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措美县卓木日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2021-09-16 05:50钱建利喜俊生刘蓓常亮孙彪王阿特孙军刚张登峰
矿产勘查 2021年5期
关键词:金属矿剖面品位

钱建利 ,喜俊生,刘蓓,常亮,孙彪,王阿特,孙军刚,张登峰

(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10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卓木日金多金属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古堆乡,地理坐标为91°53′46″~91°57′24″E,28°34′39″~28°39′00″N,工作区为高原山区,区内最低海拔为4600 m,最高5000 m,平均4800 m,面积约48 km2。该矿区位于古堆-隆子断裂北侧,巴其-辛那断裂南西侧,措美-隆子锑金成矿带的西部,东南部有著名的扎西康大型铅锌矿(吴建阳等,2015;付建刚等,2018),西南部有马扎拉锑金矿床(张建芳等,2011;娄元林等,2018),附近还有柯月锑铅锌多金属矿(周邦国等,2018)、那穷锑矿点、恰嘎锑矿点(董富权等,2015)、姜仓金矿点等,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是寻找金多金属矿产的重要区段。但是该区域整体研究水平较低,前人尚未对该区域开展综合分析和研究。本文在相关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矿区地质、化探、物探、遥感、探矿工程等资料系统研究(米玛顿珠等,2018;吴德成等,2019),初步综合评价了其找矿潜力,希望能为该区域进一步开展矿产的勘查起到一定借鉴作用和提供参考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

卓木日金多金属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喜马拉雅板块的中段,成矿带属于藏南措美-隆子锑金成矿带(胡可卫等,2016;娄元林等,2018)。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对接影响,造成了区内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层次、构造样式、构造组合复杂多样,成矿条件优越(戚学祥等,2008;董富权等,2012;孟祥金等,2007)。

区域地层有新元古界—寒武系曲德贡岩组、上三叠统涅如组、上侏罗统维美组和上侏罗—下白垩统桑秀组以及第四系(辛洪波和曲晓明,2006;陈武等,2016)。其中三叠系、侏罗系出露范围较大,层序较为齐全;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地层为上三叠统涅如组二、三段和中侏罗统遮拉组,区域主要的金矿和部分锑、铅锌矿产在三叠统涅如组中,主要的锑矿和部分金、铅锌矿产在侏罗系中(杜光树等,1993)。

区域处于古堆-隆子断裂北侧,巴其-辛那断裂南西侧,构造样式、构造组合形式复杂多样,其中近东西向逆冲次级断裂和北东、北西走滑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区域构造为本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导矿以及容储矿的基本空间(曹圣华等,2007)。

区域侵入岩较为发育,时间上以中生代和新生代为主,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岩石类型较为齐全,从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出露(童劲松等,2007)。区内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以脉状、透镜状顺层或切层侵入于三叠纪—早白垩世地层之中,脉岩规模不等,差异极大。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

卓木日金多金属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河流洪积物和上三叠统涅如组(图1)。上三叠统涅如组分为四个岩性段:一段为深灰色中薄层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夹少量粉砂质绢云板岩,多具平行层理至水平层理,砂岩底部具冲刷界面,具波痕构造;二段为深灰色粉砂质绢云板岩夹中薄层具平行层理细粒岩屑砂岩;三段为深灰色中薄层变质细粒石英砂岩与粉砂质绢云板岩互层;四段为灰色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夹厚—巨厚层状变质细粒石英砂岩(或透镜体)。

图1 卓木日金多金属矿矿区地质图

矿区位于古堆-隆子断裂北侧,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F3断裂发育在该区北东部,该断裂为一低角度逆冲推覆断裂,总体走向北西西,断裂倾向北,倾角较缓。在断裂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一条强劈理化带,带内板岩被强烈的劈理化改造显得较为破碎。F1断裂为该区主要断裂,为逆冲断裂,走向北西西,断裂倾向北,具有分枝、复合现象,局部产生分枝的次级断裂(F2、F4)。断裂上盘的次级裂隙中,见有较强的金、银、铅锌矿化,局部地段可形成工业矿体。上三叠统涅如组内发育有一系列的层间褶皱。

矿区侵入岩主要为辉长岩岩脉,脉岩呈北西走向,出露面积约2.2 km2,较为发育。矿区范围内其它脉岩不发育。

2.2 矿体地质

在F1断裂东北部靠近辉长岩脉处见有金矿化细脉,金矿脉产在破碎的蚀变带中。目前共发现矿化蚀变带7条,其中金矿脉2条(图1)。

1号脉由TC031-1控制,为矿化蚀变破碎板岩,矿脉产状为0°∠25°,近似顺层产出(图2),受断裂构造控制,厚度1.29 m,金品位1.16×10-6,银品位25.9×10-6,铅品位0.53%,锌品位0.69%。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等。

图2 卓木日金多金属矿探槽TC031-1特征信息

2号脉由TC033单工程控制,为矿化蚀变板岩,受断裂构造控制,矿脉产状为16°∠25°,厚度0.52 m,金品位0.16×10-6,银品位570×10-6,铅品位7.6%,锌品位0.44%。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等。

在矿区内还有5条矿化蚀变带,都为破碎的蚀变板岩,据目前工作程度,这些矿化蚀变带规模小,无法连成矿化体,但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2.3 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破碎板岩,主要成分有金、褐铁矿,铅锌矿和黄铁矿等。矿石主要呈脉状,构造有块状、斑点状等。

