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德育活动问题成因及实效性探讨

2021-09-10 01:14翟西茂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初中班级

翟西茂

摘要:德育是人与人之间调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提升学生成绩,更应对学生德育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进行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索初中德育活动存在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增强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活动;班级;初中;成因及策略

前言:

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班级的德育活动事,要想增强课堂实效性,应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促使德育课堂灵活多变,学生能够在教师组织的德育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进行综合发展。同时,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开展素质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自身素养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初中班级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活动缺乏层次性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受应试等教学理念的影响,只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成绩的提升,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的教学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只按照教育部下发的教育标准开展教学活动,未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德育教学活动缺乏层次性,影响初中生思维构成和个性需求,同时还会使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相违背,使得学生自身的德育素养难以提升。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进行全面发展[1]。

(二)缺少专业的德育教师

由于受以往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开展德育活动时,未聘用专业教师,只让班主任代课,从而使德育效果不佳,学生能够形成正确价值观道德素养。班主任自身的德育教学经验有限,无法根据学生情况与德育教育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容易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等。专业的德育教师的缺失,使得学校难以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只会盲目开展德育活动,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二、开展高质量德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进行德育分层教学

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特征与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使得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得到提升。教师在开展班级的德育活动时,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初中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爱国教育,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定期参观博物馆、科学馆等,并通过德育班会,使學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主的融入到德育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增强德育水平。对于一些中等层次的初中生,教师在开展班级德育活动时,可以带领其开展生理的卫生活动,通过参加座谈会、讲座等,使学生能够融入到德育知识学习中,增强自身的情感道德,提升德育素养。对于一些德育知识掌握很好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其道德意识和科学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的德育活动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真正的做好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德育活动,注重培养其道德意识和科学意识,使学生自主的融入到德育知识的探索中,培养自身的德育素养,提升德育水平,形成健全人格,进行综合发展[2]。

(二)优化德育教学体系

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的班级德育教学活动时,应优化德育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教务主任、班主任的只能,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德育知识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进行全面发展。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应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找出学生在德育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运营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德育活动,增强德育教学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应利用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划分,每名教师带一部分学生,形成系统的德育教学体系,构建良好学生、教师间的关系,使学生愿意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问题,根据教师的指引,培养自身的德育精神,进行有效发展。教师在开展班级德育活动时,优化德育教学体系,还可以在学生中,找到表现好的学生,树立典型,使其他学生能够向表现好的学生学习,受到积极影响,主动学习德育知识,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构建和谐、平等师生关系,建立良好沟通制度,使学生能够深层里理解德育知识,健全德育教学体系,培养自身的德育素养,增强德育教学实效性。

(三)优化德育教育的方法

班主任在开展初中阶段班级的德育活动时,应对教育的方法进行优化,不仅要在德育课堂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应扩宽德育教育渠道,更新、优化德育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文艺会演、纪念活动、有奖征文等活动,使学生受到积极影响,在德育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的德育精神,发展德育素养,形成健全人格,进行综合发展。同时,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优化德育教育的方法,可以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充分借助网络技术,丰富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向学生播放相关的德育视频,使学生在观看中,受到积极的教育和影响,培养自身的德育素养,增强德育课堂的实效性。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高度重视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引,自主的融入到德育知识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形成健全人格,增强德育精神和道德修养,进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美丽,刘丁义.关于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49.

[2]唐云琨.初中德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4):10.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初中班级
班级“无课日”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爱国从小事做起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