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尊重与信任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作用与实施

2021-09-10 07:22陈雁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学生

陈雁

摘  要:学校、班级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场所,也是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教育要主动发挥作用,尊重与信任学生,多给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活力,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和谐发展,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尊重与信任;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甚至由此引发的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层出不穷,探究原因之时总是聚焦在亲子关系、校园人际关系、学业压力上,而忽视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难以承受挫折和压力?笔者在普通中学工作多年,深切感受到现在的学生“不接地气”,学习生活缺乏自主性,缺少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难以感受自身的价值,因而对生命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敬畏,身上缺少青春期的蓬勃生气。

学校、班级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场所,也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场所,要让孩子“接地气”,学校教育应主动发挥作用,尊重与信任学生,多给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让学生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提出的那样“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因此,根据目前学生的总体心理特征,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基于尊重与信任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实施作用

1.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被广泛采用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下到上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中学生进入到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意识增强,五大需求产生。特别是自我意识觉醒,被人尊重的愿望突出。现在的学生基本满足了生理的需要,衣食无忧;少数因家庭原因缺乏安全感的学生也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但是,在传统的教育关系和教育方式中,教师居于“家长式”的主导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难以满足。基于尊重与信任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则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因为尊重,教师可以接受学生的“多样性”,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尊重;因为信任,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自我实现”。

2.激发学生活力,发现自我价值

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学生是自己和班级的主人,不再只是听话的“木偶”,学生的参与感与能动性大为增强。学校生活不再只是沉闷的学习、被动的活动参与,在各种活动中,因为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参与,不同特长和能力的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自己,发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多彩的班级生活也增强了学生活力,学生有了迎接挑战的激情和勇气,也有了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在他们身上洋溢出青春的蓬勃生气。

3. 发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能力

青春期学生精力旺盛,争强好胜,本性敢于行动,对成功的渴望强烈。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每位学生能够展现自己,他们或在不断的“试错”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和特长的“位置”,或积极主动地在班级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力。随着活动参与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潜力不断被发掘出来,能力不断提高。

4.促进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

哲学家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现代社会既需要社会成员具有个性化,又能够适应社会化。中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处于班级活动中心地位,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敢于犯错,敢于尝试,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学生个体也在不断社会化。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之下,学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学会与人相处,适应班级环境,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不断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相统一、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观念,成为身心协调发展、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因此,学生自主管理能实现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良好地发展。

5.改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德育和智育紧密相关。传统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积极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索思考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学習效果。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班级的主人,也是自己的主人。这种心理会迁移到学习上,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接受式学习变为探索式学习,由教师监督催促转为自己自觉主动。

三、实施策略

1.建章立制,依“法”治班

任何一个班级管理都需要规章制度,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规章制度应该由学生统一认识之后自主制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提问者”,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确立规章制度的框架和内容。教师也要广泛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理解并自觉维护班级的规章制度。当然,因为学生的不成熟,它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善的。此时,教师要信任学生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不要迫不及待地指出问题。教师要擅于做“隐形人”,不做“指挥家”,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让学生自己多思多想多动,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要站在后面推动他们前进,默默观察,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为以后教育的有效性做准备。

2.小组合作,凝心聚力

一个班级50人左右,就需要实行小组合作制度,从小组的自主管理再到班级的自主管理。 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搭配分组。小组合作不仅是学习上的合作,而且是全方位的合作,包括清洁、纪律、活动等,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和小组负责,大家“荣辱与共”,根据班级的规章制度与其他组一比高低。在合作的过程中,大家的性格特征和能力特长得以充分展示,组长和组员可以据此自主管理本小组的事务,包括组规的制定、工作任务的分配、小组内部座位的调整、一定的奖惩措施和帮扶方式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尊重,学生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信任。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形成一个凝心聚力的小集体,为形成有战斗力的集体打下基础。

3.树立榜样,领航方向

强调教师在学生自主管理中要擅于做“隐形人”,并不代表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这个“领航者”。班主任更重要的责任是引领学生前进。作为班级的引领者,班主任不能做井底之蛙,而应引领学生志存高远,去一个更大的环境去定位自己的目标。班主任要了解现代社会人才需具备的素质、能力和追求;要关注时事和热点,寻找教育素材和契机;要认真准备每一节班会课,从小处出发,着眼于大处,将学生的个人目标与国家前途、社会需求联系起来;要善于发现班级里优秀的人与事进行表扬,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总而言之,班主任要从社会或班级中寻找优秀人物事迹,树立榜样,领航学生的前进方向,而不是整天陷于鸡毛蒜皮的班务管理之中。

4.润物无声,建设文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海。”班主任每天做的似乎都是小事,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可正是这些小事,埋下了种子、肥沃了土壤,让学生的心不断成长起来。在做无数小事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要建设怎样的班级文化。它是班级得以健康成长的保障。班级文化可以在组班前就定下来,在带班时慢慢将自己的理念渗透下去;也可以熟悉了解了学生后,根据学生特点,跟学生讨论后共同拟定。

班级实行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在这种背景之下,学生内心需求得到满足,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律走向自觉,完成自我提高和超越,形成快乐自信、民主和谐的班风学风;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提高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总而言之,通过基于尊重与信任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生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共处、学会了做人。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小猴学生车
赶不走的学生
像什么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
长城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