中男生运动参与度的影响要大雨女生。

(2)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体育消极兴趣的影响

在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中,有一部分题目是针对学生的体育消极兴趣的。通过这些题目的实验前后数据,可以得出下表。

通过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前后的初中生的体育消极兴趣没有太大的差异(P值大于0.05),这说明运动教育模式对体育消极态度的改善作用很弱。

3. 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运动参与度的影响

3.1 运动教育模式对于初中生运动参与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初中的体育课程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生的运动热情有着明显促进作用。相比较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确实是更先进且人性化的。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倾向于死板,对学生的个性发挥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进而导致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减退。但是在运动教育模式下,体育课的课堂氛围会显得更为和谐、自由,在固定分组和以比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只跟着老师的引导,在体育课上占据了主体的地位,这能使学生更加有参与感,也能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对运动的参与度。

3.2 运动教育模式对初中男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大于女生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了这一时期的男生和女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男生在运动方面的热情高于女生,这不仅体现在生理方面,还体现在心理方面。初中阶段的男生,身体生长比较快,而且在心理上也更倾向于表现自己,所以这个阶段的男生往往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运动欲望,而这种运动欲望经过运动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扩大,会使男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得到明显的提高。初中阶段的女生相较于男生来说,会更加倾向于内敛,所以对运动的热情不及男生,在运动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初中女生对于运动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跟男生相比,提升幅度就小了很多。

3.3 运动教育模式不能改善初中生体育消极兴趣

体育消极兴趣,就是对体育课兴致缺缺,更有甚者会逃避体育课,没有生命在于运动的那种积极感。体育消极兴趣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初中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遗憾的是,运动教育模式对体育消极兴趣的初中生并没有太大的改善。运动教育模式确实会提高整体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但是在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分组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师无法准确的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绪,从而导致教师无法精确的关心和指导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不能及时化解消极情绪和消极的行为,就会导致其对运动的兴趣缺缺,甚至还会出现运动热情消退。

结语

运动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运动的参与度是有一定影响的。运动教学模式能提高初中生整体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对初中生运动的参与度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初中女生和对体育消极兴趣的学生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在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时候,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对于运动的态度,合理开展。于此同时,也要求体育老师也要不断充实自身,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体育课作为初中课程重要的一部分,全体师生都应该重视起来,体育课的教学也要讲究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融入到课堂中去,真切的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万岩林.运动教育模式在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发展方面的影响力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51-52.

[2]张海景. 运动教育模式对高中生运动参与度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周小勇.运动教育模式在我校实施策略的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24):39-40.

[4]卓志超.运动教育模式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94-95.

猜你喜欢
初中生
基于微课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巧设体验活动,助力大孩初中生成长
“三层七法”:提高初中生三级蛙跳能力的实践研究
巧借数学思想提升初中生解题能力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