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索、体验、行动中学习

2021-09-10 07:22夏国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绘画课文语文

夏国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思想,说的就是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以行动去求知,从而达到双手和大脑并用的效果。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老师要尽力做到将教与学统一到做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读起来、说起来、画起来、写起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课堂上,让学生读起来

宋代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那么具体到一篇课文的学习上,也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用心去读,用情去读。

大部分学生在初读一篇新的课文时,通常都会感到并无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能体会语言文字精妙在何处,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加强范读。老师好的范读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还能让学生有美的享受。范读之后,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去领悟课文的内容与情感。

老师在布置诵读任务前,应给学生明确要求。要在读准字音、读通重点句子或者长句子的基础上,能够简要地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老师可以提炼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自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本内容,体验文章遣词造句的美和蕴含的情感美。有些课文中有人物的对话描写,老师应该设计分角色朗读的环节,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老师要留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试读,让学生先小组练习,再上台表演。老师还应做好指导,针对学生朗读中重音、速度、停顿、语调和感情进行相应的辅导。如果有些课文只需要一名学生朗读,不能让其他学生无所事事,应该布置他们边听边思考。有些文本里面的段落需要集体朗诵,则要求学生不能唱读,要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二、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在课堂上,有一种现象比较普遍: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比较积极,他们的小手常常是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也会比较热烈。部分学生生怕老师不提问他而直接站起身来,有的小朋友甚至因为着急而喊起来:“老师,我来说!”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发言了。出现如此情况可能是由于老师没有保护好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在老师那里碰到过钉子,受到过训斥,表达的欲望已经被挫伤,在回答问题时有了顾虑,也就不敢说了。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用心去赏识每一位学生,用真诚的话语赞扬他们,用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老师就是朋友,没有什么可怕的。老师的赏识给学生增添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激发。即便是表现平常的学生,在老师赏识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中也会变得活泼起来,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课堂也会变得更加精彩。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只有书读多了,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为会说做好储备。学生涉猎面要广,要积累语文、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广博的知识是表达的基础。

三、课堂上,让学生画起来

小学语文课文内涵十分丰富,但语言文字对于一般的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是枯燥的。绘画教育与语文教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却是相通的。语文课堂可以将绘画引进来,让学生看到“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绘画再现了生活的画面,学生一看就明白,增强了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笔去描绘课文描写的场景,课文形象就会一下子鲜明起来。老师应该让绘画走进语文课堂,让绘画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要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学习语文,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陶冶孩子的情操。

苏轼赞赏王维的诗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老师在讲授古诗时,利用绘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绝句》一诗时,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动笔去画出诗中描写的黄鹂、白鹭等,学生能充分感悟诗的意境。

四、课堂上,让学生写起来

(一)有感而发时练笔

我们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文性很强的文本,这些课文饱含真情。老师可以在学生感情受到触动的时候,设计一些小练笔,让学生用文字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情感表达出来。在学习《麻雀》一课时,很多学生被那无私伟大的母爱所感动,见到这样的情景,我立刻让学生拿出纸笔,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出来。只用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学生基本写好了,表达的情感也比较真挚。

(二)精彩语言处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段落写得非常优美,当我们读这些优美语句时,会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学写这样的语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老师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你流连忘返?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中抓住了这些“读写结合点”,学生想要一吐为快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由此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并且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寫作特点。

(三)留白悬念处练笔

有的文章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老师可以利用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藏的意思表达出来,作者的表达意图学生也就领会了。

总之,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居于课堂中央,在探索中、体验中、行动中学习知识,学生会获得学习能力,所得到的知识和能力也会更加牢固。

猜你喜欢
绘画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