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电影、市场的共构: 《指环王》系列电影典型性研究

2021-09-17 00:25马丽萍
电影评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托尔金指环王奇幻

2021年4月,由彼得·杰克逊执导的《指环王》系列电影重新登陆中国院线,为该月电影市场增添了一抹难得的亮色。此时,距离第一部《指环王1:护戒使者》(彼得·杰克逊,2001)上映已经过去了20年。20年来,《指环王》的魅力却历久弥新。在内容上,《指环王》系列电影可以说是魔幻电影中人文和技术的集大成者,从小说到电影,托尔金笔下的中洲世界被“移植”,被“翻译”,也被“再创造”,其有关宗教、神话、文学等灵魂,在改编中以电影独有的方式被保存。《指环王》系列,从《指环王1:护戒使者》到《指环王2:双塔奇兵》(2002),再到《指环王3:王者无敌》(2003),即使放置于在茫茫影史长河中审视,其光彩依然闪耀不息。无论是庞大完整的人物故事体系,还是瑰丽奇绝的异世界景观,抑或恢弘雄浑的战争场面,甚至于丝丝入扣的音乐,都为观众和电影学者所认可和称道。从商业的角度出发,《指环王》的市场表现独领风骚,它的成功也成为世界魔幻电影领域首屈一指的典范,为世界电影的市场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深入探究。

一、文化奇觀:中洲世界的历史人文版图

早在大众以电影观众的身份接触到《指环王》之前,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长篇魔幻小说之一,《指环王》就以其文学读本的初始形态在读者中建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自1929年的小说《霍比特人》开始,小说作者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历经《指环王》三部曲和《精灵宝戒》《胡林的儿女》《努门诺尔与中洲之未完的传说》《刚果林的陷落》的不断扩张和兴建,逐步建立了完整的中洲世界,也造就了属于自己的“托尔金神话”。如果说《霍比特人》的定位更偏向于奇幻类儿童文学、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话,那么《指环王》显然跳出了儿童文学的限制,彰显出托尔金更大的创作野心和与之相匹配的深厚学养、文学造诣。正如托尔金创作过程中所说:“这部作品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可能适合任何人,但很不适合儿童……”[1]“我想《指环王》应该比《霍比特人》更好”[2]。自1937年始,《指环王》的成书历时16年之久,其间修改无数,最终成书三部,即《护戒同盟》《双塔奇兵》《王者归来》,系列电影故事也承袭了小说的时间线索和叙事结构。事实的确如托尔金所言,《魔戒》以更深邃、更宏大的奇幻文字,突破了儿童文学的壁垒,进一步唤起了成年人心中关于奇幻世界的向往与探索欲,当读者细细品读这部820万字的鸿篇巨著时,无一不为其深深吸引和震撼。

