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研究

2021-09-10 15:16仇元伟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劳动教育德育

仇元伟

摘要:不管是中职德育还是劳动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是促进中职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深入分析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的研究,不仅对中职德育工作的落实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更是提升中职德育工作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中职;德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创新改革成为我国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的根本,这也意味着技术人员将会备受关注,大国工匠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这一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特殊的人才培育方式,往往是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重要途径。为了让这些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职位的多元化需求,劳动教育必不可少,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改变新时代学生具有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思想,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因此,深入探索中职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意义重大。

一、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内涵

从教育学科的设置上,劳动教育是一个独立的科目,具有特定教育作用,所涉及的内容与“德、智、体、美”并行。在从其劳动教育传授的内容上看,其教育目的又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息息相关,作为这四项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并没有与其形成并列的关系。所谓的劳动教育并非只是简单的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重点是要通过劳动来锻炼其劳动情感、劳动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是德育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劳”中独立的一项,与德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生活德育是最根本的德育教育方式,德育本身内涵就是由生活引领生活,劳动作为落实生活的一种方式,可见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正式这种原因,将其设置为中职德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将劳动教育作为中职教育中的载体,在促进中职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又加强了中职德育工作的是实效性。现实生活中,在中职学校往往将其德育管理作为一种惩罚手段与惩罚工具进行使用,严重忽视了劳动观念、劳动情感以及劳动态度的培养,从而形成“被劳动多,主动引导差”的趋势,严重破坏了德育与劳动两者之间存在的协同关系。良好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方式去思考,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与道德情感,并将其落实在外在行为上,从而实现其立德树人真正意义,并不是一味的站在的道德的制高点对其进行片面的说教与灌输。

或者说,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两者不管是在科学地位上,还会基本内容,甚至是基本任务上,从某种意义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说都是通过某种方式与教育手段来引导的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所谓的劳动教育则是通过劳动课程、校园勤工俭学、家务劳动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在亲身实践中活获得相应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树立正确劳动态度与价值观的目的。德育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借助思政课程与德育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本身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不管是德育还是劳动教育,其存在的目的都是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综合化发展的社会型人才,都是以立德树人为任务。

二、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一)强化“社校行企”四位一体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德育与劳动教育可以说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并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成为一门必修课,从头到尾贯穿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劳动教育来完善中职立德树人中不足,化解其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德育的引导作用,用劳动教育来感染学生,充分发挥的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作用。将劳动教育融合到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生活以及兴趣爱好中,用劳动实践与学习相互结合的方式,将具有吸引力、参与力的劳动教育方式融入到枯燥乏味的德育教育中,彻底改变目前德育教育的不良现状,用真实可见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感受自己亲手创造价值的意义,从而引导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幸福感与德育获得感。

充分发挥“以劳树德、以德育劳、以劳促全”的核心观念,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深入探索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德育与劳育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拓宽中职德育的发展格局。

第一,提升校内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尤其是在劳动素养、协调沟通与跨学科教育研究方面的能力,充分将其劳动教育与德育价值进行有机融合,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或者将社会上技能高手、工匠艺人、非遗传承人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聘请到学校亲身为学生授课,以榜样的力量,将其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第二,充分发挥各科教师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其共青团、学生组织管理团队的育人作用,将学有所教、德有所养、劳有所育充分落实到中职德育中。

第三,社会方面,构建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通过提倡社会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劳动德育、校园的德源文化超市等活动,打造“家校行企”多个主体协同育人平台,进一步促进多远化教育主体之间存在的角色互换机制、有效沟通互动机制, 创造社会、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四位一体” 的劳动德育协同育人机制。

(二)建构企业实习劳育和家庭家务劳育等积极参与的校园劳动德育格局

据了解,在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过程中,实习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有报酬的形式,实践性特征较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真实了解工作环境并进行劳动与学习。基于此,中职劳动教育可以从此方面出发,以企业实习为核心对育人体系进行科学设计。以德国卡尔罗施密特学校为例,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打造出了数字制造车间和环保制品超市等配置,同时还与校外多家企业进行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校内、校外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收获丰富的劳动体验。而中职学校也可以以此为借鉴与参考,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进行落实,除了在校内建立实训车间,便于学生劳动教育更好开展外,还可以主动寻求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以实践为目的的企业培训中心,通过劳动教育基地的建立丰富学生劳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劳动能力和实践素养得到同步提升。

家庭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依然不可忽视,这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场所,与其他育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家庭为支撑,那么劳动教育也必将是缺失的。在经济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许多中职生养成了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而如果以习惯养成为立足点来看,劳动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在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依托下可以使学生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一份子,既有助于其独立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又能够逐渐形成帮助他人的自觉性,这为后续公益事情争着做意识的形成奠定了稳固基础。就劳动而言,其属于个体社会化实践活动的范畴,而建构起企业实习和家庭参与的劳动德育格局一方面能够使家庭劳动教育等各方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展现,另一方面也能使参与主体各方感知到劳动教育成果,全员参与的意识也必将充分提升。

总结语

总而言之,人要想不断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没有深入接触社会之前,很难领会到劳动所创的价值,新时代发展下,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揮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奋力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超,孙芙蓉,章丽君.中职德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91-96.

[2]张明星.劳动教育与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探索[J].长江丛刊,2020(19):195-196.

[3]陆祉亦.劳动教育与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72-75.

(泰安技师学院 271000)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劳动教育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