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2021-09-15 02:09黄静雯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智慧艺术

黄静雯

翻开余映潮老师的这本《致语文教师》,书中的文字没有阳春白雪似的华丽辞藻,也没有说教式的高谈阔论,有的只有一位长者以过来人的身份向你娓娓道来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作为一名颇负盛名的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曾给了无数初入教学生涯的语文教师启发和鼓励。余映潮老师也在书中表达了对语文老师的期望和关心。而现在,我作为一名教师杂志的编辑,慕名而来,打开这本《致语文教师》,那些朴素却有温度的文字同样感染了我。

我看《致语文教师》,“智慧”二字格外醒目。全书谈了“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智学智慧”,余映潮老师谈及“耐力是一种智慧”“将语文课堂变成一种艺术是智慧的语文教师”“在工作之中坚持治学,谋求进步,是智慧”。读及此,颇有感悟。

“智慧”难能可贵,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成果,在生活中享受快乐。然而多的是不够“智慧”的人。从余映潮老师身上,我看到的智慧是“成长伴随着苦,但乐趣更能激发热爱”“创新能把工作变成一种艺术”“坚持和研究能让人走得更远”。

“成长伴随着苦,但乐趣更能激发热爱。”成长本就是一个历经酸甜苦辣的旅程。即使早已名满教育学界的余映潮老师,在他叙述的成长故事里,也有那么一段艰苦岁月。但是他说,凭着自己的耐力,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而我们大多数人现在所成长的环境算不上艰苦,从还算顺坦的学生生涯转折到社会人生活,难免会因为偶尔的受挫而抱怨、苦恼甚至被击溃。年轻人总是在老一辈人的身上寻找和自己相似的经历以预测未来的自己,这大概只能说是一种自我安慰吧。年轻人应该从老一辈人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正如从余映潮老师这里汲取他的成长智慧一样。做一个能忍耐,能坚持,能在生活在工作中坚持寻找乐趣的人,因为乐趣才有热爱,因为热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创新能把工作变成一种艺术。”如果每一个工作的人都能想着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那必然能够把工作做得漂亮、完美。但大多数的我们却更喜欢下里巴人的“打工人”范潮调侃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正如余映潮老师把语文课堂变成艺术课堂一般,这让我不得不反省,怎样才能把工作变成艺术?因为缺少创新,所以一成不变。创新能激发人的兴趣,能调动人的热情。创新也能将工作做得更有效、更好。我深知我是一个不够“新”的人,想法不够创新,工作方式按部就班,也许这就是工作中热情缺乏的主要原因。余映潮老师的一席话,在点醒我,在叫唤我去跟紧时代的步伐。

“坚持和研究能让人走得更遠。”余映潮老师有很多的坚持,正是那些坚持培育和锻炼了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坚持阅读,坚持积累,坚持做笔记,坚持写感悟。余映潮老师的每一个坚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为有了坚持,在日积月累中积攒下的知识,就成了智慧。作家格拉德威尔最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是这样说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通俗地说就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坚持使量变引起质变,可以让我们学会一种技能,积累学识,充实自己,使人走得更远。

“笔墨写的文字固然能够长久地保持,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咬牙坚持的历练,是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与行为,是那种在教学研究中朝迎彩霞、夜送星星、日有收获的幸福与喜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今,品余一本书,也感悟颇深啊。无论是对当下的工作还是自身的发展规划,余映潮老师这些说给语文教师的智慧,也在点醒我,给我指引,去做一个学会充实自己,能够忍耐坚持下来的人,去做一个能创新,对工作充满热爱的人。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智慧艺术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