奇幻文学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支流,它的血脉中融入了神话、浪漫文学、悲喜剧、讽刺文学等最为原始的文学原型,形式虽为虚构,实则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土壤。而作为奇幻文学的中兴之地,英国奇幻文学历史悠久,建树颇丰——从维多利亚时期的《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到1937~1949年间的《指环王》,1950~1956年间的《纳尼亚传奇》(C·S·刘易斯),直到《哈利·波特》(J·K·罗琳)系列出版,掀起了另一个奇幻文学的高潮。一方面,置身其中的托尔金拥有源于生长环境的英国奇幻文学土壤,更重要的是,作为学者的托尔金有着与奇幻文学相契合的知识结构和学养深度。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他辗转利兹大学、牛津大学任教,长期从事英国语言文学、北欧神话的研究,成绩斐然。小说中的中洲世界来源于北欧神话中人类居住的中土世界;“魔戒”锻造的历程变形自北欧神话中矮人锻造的魔法戒指“德罗普尼尔”。在《指环王》的设定中,精灵和矮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族群,其中出彩的角色也层出不穷,精灵中有英俊飘逸、视力超群、战斗力爆表的精灵王子莱戈拉斯、洛斯罗瑞恩的精灵领袖加拉的瑞尔夫人等;而矮人中也有英勇作战、性格可爱的吉姆利作为担当,始终与护戒同伴并肩战斗。而无论是精灵、矮人或是巨人,都起源于北欧神话。在北欧神话中,冰霜巨人伊米尔死后,身体被扔进鸿沟,“当诸神忙着创造天地、装饰天地的时候,有一大群蛆一样的东西从伊米尔的肉里生出来了。这些小家伙引起了诸神的注意,诸神乃给他们以形状及超人的智慧,并将他们分为两种。那些黑皮肤的、诈谲狡猾的,诸神逐之于地下的斯瓦塔尔法海姆(意为侏儒之国),不许他们白天到地面上来,如果违犯了这条禁令,就要化成石头。这些家伙被称为矮人(Dwarfs)、魔怪(Trolls)、侏儒(Cnomes)或小鬼(Kobolds),他们的职务是搜集地下秘藏的宝物。他们把金、银、宝石,都藏在隐秘的地方,不让人们随便找到。而另外一种都是长得白皙的,性格也温和,诸神称之为仙子(Fairy)或精灵(EIf),送他们住在空中的阿尔弗海姆,他们可以随意飞来飞去,照料花草,和鸟雀蝴蝶们游戏,或是在月夜绿草上跳舞。”[3]也许正是基于此,托尔金在《魔戒》中暗暗地建构了矮人和精灵的对立关系,两个族群的生活环境和能力习性也由此生发而来——精灵白皙闪耀,生活的洛斯罗瑞恩森林,如梦似幻;矮人则精于锻造手艺,并且在魔戒的驱使下,矮人对金银珠宝的贪欲被释放出来,在地国建立了七座宝库,收敛世上的金银珠宝。第一部中,护戒同盟一行,为了躲避萨茹曼的追捕,转向墨瑞亚矿坑,这一矿坑的形成就来源于矮人的贪欲。在托尔金的一众研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当属《贝奥武夫:怪物与批评家》。《贝奥武夫》作为古英国方言英雄叙事长诗,来源于安德鲁撒克逊人,其诗长达3182行。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英雄贝奥武夫来访丹麦,并帮助丹麦国王洛斯格斩杀怪物哥伦多及其母,诗歌有明显的罗马史诗的风韵,其中也融入了很多北欧神话的元素。而在《指环王》中,重要的人类力量——洛汗王国及其种族伊奥西奥德人就是以安德鲁撒克逊人为原型创造的。可以说,北欧神话为《指环王》世界的构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养料,这些来源于北欧神话的设定也内化为《指环王》的内容核心,建立了中洲奇幻世界“神、魔、人、兽”的关系框架,其中善恶欲念、仁义奉献,也被最大程度地还原到了电影之中,使《指环王》成为一部蕴含文学性、思想性、历史性甚至宗教性的多维著作,其人文价值自成体系。

二、视听奇观:技术主义下奇观电影的当代演绎

奇观电影在影史初现端倪,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意大利,尽管尚处于默片时期,但兼具历史和文学属性的意大利史诗片依然为观众贡献了留名青史的奇观化电影,以《特洛伊的陷落》(乔瓦尼·帕斯特洛纳,1911)、《暴君焚城录》(恩里科·瓜佐尼,1913)、《卡比利亚》(乔瓦尼·帕斯特洛纳,1914)为代表的一众意大利史诗片,或以历史小说为蓝本,或直接取材于罗马神话、传说、历史战役等,且均以古装为主。为了展现宏伟的历史场面,电影在置景、道具、服装等方面大下功夫,使之整体呈现出华丽壮观的奇观景象。战后,德国出现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德国制片厂另辟蹊径,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适时承袭了意大利史诗片的创作思路,奇妙的是,这一电影类型恰恰契合了当时服化道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4]的德国电影工业现实境况。史诗趋势与德国素有的幻想类型电影传统相反应,形成了战后德国的奇观电影潮流。这一时期,恩斯特·刘别谦成为最重要的导演,创作了包括《杜巴里夫人》(1919)、《老法王的妻子》(1922)在内的奇观电影,更凭借《杜巴里夫人》蜚声国际。

当我们回顾分析这些奇观电影时可以发现,初期的奇观电影及其奇观性、史诗感的造就,主要依靠既有的人和物来创造——靠庞大的群众演员群扩充军队,打造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比如《杜巴里夫人》中革命群众冲击政权的场景,靠精美的服装、发饰等打造华丽感;又如《杜巴里夫人》中精美的宫廷服饰、夸张的妆容、各样的珠宝,完美地体现了18世纪末法国贵族的浮华与腐败,放大、堆砌、鲜明凸显,成为早期奇观电影的画面构造逻辑。不可否认的是,发展至今,这种直观的“奇观创造法”依然在奇观电影的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指环王》系列中,最值得称道的战争场面当属第二部《双塔奇兵》中的海尔姆深谷之战以及第三部《王者归来》中的佩兰诺平野之战。正邪双方的对战也是联盟的对战、群体的对战。海尔姆深谷之战中,洛汗国三百勇士对战萨茹曼一万奥克铁骑,导演用了大量的远景、俯拍镜头展现敌方军队的浩浩荡荡,兼以几个特写、中近景,强调奥克丑陋可怖的外貌,为前期战斗奠定了悲壮、恐怖的基调,特别是电影中的原创情节:精灵射手增援——当永生的精灵们整齐划一、剑拔弩张,最后为了保护人类几乎全军覆没之时,战争的悲壮感達到顶峰。另外,奥克攻上号角堡、西奥顿率骑而出、甘道夫与伊奥梅尔破长毛阵、背阳绝杀等,都体现了“人海战术”奇观化。

