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及应用探索

2021-09-12 11:13樊建兵崔建花
求知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樊建兵 崔建花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教育理念的要求,所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变得十分迫切。思维导图是学校教育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厘清思路,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这不仅能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逐渐提升教学效果。文章從思维导图的特点入手,简单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实践意义;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14-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教学。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涵盖的知识范围比较广,难度比较大,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思维导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使文字和图像得到了有效结合。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教学优势,比较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现状。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实现了文字和图片的有效结合,清楚展现了其中关键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散,然后通过逐渐向外发散,包含的知识点越来越多,为学生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加强学生对所罗列内容的记忆,增强教学效果,激起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兴趣。思维导图在不断延伸的过程中还能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综合发展奠定基础。思维导图是通过文字、图片、符号等方式绘制而成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性,可以把学生所想、所悟展示出来,形成结构性的图谱,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意义

(一)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从传统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分析、理解和记忆学科知识,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逐渐降低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大大阻碍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他们比较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思维导图符合当前教育理念的要求,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维导图的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考试中都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进而顺利达到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

(二)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思维也没有完全形成,要想依靠学生自己是很难实现自主学习的,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科能力入手,利用思维导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他们遇到难题时给予充分的帮助。在利用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图案,自主参与学习,这样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还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应该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内化知识的过程。数学学科涵盖范围比较广,抽象性强,可能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下降,要想准确合理地解决问题,得到正确答案,就要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以及自身所学知识,去求证和解答。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时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其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

(三)帮助学生系统且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只有全面掌握知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初中数学涵盖的知识点也比较多,有函数、几何、概率等方面的知识,即将中考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所以学生要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种非线性和整体性的学习工具,对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可以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导图把知识进行了网络化整理,可以使知识完整地呈现出来,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懂得利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以便准确快速地找到答案。此外,绘制思维导图十分简单,教师只需为学生准备简单的绘制工具即可,而且绘制过程也充满了趣味性。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思维导图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可以把其作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科素养。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关乎学生是否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预习,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还能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生在预习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些学生在预习时往往就是过一遍内容,囫囵吞枣,没有认真研读其中的知识,这样的预习就失去了意义,其效果也很难达到。而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前预习,学生需要对小节内容进行梳理,并找到其中关键的知识点,将不懂的知识标注出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攻克其中的重难点,从而全面理解课程知识。

比如,在学习“分式的运算”时,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分式乘除法则,并懂得运用法则进行运算,同时还要对法则进行深入探索,以此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对乘除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利用课本开展教学活动,就难以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其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并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还能回顾已学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教师对其中有难度的知识要重点标记,并在思维导图中凸显出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在实际教学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大大改善听课效果。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形体礼仪课对大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