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域理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2021-09-14 17:29李炎邓菀清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7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李炎 邓菀清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与互联网会产生必然的交叉,也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其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样,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将网络语言纳入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框架下,即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方面:语场,语旨和语式,对最新的网络流行语的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在语场上,网络流行语的话语范围在一定条件下有不同程度的扩大或缩小而引申出不同的含义及用法;而在语旨上,流行语体现出社会关系模糊化与泛娱乐化的特征;在语式方面,表达方式碎片化,再创造性与融合性是当代网络流行语形成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语域理论;网络流行语;语场;语旨;语式

【Abstract】A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thinking of human beings, language will inevitably cross with Internet, that is, cyber language. Being a language variant, cyber language is rich in content, diverse in expression forms, and has great research space. Therefore, the network language is brought into the framework of register theor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at is, the situation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into three aspects: field, tenor and mode. 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st net buzzword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discourse field of network buzzwords has expanded or shrunk to varying degre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hich leads to different meanings and usages; In terms of tenor, fuzzification of the edge of communication relations and Pan-entertainment are revealed; In terms of mode, fragmentation of expression, recreativity and integration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cyber language.

【Key words】register theory; cyber language; field; tenor; mode

一、前言

不同地域,文化,语言背景和社会阶层的人通过互联网交换传播信息,组成网络语言这个符号系统。将网络语言纳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利用语域理论视角来诠释这一新兴语篇模式和交际模式,总结出其显著性及共通性,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同时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特点进行研究,有利于人们多角度多视野理解这一新兴语言模式,深入理解,对其优劣有更好的认识,准确适当地运用从而发挥其正能量语言效果,更好为人们所接受。

二、语域理论

1. 语域理论的定义和内涵。基于J.R弗斯于典型语言环境的分析,他强调语言应该在语言使用和语境中进行研究。在當代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下语域理论得到丰富和完整,将其归纳至系统功能语法中,并发展为该学派的重要理论。韩礼德认为分析语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因为我们所表达出来的语言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他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语场,语旨和语式。

2.语域理论的理论框架。(1)语场(Field)。语场也叫话语范围,是指人与人对话中交谈的话题和场所等环境因素。话语范围可以分为技术性与非技术性的两类。技术性话语范围例如学术讨论、研究报告、医疗等等;非技术性话语范围如日常会话、寒暄、购物等等。话语范围对交谈者语言中使用词汇和语态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2)语旨(Tenor)。话语基调即语旨是指交谈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即个人基调;以及双方谈话的目的,即功能基调。个人基调在不同情况下可能表现为亲密或疏远,如朋友间、家人之间;又如上下级之间,买卖双方之间等等。功能基调包括通知、警告、劝诱、广告等。个人基调会对语言使用的方式造成影响,而语旨又因说话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3)语式(Mode)。话语方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语言活动所运用的渠道和媒介,话语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口头交际用词相对而言随意浅显、句子的格式不特别规范,或短或长,语法结构不统一,而书面交际用词相对复杂、正式、句式严谨,词性的使用正规标准,语法结构复杂合理。

三、语域理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微博作为最大的网络交流平台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虚拟语言社区,而用来交流或是陈述的语言就是最好的语料文本,以供研究。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域变量,其语域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语场、语旨、语式,同时这三个语域变量对网络语言产生制约作用。下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入手,对网络交际模式中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1. 语场下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在网络交际模式下,一句网络流行语是当今社会心态的实时直接反映,其生成多依赖于一定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即其语场。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以及网民对社会事件的日益关注和参与意识的增强,使网络流行语与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的关联日渐紧密,人们开始利用网络热词来形象概括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以表达自己的参与意识、批判精神或无奈的抵抗。例如“逆行者”“云监工”“带货”“光盘行动”等等都是根据特定的社会事件产生。同时还有大量无社会背景的网络流行语,例如“杠精”“奥里给”“燃烧我的卡路里”“秋天第一杯奶茶”等等,这些无社会事件背景的网络流行语大多来自综艺,互联网群组或是影视作品中。这些网络流行语所形成的语场各不相同,但在微博上广泛传播与使用的过程中,其话语范围慢慢融合,具体表现在网络流行语在传播中由小众走向大众,甚至主动融入主流话语中,另一方面是官方话语对网络热词的接受和收编。

