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史促进学生概念理解的教学研究

2021-09-10 07:22马小垒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化学史高中化学

马小垒

摘 要:化学是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会采用照本宣读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所以无法快速的理解、掌握抽象的化学知识.化学是一门历史底蕴浓厚的课程,蕴含较强的人文性、科学性,所以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化学史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从布置任务、创设情境、追溯史料、解决问题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化学史促进学生概念理解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化学史;概念理解;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3-0081-02

化学史,简单来说就是化学从萌芽成长到现在的历史记载,它记录了不少科学家的智慧、精神,可以体现出人文性、科学性两大价值.因为化学本身是有一定的抽象性的,教师直接讲解相关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听不懂,而结合化学史进行讲解,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快速的理解、掌握化学概念,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好基础.所以,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时候,要将化学史的运用重视起来.

一、布置任务,感知概念

预习可以为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保障.但是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预习时并不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是提出的要求过于传统,所以学生的预习动力并不足,并认为预习并没有什么用处.教师在利用化学史讲解化学概念的时候,需要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感知到所要學习的化学概念,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苏教版中的“离子反应”前,教师可以将预习重视起来,让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所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所要学习的化学概念有些什么,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的去学习.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预习任务:1.初步了解电解质、电离、电导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查找“电离理论”的发展史.3.结合发展史去解读相关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在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的同时,搜集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得到提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查漏补缺,通过旧知识的支撑去学习新知识,通过预习发现自己哪些旧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自觉的进行学习,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好基础.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了,也可以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情境创设法是应新课改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切实的去感知知识、体会知识.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出来,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专注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开展化学概念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出相关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苏教版中的概念“物质的量”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这样的情境:若是你面前有100kg的绿豆,现在需要知道这100kg的绿豆一共有多少粒,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才最省时省力呢?在听到这样的问题后,学生会将自己置身于数绿豆的情境之中,并开动脑筋思考要用怎样的方法数出绿豆的数量.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想出来的方法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客观的分析怎样的方法最简单方便,而且科学合理.随后,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个有趣的方案“先称1kg的绿豆,然后数一数1kg的绿豆有多少粒,然后将其乘100就可以大致求出100kg的绿豆的数量了”,引导学生快速的领悟这种方案蕴含着的集合思想,然后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因为通过数绿豆的这一情境,学生感知到了“物质的量”的核心内容,所以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含义.这样一来,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就会变得不那么的深奥、难懂、陌生,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快速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消除化学知识很难理解、很神秘的观念.由此可见,创设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可以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全新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联系,有效的消除学生对化学概念的陌生感、神秘感.

三、追溯史料,理解概念

化学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那么的轻易,很多化学家为了验证一个概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化学家在验证某个概念的时候都是先从未知到探索再到验证的过程,这与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是有极大的相似度的.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适当的追溯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苏教版中的概念“电解质”“电离”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电离理论”的发展史呈现在学生面前.法拉第是著名的英国的物理学家,在“关于电的研究”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电解质”这一概念.法拉第认为,在电流作用下,电解质是可以变成阴阳离子传导电流的物质的,而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电解质是不离解的.后来,名气不如法拉第大的拉乌尔在研究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猜想:溶液中的酸、碱、盐分子也存在某种程度的离解.虽然拉乌尔的这种猜想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因为拉乌尔的名气没有法拉第大,所以拉乌尔的猜想并没有被人重视.后来阿伦尼乌斯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在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写出了电解质的导电性,向法拉第的权威提出了挑战.阿伦尼乌斯的观点为:1.在水中,电解质溶液会自发的、大量的离解成正、负离子.所以不管电流有没有通过溶液,溶液中都含有一定的离子.2.当溶液越稀时,水中的电解质的电离度就会越大,当溶液无限稀释时,电解质分子就会几乎全部变成离子.虽然阿伦尼乌斯的结论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来的,但是很多人都不支持他的研究,包括他的导师,甚至对其冷嘲热讽的.后来在奥斯特瓦尔德和范特霍夫的支持、帮助下,“电离理论”才会获得世界的认可,才会出现在教材中.通过讲述“电离理论”的化学史,学生除了可以了解到这一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波折,也可以快速的理解“电解质”“电离”的概念的含义,还可以感知到为了一个概念的形成,科学家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艰辛、探究,从而明白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知识的形成有多么的不容易.在学生了解了化学知识的形成有多不容易后,会对科学知识、科学家油然而生一种敬佩感,并树立起好好学习科学知识的观念.由此可见,适当地带领学生追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化学史料,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明白化学概念的形成有多么的不容易,感知到化学家为了验证一个概念费了多大的力气,让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树立起正确学习科学知识的观念.

四、解决问题,深化概念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勾画出重点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概念、应付考试.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无法让学生搞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概念迁移到新的问题中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鉴于问题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苏教版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若是直接讲解,学生很容易无法分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在遇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问题的时候会觉得不知所措.但若是教师从化合价变化、得失电子的角度去讲解,学生就可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轻松的去应对,快速的去解答.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概念教学的时候,要设置出一定的问题,也可以创设出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概念.这样一来,教师既可以快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的情况,然后根据其调整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出保障;也可以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想法,快速地查漏补缺,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问题的提出重视起来,并有效地发挥出问题的优势,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顺利将化学概念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概念.

化学在大部分学生的认知中是这样的形象:抽象、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在尚未学习化学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教师若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读,学生很容易无法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甚至还会觉得化学很难学,产生畏难心理.而将化学史运用起来,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速地理解、掌握知识.不过,教师在运用化学史的时候,要注意方法.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如上面提到的布置任务、创设情境、追溯史料、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化学史为化学概念教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杨芬.基于化学史促进学生概念理解的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2]孟献华,倪娟.基于化学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12):6-8.

[3]卞海燕.基于化学史的“电离”概念教学[J].考试周刊,2017(92):155.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化学史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浅谈化学史中的科学发展观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浅论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