3 找矿潜力分析

3.1 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野外调查期间,在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过程中发现了卓木日地区水系沉积物异常,该异常总面积为36.61 km2,异常呈椭圆状,近南北走向,主要由Au、As、Zn、Pb、Mo等5种元素组成。异常强度及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各元素套合较好,其中Au元素具有明显的内、中、外三带(图3),其水系沉积物特征具有形成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有进一步寻找金多金属矿的潜力。

图3 卓木日金多金属矿1∶50000水系沉积物异常

3.2 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特征

为进一步查证异常,对卓木日圈定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共圈定单元素异常18处,组合异常3处。其中,金异常2处,银异常4处,砷异常2处,铅异常3处,锌异常2处,钼异常5处,各异常常特征见表1。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水系沉积物异常吻合较好,异常形状整体呈带状分布,走向近西北,异常主要组成元素有Au、Pb、Zn。元素整体套合较好,异常强度及规模大,富集趋势明显,其中Au元素可分为2个浓集中心,均具有明显的内、中、外带(图4)。因此,Au元素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形成金多金属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指示在该地区具有寻找金多金属矿的可能。

图4 卓木日金多金属矿1∶10000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表1 卓木日地区1∶10000土壤异常特征表

3.3 激电中梯剖面地球物理特征

在相关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卓木日金多金属矿1、2号脉物探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工作,发现了明显的低阻高极化异常,其视极化率(ηs)>6%,平均值为11%,极化较强,视电阻率平均值145 Ω•m。据19线~21线视电阻率ρs平面等值图(图5)和视极化率ηs平面等值图(图6),推断矿体可能为近东西向,与2号脉近平行产出;通过在极化体附近做了激电测深,大致查明了极化体的倾向为北北西向。通过分析卓木日金多金属矿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数据及平面图,推断未知矿体走向和倾向,高级化异常特征明显,再次表明该地区具有一定找矿潜力。

图5 19~21线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

图6 19~21线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

3.4 遥感解译特征

遥感构造解译是根据ETM+遥感影像,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逐步解译。线性构造解译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条带或线状影像;环形构造解译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色调,常表现为色斑、色块或色环(田淑芳和詹塞,2013)。卓木日地区的环形构造成因较为复杂,虽然环形构造多数与岩浆岩岩体对应,但在环形构造的内部或周边则可能有小型隐伏岩体群的存在,它们可能与岩浆活动或热液蚀变等因素相关的环形构造(王瑞雪等,2007)。

根据遥感构造解译特征解译出来的卓木日地区构造示意图(图7),线性构造主要为近北西向,环形构造主要在卓木日地区东部及西南部出现,东部出现1个大环,离矿体较近,在西南部出现两个小环,并且两环呈互相切割关系。整体来看,除北西向次级线形构造和在矿体东北部的线性构造外,其它线形构造均与环形构造相交,西南部环形构造相互间也呈相交状。据研究,环形构造的边缘与线形构造的交汇部位通常是良好的导矿构造,其旁侧的次级小型线形构造或它们与主干构造的交汇处常成为容矿构造(曹圣华等,2007)。

图7 卓木日地区遥感构造解译示意图

综上所述,该区位于古堆-隆子断裂北侧,巴其-辛那断裂南西侧,遥感解译显示该区线性构造较发育。在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卓木日地区异常内,异常面积为36.61 km2,主要以Au为主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异常规模较大,异常分带和浓集中心较为明显。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工作,共圈定单元素异常18处,组合异常3处,其中圈定Au异常2处,Ag异常4处,Sb异常2处,Pb异常3处,Zn异常5处,As异常2处,异常与矿脉套合较好。通过1∶10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圈定了2处低阻高极化异常带。结合地表槽探工程揭露情况,发现矿脉2条,蚀变带4处,厚度0.47~1.08 m,产状约0°~16°∠25°~80°,Au 品 位0.10×10-6~2.55×10-6、Ag品位16.5×10-6~570×10-6、Pb品位0.12×10-2~7.6×10-2、Zn品位0.11×10-2~1.27×10-2,地表矿化均较强。综合讨论地质、化探、物探、遥感和探矿工程等资料情况,显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在该区开展以Au为主多金属找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4 结论

(1)卓木日金多金属矿区处于古堆-隆子断裂北侧,巴其-辛那断裂南西侧,属于藏南措美-隆子锑金成矿带。矿区内有2 条金矿脉,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产在破碎的蚀变带中,主要含有金、褐铁矿、铅锌矿和黄铁矿等成分。结合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数据及平面图,高级化异常特征明显,可大致推断未知矿体走向和倾向,整体显示该区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因此,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2)依据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10000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显示,两者异常吻合较好,整体呈带状分布,走向近西北,异常主要组成元素有Au、Pb、Zn,各元素间套合较好,异常强度及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具有形成金多金属矿的地球化学条件,为下步在该地区寻找金多金属矿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3)卓木日金多金属矿区遥感构造解译显示,该区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均较为发育,其中线性构造主要近北西向,环形构造主要在卓木日地区东部及西南部出现,离矿体较近。整体来看,为矿的形成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可以作为该区的一个找矿标志。

猜你喜欢
金属矿剖面品位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缅甸中七号锡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西藏努日东钨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新疆典型干旱土和盐成土的系统分类归属*
提升阅读品位 培养阅读素养 阅读使人充实 坚持成就梦想
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的进展与未来展望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对地下金属矿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盱眙大云山汉墓填土剖面层的揭取与利用 考古信息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