例如,“屌丝”“给力”等网络热词出现在《人民日报》特刊刊发评论员文章中,“佛系”“锦鲤”等网络热门词汇频频出现在官方蓝V的博文内容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与关注,又如“厉害了我的哥”,本意只是礼貌性称赞或表扬,之后经过改编成为“厉害了我的国”,作为官方主流电影的名字以此作为宣传。

这些网络流行语在原先的话语范围基础上扩大或者缩小,最终获得了网络时代新的使用规则。

2.语旨下网络流行语的特点。(1)社会关系模糊化。每个网络主体由语言文字来建设自己的网络身份,所以在这不透明的前提下每个网络主体具有平等性。不论年龄,性别,职业,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范围实现了全面覆盖性的选择性使用。如今的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在网络交际中体现出了更浓重的情感因素,以此来建立网络人际关系,但这种关系也依然有亲密疏远之分,但人们的目的都是更快建立比以往更深的人际关系。从使用电子邮件时期的礼貌性问候,“亲爱的xxx”“尊敬的xxx”简化到近些年淘宝客服普遍使用的“亲亲”,到各大网络平台普遍使用,到近两年微博上各大博主们频繁使用的“朋友们”“家人们”“姐妹们”等称呼语句,都表明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都趋向于把自己与内容接收者之间的虚拟关系更加模糊化,“家人们”“姐妹们”等称呼并不是指他们之间有实质性的血缘关系或亲密关系,这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使她们的这层虚拟关系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从而达到自己传达信息的目的,或是从中获得认同或精神慰藉,非凡的包容性与感染力通过这些网络语言不断增强。

(2)泛娱乐化。在网络流行语愈发模糊网络交际的社会关系同时,其交际目的也在发生改变。近年来,受消费主义和娱乐思潮的冲击,电视,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被放大,人们失去了辨别的耐心和能力,总是期望以更简洁和浅层的方式传达和接受信息,以娱乐的方式解构严肃话题或社会事件,在开放的话语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娱乐精神和创造个性的产物,追求娱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际诉求。例如,在微博平台上有一个叫“语文指挥中心”账号,它拥有170万粉丝,主要功能就是搜集最新的网络流行语,并加以解释。这些网络流行语在生成过程中的词根经过形式或音变都与本身的含义背道而驰,以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如“难忘今宵”,原是歌曲名,但在2021年的元宵节有了新的释义,指因四级六级,雅思,考研等成绩的公布,而让大家难忘的一个元宵节;“又卑又亢”改变了词语“不卑不亢”的重复字,保留了词语的原先的结构,改变了整个词语的含义,用来形容生活挫折时摇摆不定的态度;“前程四紧”,通过词语“前程似锦”的同音而引申出的一个网络词语,指现生活阶段手头紧,口罩紧,衣服紧,时间紧,表达了一种无奈与自嘲。还有许多类似的网络热词,他们突破了固定的词语搭配的表达桎梏,只为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成为推动网络语言发展的重要动力。

