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沟通的现状及有效性策略初探

2021-09-10 23:12钱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7期
关键词:聆听沟通效率

钱君

摘要: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并突出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语言作为语文学科的主体工具,又是传输知识与情感的纽带,如何利用好这个媒介,提升课堂品质,提高沟通效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本文以语文课堂中常见的问题为例,浅谈师生沟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沟通;效率;策略;聆听;艺术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257

一些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教育教学失败的老师首先不是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而是由于不善于和学生做良好的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师生间的沟通效率,要想一堂课取得不错的效果,师生沟通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课堂上,沟通以一对多的形式出现,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大大增加了沟通的难度降低了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沟通现状

(一)“一言堂”式教学

沟通的本质是交流,但在很多时候,交流的双方往往出现了某一方缺失的现象,这种沟通现象在语文课上出现是最最要不得的。所谓“填鸭式”教学正是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和能力,也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无意识式动作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地进行着体态语的沟通。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效率。有句话说,嘴巴会撒谎,但身体不会。的确,说的话可以经过大脑思考“口是心非”,但你的身体却诚实地袒露了你的内心。如下课铃声还没响,教师却不加遮掩地看了看表,对学生说:“我们来看最后一大题……”话音刚落,不少学生就开始蠢蠢欲动,原本认真听讲的心早已飘到了窗外,也看看手表,盼着下课,即使写着笔记也写得歪歪扭扭……

(三)口头禅式语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显得更为重要,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在教师每一句话的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但教师却常常忽视提高自身语言水平的重要性,将生活中的口头语甚至方言带入课堂,有的还存在表达不明确,或夹杂着许多不是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如“这个这个……那个”,“就是……”,“对不对……是吧”。当学生频繁听到这样累赘且毫无意义的“废话”时,会大大降低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甚至还会将注意力轉移到“研究”老师的口头语上来,真可谓是老师的悲哀。

二、提高语文课堂中师生沟通有效性的策略

(一)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上,师生想要建立理想的沟通,双方都应该是“听者”。沟通双方首先必须在积极聆听的过程中才会知道应该如何去“说”,一个好的沟通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聆听者。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减少语言的输出,增加倾听学生表达的机会,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自己的注意力向学生倾斜,给予学生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从而减少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聆听学生讲话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倾听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信、自爱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只有当教师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生的表达上时,才是真正将课堂还给孩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才能在课堂上发生。

(二)活用传神的体态语言

正确传达肢体语言是课堂中师生沟通是否优良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例如我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文中有一个动词“抡起斧头”,请学生讨论能不能换成“拿”时,学生们纷纷摇头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此时,我轻巧地拿起讲台桌上的一支笔说:“同学们,老师拿起一支笔。”接着,我化身盘古给同学们演示抡起斧头的模样:我略微屈膝,俯身向前弯下腰,从地上佯装握住一把沉重的斧头,慢慢直起身来,像举重运动员似的把斧头举过肩膀,向前挥去。看到我的“表演”,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纷纷模仿我的样子做了“抡斧头”的动作,乐此不疲。为了能加深对抡这个字的理解,我拓展了词语:“除了抡斧头,还可以伦什么呢?”“拳头。”学生脱口而出。有的孩子还挥起了拳头像是准备比武。教师趁机补充到:“原来抡这个动作用上了手臂甚至全身的力量,相比拿更加有力。”借助肢体语言,教师轻松地诠释了两个动词之间的差别,有了动作的加持,学生也因此牢牢记住了词语的含义,甚至对这一幕课堂情景也将久久难忘。

(三)锤炼教学的语言艺术

1、守住规范正确的底线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语言,它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教师语言的质量,有意无意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堂不是嘉年华,不是游乐场。课堂是学生求知的场所,是认真严肃的地方,不能让网络用语或者娱乐圈的语言畅行无阻地进入课堂,成为教学用语。尽管这些语言会赢得学生的粲然一笑,活跃气氛,但这种语言夹杂着低俗的情调却与正确理解和使用母语的宗旨向左。当教师心目中有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能避免对学生产生语言上的伤害。

2、把握清晰动听的表述

俗话说,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旦话从口出,就再也没法收回,即便能试图改变语义,也无法抹去第一印象。语言不同于文字,可以揣摩、斟酌、甚至反复推敲。语言清晰入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语速快慢得当,面对一整个班的学生,无论是个体差异还是基础水平都是具有独特性,教师应适当放慢语速,在必要时加快、放缓节奏,通过音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牢牢抓住学生的听课兴趣。

3、提升情真意切的温度

一堂好课一定是有氛围的,氛围感的营造需要教师全情地投入和激发。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如果教师能用符合教学内容情感的语言来引领课堂,那么学生必然很快会被带入到学习中。如课前教师就用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导入新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当学生有了阅读期待,教师继续使用有温度的语言来引导、启发,这样的课堂必定是充满生命力的。

综上所述,想要改变目前语文课堂中的沟通的现状,就必须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同时摒弃一切无意义和干扰性的体态语和口头语。语文课堂中的沟通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屠荣生,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

[2]于漪.语文的尊严[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8

猜你喜欢
聆听沟通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跟踪导练(一)2
喧嚣时代如何学会“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