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有效课堂的探究

2021-09-10 07:22代小平
南北桥 2021年4期
关键词:阅读课堂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代小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增强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基础做起,力求求真务实,扎扎实实打好学生语文功底,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06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媒介,部分教师将授课流于表面,不注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走形式的授课过程只會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讲了很多内容,但什么也没学会,没记住,这样的课堂称之为无效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授课才能使阅读课堂成为有效课堂呢?教师在授课期间要摸清小学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思维发育规律,教学计划应符合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教师既不能使课程内容太过于深奥,不符合学生容易理解的形象思维,在教学形式上也应采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形象表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知识入手。阅读教学首先要从基础入手,重视学生的识字能力,重视识字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文章,锻炼他们善于说、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熟悉正确的遣词造句,逐渐培养阅读语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本文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构建阅读课堂的有效策略,主要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及鼓励总结反思养成阅读习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班级内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的兴趣源于对读书的一种喜爱,他们能从阅读书籍中获得某种乐趣,能够极大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学习,从而鼓舞和激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什么。教师应传授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文章,把握文章大致内容,了解作者在写什么,是在写一件事,还是在写一个人。然后了解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或者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的人物。其次,细读文章,把文章划分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几个部分,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从什么写到什么。如描写一个人物,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或者是通过哪几件事情表现的。

例如,在课文《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先人后己、舍己为公、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国捐躯的人物形象。文章第一段简单叙述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是在红军进草地的时期,有些同志得了肠胃病。第二段对老班长的外貌进行简单描写,从身高、背驼、方脸、皱纹和两鬓斑白几点刻画出一个极具中国红军形象的亲切老班长模样。第三段到第五段是故事的开端,得病的同志行军艰难,老班长想办法给大家找野菜和鱼来吃。第六段到第十六段是故事的发展,讲述“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他吃别人剩下的鱼骨头和菜根。从文章第十七段到倒数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讲述老班长越来越难找到食物,最终倒在草地上。“我”和其他同志找到一点食物想挽救老班长的生命,但老班长却将食物留给了我们,将生存的希望留给了我们,死在了过草地的路上。最后一段是故事的结局,我们无法忘记老班长的恩情,谨记红军革命坚持不懈、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还要着重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一系列修辞手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设阅读角,每天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当教师讲述完一篇课文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类型的书籍,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读后感分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阅读书籍带来的愉悦感,从书籍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从书籍中获得精神慰藉,这才是培养学生真正阅读兴趣的价值所在。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理解力的培养

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基本在于课堂讲解,教师将课文内容分析通透,然后转述给学生,学生只需要做好笔记,却缺少思考的过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确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备课时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整节课的重点和中心,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这样课堂才不会因为教学目标不明确而显得散乱,抓不住重点。在课文《赵州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描述物体的描写方法,感受赵州桥的魅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着重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并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赵州桥是什么样的,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文字想象出赵州桥的样子,然后用笔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赵州桥。最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赵州桥是什么样子的,感受它构造的奇特之处和古人搭桥技术的奇妙。

另外,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要适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方法,如通过经典人物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在提问方式上下功夫。例如,在讲述李白的诗歌时,教师可以先说“古时候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脱口而出的话成为千古名句,他曾经让皇帝身边的高官给自己拖靴子,让贵妃给自己磨墨,要知道这样一个狂放不羁的人会写出什么样的诗歌呢?”教师在引入诗歌之前将诗人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学生就会好奇哪会有这样的人,即便是有,他的诗歌会和其他人一样吗?这种方式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将人物背景放进文章中结合理解,这也是一种加强学生理解力培养的方式。

三、鼓励总结反思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必备的环节,总结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今天所学的内容,回顾知识,同时这也是阅读的一种良好习惯。看完整本书后,学生应回过头来思考这本书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一下这本书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感受。教师应鼓励学生总结阅读反思,而不是读完就结束,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花时间阅读后仍然不能有所获,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阅读没有体验感,而不喜欢阅读。教师应教会学生在每本读完的书后面夹一张自己写的读后感,等第二次阅读后再写一张读后感,在观看两次阅读后的感受,学生会发现不同,这也是阅读所带来的收获。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其阅读兴趣,其次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鼓励学生总结反思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陈良珍.探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5,000(028):46.

[2]齐志敏.打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J].未来英才,2016,000(006):227.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