3.语式下网络流行语的特点。(1)再创新性和融合性。语言是多变的,各个层面的不同变化使网络语言生命力极其旺盛,特别是词汇层,这些网络流行语由汉语原有语素,借助汉语构词规律或外语构词规律,再进行归化等多种变化方式。这些新词多呈现出诸如:音节趋于多音化,新词缀,缩减词,中英结合词等。特别是中英结合的词语,从2017年的“打call”“skr”和其后來衍生出的新用法,或是“C位”和“XX bot”等都是近年来网络使用最普遍的流行语。例如,“skr”,在英语环境中,只是嘻哈歌手常用的俚语,用作语气助词,经过本土文化改造,形成了中国网络传播语境中的“skr”,赋予了它极具中国语言文化内涵的崭新含义和用法:以“skr”的谐音替代汉语中的近音字,如“是个”“适可”。于是诞生了“请skr而止”(请适可而止)、“你真skr小机灵鬼”(你真是个小机灵鬼)等用法。这些词句被制作成表情包,迅速在互联网中流传开来。又如“XXbot”,作为网络语的bot全称叫做robot(机器人)。在微博中“XXbot”可以理解为人工定期定向更新投稿。也可以理解是微博里面的树洞,接纳网友们的各种吐槽心事。这些网络流行语所具有的超强词语组合功能和对其他国家语言的学习溶解能力体现出旺盛的再造生命力。

(2)直观化和意象化。随着网络语言社区的不断发展,网络交际不再拘泥于文本形式,在计算机交流的最初阶段,人们用键盘符号简单组合来表达情感,例如::-)(微笑),:-((伤心),;-)(眨眼),:-O(惊讶)等等。这些象征性的符号被用来追求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这些刺激为无生命的计算机介导的交流提供了活力。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民们越来越少使用这种象征性的表情符号,而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如下图:

一直到近几年“图片+文字”形式的表情包以病毒式的传播速度火爆网络。表情包日益成为人们在虚拟的社交空间中表达自我的主要沟通工具,究其根本原因,则正是由于“表情包”这一独特的媒介作为人们语言与情绪的延伸已经成为社交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表达载体。表情包打破单一的文字表达具有的局限性,更加准确直接表述出所要传达的感情。也因其直观、视觉元素鲜明,幽默而又夸张的人物形象而更能贴近或是放大真实的情感,从而满足现实情感社交的需求。有时甚至不需要文字,仅仅凭借一张图片就可准确传递想要表达的信息。

四、结语

本文从语域理论视角出发,将微博构建的虚拟语言社区放置于韩礼德(Halliday)提出的系統功能语言学范畴中,从语域三变量出发,即语场,语旨,语式,分析近些年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

根据历年流行网络流行语,可以发现,在微博这个虚拟语言社区不断地发展下,他们的语场在一定条件下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是扩大,一句网络流行语不再局限于一件特定的社会事件或是特定情境。在非正式情境下产生的流行语句可以被官方接受与收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它的话语范围。在语旨上,人们倾向于更快建立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许多的网络用语在使用上弱化了边界感,把这层微弱的社会关系模糊化,从而传达出非凡的包容性与感染力。同时网络流行语的交际目的在消费主义和娱乐思潮的冲击下体现出泛娱乐化的性质,民众更偏向于以更简洁和浅层的方式传达和接受信息,其视线更加集中在追求娱乐性质上,成为网络环境中的互动的主要目的。再创造性与融合性是当代网络流行语形成的主要特征,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广泛运用,就是因其打破了传统语言桎梏,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随意对各类语言符号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完成表意,利用表情符号,图片动画来补充或是直接表意。

网络语言像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引导着两者进行双向渗透,体现了对网络流行语研究的必要性。本文通过语域理论这一角度对部分网络语言进行研究,但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所以本文的观点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动态性,以语域视角来分析网络语言这一领域,依旧充满挑战。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袁子凌,许之所.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94-296.

[3]刘洋.中国网络热词流变研究(2012-2019)[D].河南工业大学, 2020.

[4]卢玲,杨武,梁庆敏,杨森,陈思宇.近年来网络热词的来源研究——以2012-2018年“十大网络用语”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1):154-162.

[5]李旭平.语域理论模式下的网络交际和网络语言[J]. 外语电化教学,2005(5):38-41.

[6]Crystal, David.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 Cambridge[M].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7]Halliday M A K, R. Hason.1985.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M]. Geelong, Vic: Deakin Univ Press. Republished by OUP, 1989.

[8]J R Firth.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概念整合对网络流行语的阐释力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