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趣法教学策略的实施

2021-09-12 11:28陆荣势何世海
求知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课堂教学

陆荣势 何世海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已经渐显疲态,失去了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这会对课堂教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激趣法,改进现有的教学策略,如利用数学游戏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生活化情境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趣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59-02

引言

从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来看,兴趣已然成为各个教师培养的重点,这与激趣法的教学核心相同,说明其是符合当前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可以用到各个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参与课程学习,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數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激趣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意识

激趣法的应用能有效转化教师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逐步深入学习,这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满足教学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教师需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其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利用激趣法教学数学课程,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表现出的兴趣度不足

从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有些学生表现出的兴趣度不足,比如,有的学生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提问,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佳;有的学生会经常出神,不专注思考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采用的引导方式不足

目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更注重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导致教师不会采用较多的引导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激趣法的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和数学总是不断地交织缠绕着,大家在生活中时刻都会用到数学知识,这就说明数学与生活具有较好的结合性。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方面地创设生活化情境,既可以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课堂,令其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又可以体现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方向与位置”章节知识中的“去图书馆”时,教材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且运用这四个方向判断某个物体的位置,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事物,帮助学生进行判别。

以某区域鸟瞰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校为中心,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判断体育馆、医院、商场、邮局的位置,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随后教师随机选出若干学生,回答各个建筑物的位置,然后教师会进行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说法,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位置的正确方法。

再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观察物体”章节知识时,教材要求学生能够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了解每个物体具有多面性这一知识。教师就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事物,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某些动画人物建模设计的三视图,让各个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哪个人物是从正面看的”“哪个人物是从左面看的”等问题。随后进行抽问,让学生回答问题,再要求学生自行思考,将生活中其他物体的三视图绘制在纸张上,如飞机、汽车、小狗等,互相交换阅览,提升学习效果。

从以上过程来看,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将学生较好地引入数学课堂,令其对教材内容深刻思考,并且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意识,从而有利于其学习数学知识。

(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激趣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这既可以促使学生理解数学逻辑,又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乐趣,既能达到激趣法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生活中的大数”章节知识时,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千”“万”两个计数单位,以及千和万之间的关系。根据该要求,教师可以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教师可以围绕“千”“万”创作某个寓言故事,使学生既可以从中了解“千”“万”的关系,又可以感受数学故事的乐趣。如“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和善的民族叫作千,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开辟了一个祥和的新家园,每个家园中有1000个人。但是有一天,大陆中出现了一个邪恶的民族叫作万,他们共有10000人,想要占领千的家园,于是发动了战争,由于千的家园只有1000人,总是打不过万,最终千想到办法,如果10个家园的人集合起来,就可以与万匹敌,最终所有千的家园集合起来,经过殊死搏斗,战胜了邪恶的万!”这个故事既表明了千和万具有“1:10”的关系,又表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该部分数学知识。

再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加与减”章节知识时,教材要求学生学习万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根据该要求,教师可以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填符填数”的数学游戏,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预先写出多个加法或减法算式,这些算式都缺少运算符号,如“33○22=11”“154○47=107”等,要求每名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速算各个题目,知晓缺少的运算符号,随后举手回答,向教师说明缺少的符号。在回答正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该名学生加1分,反之会扣除1分。

然后,教师可以提升游戏的难度,每道题目会不固定地缺少减数或被减数以及运算符号,如“786○___=51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