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2021-09-13 09:55马善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马善云

摘 要:新社会提倡学校要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并在劳动中形成平等、团结、友爱的新型关系。因此,劳动教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系统必须要开展的教育内容之一,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进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南通地区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并对其展开针对性地策略研究。

关键词:南通地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30

0 引言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劳动,劳动教育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前提,也是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点。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系统,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个人道德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必须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办学优势,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实处。通过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为参加现代化建设而做好准备。南通地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新时期南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南通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

1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概述

1.1 劳动教育的含义

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在出现以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劳动才创造了历史,成了社会的主人。因此,想要推动人类社会持续的进步,就必须让每个人保持着高度的劳动热情,劳动教育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实际上隶属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最初劳动教育的根本意图是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掌握有关劳动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在迎合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同时自觉、诚实地践行劳动,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讲时间、讲效率、讲技术的完成劳动任务。

1.2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背景

在新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就造成我国社会更加需要智慧型、创造性的劳动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主要基地,因此,开展劳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各行各业发生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迎合国家和社会的相关需求,改变课程结构,通过增加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塑造学生的劳动态度,培育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学生的劳动观点。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体育教育、智力教育和其他教育等进行充分的结合,既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也培养创造性的综合型人才。

1.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从思想方面塑造学生的劳动理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改变自己对劳动的态度。有利于教导学生勤奋学习,结合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现状,提高技能,做好建设社会的准备。有利于帮助学生锻炼劳动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总体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另外,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更有利于促进院校本身的发展,根据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劳动活力,积极地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建设进程中去,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可以有效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智力教育,通过融合多种教育总体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认同感,方便学生积极为自己的职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劳动。

2 南通地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其原因

目前,南通地区的各所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已经在积极的建设劳动教育体系。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各类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实践方面仍然有所缺失。其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并不明确,劳动课程被融合到其他德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之中;课程主体被淡化,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存在片面化,不少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等同于技能教育,或者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卫生教育,无法清晰地确立劳动教育的目标以及教育计划,劳动教育平台呈现扁平化现象。目前南通地区有不少高职院校利用实践教育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但由于劳动实践的方式过于单一,实践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造成劳动教育平台呈现扁平化现象。而且南通市的不少高职院校并不具备相应的劳动场地和劳动教育设備,对劳动过程的管理存在忽视情况。一部分高职院校内的教师队伍并没有与课程进行匹配,导致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无法实现个人价值,也无法将个人与社会价值进行有效统一。总体而言,目前南通市的高职院校劳动综合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所塑造的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涵并不明确,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劳动精神,锻炼劳动技能。究其根本,劳动教育开展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存在于学生、社会风气以及学校环境三方面。

2.1 独生子女相对较多

目前,南通市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溺爱,从小娇生惯养,在初中和高中时代这部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家长在日常中较多为学生灌输一些以读书为荣的理念,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劳动技能存在部分缺失。有部分学生的家长一力承担所有的家务劳动,没有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存在片面观念,认为体力劳动并不属于自己的任务。还有部分家长长期为学生灌输一些体力劳动非常辛苦的概念,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畏难心理,在进行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不愿意、害怕辛苦的心理。

2.2 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

目前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西方的腐朽思想通过互联网或者是对外交流的途径流入大学校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互联网读取信息的过程中,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逐渐滋长懒惰的习惯。由于中西方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在长期的西方腐朽思想包裹下,会出现鄙视体力劳动,将体力劳动当作个人负担的情况。有部分学生的辨别能力不高,因此会全盘接受西方落后腐朽的思想,形成自私主义和享乐主义,在日常生活并不热爱劳动,也不愿意展开劳动实践。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