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

2021-09-10 11:13徐守银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8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法制家乡

徐守银

摘要:小学生最开始能够接触到的道德观就始于我们小学的道德与法制课堂,这正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思想的第一步。但在当下的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将理论讲述得很清楚,但却无法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实践,这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将理论引向生活,让课堂上所学的概念性知识点与学生们平时的生活关联起来,让学生将道德用于生活,用于身边的人,达到指导自己行为并反省自我的目的。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引入日常生活展开讨论与探究,希望可以带给教师们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44

引言

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曾提出计算机的学习应从孩提时就开始进行,这种观念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孩子的道德观教育。现如今虽然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但是道德问题却层出不穷,如何在当今斑驳的社会大环境下,加强孩子的道德培养,是我们教师的重要研究内容。遗憾的是,由于曾经的教育教学中,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以至于现如今想开展优秀的道德与法制教学却不知该从哪里着手;虽说新课改为教师们带来了很多高效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们却不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合理运用。所以,教师应该从本质出发,将道德观念重新在学生心理构筑成坚毅不倒的架构,想尽一切办法让道德与法制教学与日常生活接轨。

一、结合生活实际,构建道德意识

若想将道德教育重新与生活建立联系,首先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着手,在讲述道德的一些概念和知识点的时候,引入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道德教育是和日常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经常会忽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他们将道德观念书本化概念化,误导了孩子们以为道德学科是由概念和理论为主體的学科,从而缺乏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我们教育者必须做出改变,让道德从课本中逐步深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以“班级生活有规则”这节课程为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从本班的班规入手,让学生们主动说一说班级里有什么规则,学生们会说“课堂上不能吃东西,不可以交头接耳”,还有的学生会说“考试不可以作弊,要诚信考试”等。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修改或补充班级的规则,并加以落实,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融入课堂,完成道德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完美融合,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们对这一课就一定会有很深的印象。

二、加强实践教学,加深学生感悟

教师若想更好地做到将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老师讲得再丰富精彩,终究不过是“纸上谈兵”,必须让学生们亲身亲历体验道德感,从而达成对某一道德观念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本的内容,以课本为基础,设计一些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本里所学的内容带入到自己的小生活里,再思考如何将知识实践到自身实际生活之中。以“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这一课为例,如果老师只是单一的强调家乡的优点,将这些优点进行总结后直接输入给学生,最后再引出对家乡的热爱,那学生的感受我想是麻木的,因为这不应该是一个结论化的答案。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该多带学生走出校门,游览家乡的每一处值得孩子们骄傲的地方,让孩子切身感受家乡的优美壮丽。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网资源,播放家乡有关视频,让学生从感官上直接感受家乡的美丽。当教师问孩子们对家乡有什么感受的时候,孩子们自然而然会说出喜爱和热爱。

三、培养生活观念,扩大学习范围

虽说我们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教授了孩子基本的道德观,但是生活才是检验道德最好的地方,道德之于人心,在于一念之间,孩子们年龄尚小,认知还有待提高,不能完全对所有道德进行理解,即使教师再博学多才,他也无法传授全部的道德知识,更不用说道德观念本身就是事在人为。因此,老师能做到的,就是引导,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去评价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听一听学生对于事情的道德评判标准,并进行纠正与点评。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发散到生活上,让他们从生活中观察道德感,其道德与法治观念体系就会发展的更加全面。比如,在“我的环保小搭档”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结合生活,找一找生活中保护环境的人,他们又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的,保卫环境有哪些方法等。学生们会根据生活,找出比如勤劳的环卫工人推着垃圾车,勤勤恳恳清理街道,他们每天在大家起床上班之前就开始对街道进行清理,为我们的城市环境提供保障;有的学生则注意到每一个只要有环保意识,垃圾入垃圾桶,禁止随地吐痰,树立环保意识非常重要。学生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丰富他们的道德观,加强自身的道德意识,使他们的道德关发展越来越全面。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处处有环保小搭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如果想将生活与道德与法制课堂相连,首先在讲解道德知识的时候紧紧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深思;其次要带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自己对道德进行感悟;最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念,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道德观念和意识。除此之外,在课本中有许多不错的教学活动,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学生活动服务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当下学生的道德困惑,服务于学生的持续成长。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方翠美.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J].考试周刊,2008,000(007):219.

[2]张燕燕.试论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6(51):120-120.

[3]郑伟.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

[4]王精华.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000(010):41-41.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法制家乡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漫画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