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三人

2021-09-15 02:09石怡欣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人智慧思维

石怡欣

冰心奶奶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语文老师对她的影响,她写道:“下课以后我去找他谈话,他还给我介绍许多课外的书籍。那一年,我看的书最多了,课内的古典文学,像《琵琶行》,我到现在还能背。”可以说,语文老师是我们文学兴趣的启蒙者。

余映潮老师所写的《致语文教师》一书,跟读者分享了他做语文老师以来的一些见解跟心得,书本主要分为成长智慧、教学智慧和治学智慧三大部分,正如余映潮老师在主书中所写: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虽然我没有从事语文相关工作,余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想到学生生涯中三位对我影响很大的语文老师。

虽然小学已经过去很久,对第一位语文老师的记忆也模糊了,但是她笑起来露出两个虎牙的可爱模样,在我脑海中始终深刻。回首几十年的读书路,才发现小学教育之难,特别是低年级教育,过于活跃的学生、跳脱的思维,不得不使人感叹小学老师真伟大。第一位语文老师姓严,但她并不“严”,而是很温柔的老师,她还是我的班主任,我记得她说她是在毛主席去世那天出生的。我忘了严老师给我们上过哪些课,但是我记得她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讲故事的时候是全班最安静的时候。她的故事多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我们在故事中散发了思维,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在生活中她也十分关心我们,上学路上碰到严老师,她还会邀着我们一起走。严老师教我们至三年级就调走了,全班同学都很舍不得。对于那个阶段的学生来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无比重要。

第二位是田老师,是我初一、初二的语文老师。田老师不高,身材微胖,戴着一副眼镜,很有文人的气质,田老师还写着一手好看的粉笔字。记忆最深刻的是他给我们上《石榴》那一课,那时候春季刚开学,田老师说之前他给学生上《石榴》这一课的时候搬了一盆石榴盆栽来班里,但是石榴树既没长叶子也没开花,学生根本无法直观感受课文里所写的东西,要是把这一课放在秋季学期就好多了。后来我才觉得这是田老师對课文设置的一种批判性思维。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书本是绝对权威的,后来才慢慢体会到在填鸭式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可贵。正如《孟子·尽心下》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也是一种大智慧。除了教学,田老师还去了北京师范大学观摩学习,虽说当时的初中生开始有了学海无涯的意识,但是大部分同学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自主学习,我们毕业后也听到了田老师读研深造的好消息,现在田老师已在读博士了。田老师没有反复地给我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孟子·尽心上》中“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这句话。

第三位老师是汪老师,她是我高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印象中,语文老师的字都写得不差,但是汪老师是个例外,汪老师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是上起课来激情澎湃。对汪老师印象之一是她上古文课,抑扬顿挫,展现了古文之美,汪老师去重点班代了两节课,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印象之二是她对我们生活要求极其严格,湖南的夏天十分闷热,教室里只有四个电扇,很多同学是吹不到风的,汪老师不让我们扇手扇,而是要磨炼“心静自然凉”的心境,就像余映潮老师所说的“专心致志,这其实是非常高妙的思想方法”。但汪老师也不是一直那么“无情”,当时班上有一位大神,他读了很多书,给人十分超脱的感觉。冬天的时候只穿着薄薄的单衣,有一天晚自习,汪老师给他送了一件黑色的棉衣,大神高考正常发挥,考了第一名,学了中文,现在境外读硕士。虽然大神在我们的朋友圈列表中,但是他从不发表任何言论,同学相见的时候,还是会经常谈论他,人不在江湖,江湖上一直有他的传说。

语文老师是我对“文人”的初印象,看了《觉醒年代》,深感在混沌年代文人手中“笔杆子”之分量。语文不是在科学技术领域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而是在上层建筑领域丰富我们的精神,读余映潮老师的书,让我看到他在语文教学上的造诣,也让我想到人生中的三位语文老师,文人的力量与担当是细水长流、薪火相传的。

猜你喜欢
文人智慧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