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21-09-12 11:39于建
求知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于建

摘要:目前,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兴趣不高以及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的问题,仍然大范围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教育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学习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基于此,文章首先讨论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局限性,然后分析了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数学故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83-02

引言

故事是一种描述事件发展的文学体裁,其情节具有主动性及连贯性,对读者具有吸引力。故事的内容大多丰富多彩,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大部分儿童都在故事的影响下成长。和数学相关的故事,不但有着非常有趣的情节,而且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也非常丰富。数学故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兴趣,还能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具有想象力,帮助学生启发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数学故事可以让数学教学效果获得提升。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局限性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

小学生年纪较小,处于对外界探索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这让小学生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数学课堂。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在面对数学逻辑分析或是计算题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出现畏难抵触情绪,这种情绪的出现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讲课不够生动有趣,就很难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随着小学课程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降低,这对数学学科整体教学质量会造成不良影响[1]。

(二)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主体。教师一旦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就很有可能采取较为激进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味地给学生传授所谓的知识点,进而忽略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果教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过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很难创造一个高效的课堂,难以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样既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用数学故事导入新的内容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利用旧知导入新知。这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直接的,也非常高效,但是很难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无法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故事导入新内容,让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符合其年龄和兴趣,使其更加容易对新内容感兴趣,并且融入数学课堂中,积极地动脑思考[2]。

如小学生在学习与周长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教学中,在讲解数学故事的同时向学生提问:小袋鼠的爸爸每天都带着小袋鼠在操场上跑步,操场一圈是400m,小袋鼠一分钟可以跑200m,它一共跑了八分钟,那么它一共跑了几圈?教师通过数学故事设置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发掘数字信息,并且对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点的具体意义,使学生充分地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二)用数学故事巩固数学知识

在组织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比较烦琐的知识整理成一些容易被看懂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被动接受,学生根据已学知识主动创作数学故事也是很重要的学习步骤,时间一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想象力以及创作能力也可以获得全面提升。

比如,教师在教学“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数学故事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数学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老师带30个学生去动物园和游乐场玩,动物园一个人的门票是20元,游乐园一个人的门票是40元,小学生半价,那么班级里的31个人总共需要花多少钱?”教师创设这样的场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耐心纠正,鼓励学生多多练习,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

(三)用数学故事丰富课外作业

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密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故事安排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利用课上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入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利用数学故事布置课外作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加高涨,从而让学生的自主能力获得提升。

如教师在教学“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任务:列举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不同形状的物体,发散思维,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陈述这些物体为什么是这样的形状。教师利用这樣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激活思维,善于观察生活。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更加广泛,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和形状相关的原理或是小故事,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用故事情境,熏陶学生情趣

人的情感和认知活动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认知活动。数学是一门比较理性的学科,因此,学生必须投入更多的情感,才能使学习效果有所提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让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情绪更加愉悦,进而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其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