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大思政课”

2021-09-12 11:18邓鑫
求知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新时代

邓鑫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及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大思政课”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要有大视野,要争当“大先生”,要筑牢大阵地,推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大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30-02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由党的总书记亲自围绕思政课这一主题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谈到思政课这个课题,他再次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今年“两会”期间的这次谈话,更是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要求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深的理论内涵:该采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教学?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该采用什么样的目标来应用教学?

不少教师觉得上思政课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在“唱高调”,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不由得让教师思考: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到底如何才能肩负起其重要使命?如何才能做到不让思政课理论脱离实际?如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效课程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索出不同的做法。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就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机遇下,把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把“大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进行了以下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视野

上好“大思政课”,教师需要把思政课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把握和落实,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把握和落实,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来把握和落实,要有大视野。实践是最鲜活的教科书,教师要将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作为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面向火热的社会实践,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教师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笔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扎根大时代、善讲大思政,才能让思政课叫好又叫座。

新时代的思政课堂,要选择全新的打开方式、立体的参与方式和多元的交流方式,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要引入更多鲜活的时代案例,鼓励学生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增信心强干劲。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社会调研、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和掌握第一手的素材。教师要引导他们关注国家热点问题,把握社会主流,积极关切民生,主动扛起时代担当,把青春梦想融入伟大中国梦的广阔社会实践中。

新时代的思政课堂,要坚持时代范和人情味相结合,要讲述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环境,也要善于利用感人的微观故事。教师要让课堂既有惊涛拍岸,又有春风化雨,达到学思用相贯通、知信行相统一,真正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以及做什么样的人。

二、上好“大思政课”,要当“大先生”

上好“大思政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争当“大先生”。“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理论功底扎实、思想境界高尚、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底蕴深厚、思维开放的人,这样才能用一桶水的实力去倒满一碗水。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学生开辟了接受各种信息的广阔渠道,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教师只有自己成为复合型和知识型的人才,在教学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教师只有知得广懂得多,在教学中才能举重若轻信手拈來,只有饱含深情才能讲出感染力。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练好基本功,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要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创新课堂教学语言,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亲其师,信其道”,打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课堂,一定离不开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知识储备,加强自身学习是一种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社会发展之道的表现。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地提升和历练自己,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灵魂的榜样,才能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教师要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用学生爱听的语言,讲学生听得懂的知识和道理,努力化烦琐为浅显,化厚重为简明,化仰望星空为脚踏实地。

思政课教师不能采取“干巴巴”“没有生命”的简单灌输,要善于捕捉生活,积累教育教学资源。除了要善于在生活中积累教学资源,教师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科学思维,统揽其他学科的观念和知识,经过对比和包容理解凸显党的思想的先进性、理论的科学性、政策的合理性,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蕴含于党的历史和理论中的政治文化的精华。比如,为民谋利的价值观、人类正义和情怀、科学思维和方法、理想信念和精神等,这些都是能够增强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