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探究

2021-09-10 07:22赵元媛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设计与实施经济法课程教学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有效手段,《经济法》课程作为法律基础课,在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具有必要性。因此,本文从多个维度,提出具体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教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专业法律知识和技能,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素养的专业人才。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落实路径,将其与《经济法》课程相结合,打造“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有助于增强教学与人才培养效果。

一、《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首先,高素质人才培养现实需要,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任务,需培育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将《经济法》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打造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三观,成长为高质量人才。其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培育经济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理论、法律制度,特别是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形成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成长为心理健康的法律人才。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满足了这一人才培养需求。最后,课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必然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经济法律规范,同时大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下,我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一次再教育的过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耦合性,使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必然。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挖掘课程德育元素

基于《经济法》课程的基本性质,《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诸多德育元素,不仅包含常规的爱国主义意识塑造、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信念。同时在《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中,也涵盖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等教学内容。因此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要深入挖掘《经济法》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将其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石,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二)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

《经济法》课程本身蕴含的德育元素,为开展“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课程思政”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将以生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将增强学生收获感作为“课程思政”设计目标。在“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避免简单粗暴的直接切入,而是采取科学合理的融入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设计过程中,《经济法》教师应探寻单元教学节点,找准思想政治切入点,避免将德育元素生硬化融入,而是结合社会热点的法律问题,将德育元素合理融入其中,形成思政与《经济法》教学的有机衔接,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总而言之,无论是教学内容设计,亦或是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均要保证德育元素的潜移默化融入,对学生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实现法律知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协同培育,增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三)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结合《经济法》课程实际,将挖掘的德育元素采取嵌入式设计,转变《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传统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以此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一方面,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打造混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教学,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通过课前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中集中只是讲解,课后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活动和作业辅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将网络学习结合书本知识,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活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巩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嵌入式的课程设计。《经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剖析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法律现象,使学生在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中,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将德育知识渗透其中,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第二,结合校外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学生观摩庭审现场,组建模拟法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结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法治观念。第三,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训演练,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模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团结协作能力。

(四)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教师队伍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对《经济法》课程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教学水平具有极高要求,因此在“课程思政”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该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可以选择法学教授、思政教授以及律师,作为专业课教学的主导师资力量。同时促进师资力量之间的多学科合作,共同开展“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除此之外,在“课程思政”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需眼见高校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思政课教师,该教师在“课程思政”设计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深度挖掘《经济法》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为“课程思政”实施做好基础准备工作。纳入高校辅导员教师,主要负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并为学生组织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锻炼。纳入律师作为《经济法》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企业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该教学团队由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组成,通过明确分工提高“课程思政”设计效率,且各教师团队协同合作,共同促进《经济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经济,所以,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要明确其根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法制观,促使大学生深入解读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正确理解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法治基础和信用基础,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因此,应科学合理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巩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开宇.财经高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5):147-148.

[2]邵将,伍婵提.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经济法》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2):145-148+151.

[3]陈韶君.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3):101-104.

作者简介:赵元媛,1980年11月15日,女,汉族,山西汾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工作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设计与实施经济法课程教学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游戏设计与实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Pro/E设计机械零件》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