尽管如此,从历时的角度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想象赋能是不变的真理。相比实景创造和人海战术,如今的奇观电影更为现代性的特点就是更依赖于数字技术打造视觉奇观。数字技术简称CG(Computer Graphics),即计算机绘制技术。该技术被引入电影制作领域,电影奇观的创造也进入了新纪元。一方面,这一技术推进了“实景的虚构化”,它能够使传统电影工业中需要斥资兴建的宏大实景简化为一个数字模型,这背后是一种利用技术打造幻觉、追求最终呈现的视觉逻辑。《指环王》中被萨茹曼占据的欧尔桑克塔,作为实体建筑,其高耸雄伟并带有阴森气息的外形极具视觉冲击力。在传统的电影之作中,这样的建筑或使用实体搭建,或使用平面转化,总之是“以实体替代实体”,而CG技术则是通过“虚体替代实体”,欧尔桑克塔通过技术构建出来,并未实际存在。另一方面,CG技术推进了“幻境的现实化”,奇幻瑰丽的中洲世界始终只是托尔金的想象,而技术却最大程度地将这种想象变成了电影世界的一个个现实。在《指环王》中,从第一部中的风云顶、迷雾山脉、艾森加德工业区,到第二部中的精灵王国罗斯洛瑞恩森林,第三部中的白城米亚斯提里斯……其风格各异、奇绝魔幻,超脱现实世界之外。不管是霍比特人、精灵、半兽人,技术都赋予了这些想象中的种族以实体,更有全数字化的虚拟角色咕噜成为一个影视符号,视觉奇观一再升级——《指环王》的奇观化似乎进一步证明,电影真正成为了“一种纯粹的依赖想象力的创造行为”[5]。

三、市场神话:历史性电影案例的商业作用

从2001年到2003年,《指环王》三部曲相继上映,席卷全球。回顾《指环王》三部曲的票房成绩——第一部《护戒使者》:北美票房331.47亿元,全球票房87亿余元;第二部《双塔奇兵》,北美票房34亿余元,全球票房92亿余元;第三部《王者归来》,北美票房37亿余元,全球票房近112亿元,系列累计票房达29亿余元。更值得一提的是,三部电影的成本仅仅控制在2.8亿美元,这使《指环王》成为魔幻史诗电影中的“性价比之王”。这些成绩得益于导演彼得·杰克逊的拍摄策略:采用连拍分段的方式一次拍摄完成三部,并分集上映,一方面规避了演员片酬上涨、取景地、置景变化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成本上涨,保障了影片质量;另一方面,分集上映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拓展观众群,为影片的整体票房作出战略布局,更为影片的宣发节约了大量成本。然而,《指环王》2021年重映的市场表现,却不尽人意。截至目前,《护戒使者》重映票房累计仅5620万元。不容否认,经过大量的新的魔幻奇观电影不断洗礼,《指环王》系列电影对新观众的冲击力大大减弱,在魔幻文学领域,新的热点不断涌现,掌控了读者的兴趣,新一代的观众并不是先天具有《指环王》的观影土壤,这无疑影响了《指环王》新一轮的市场表现。电影本身宏达的故事结构和复杂的人物种族关系,甚至平均每部接近3个小时的电影时长,都成为影响新观众接受的因素。

这样的情况下,众多媒体兴起“《指环王》已死”的论调,认为曾经的市场神话也被当今市场所淘汰了,甚至某些观众认为,《指环王》只是技术上的巨人,一旦技术的光彩被时间洗涤,就只剩本身的平庸。这样的观点不免过于片面。首先,对于《指环王》这样的里程碑式的电影而言,它们的价值绝不仅限于市场评价体系。《指环王》系列电影共获得国际奖项351项,提名284项,包括17项奥斯卡金像奖,其艺术价值可见一斑。电影发展到今天,归根究底是内容至上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指环王》深刻详实的内容决定了它依然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电影行业受到波及,电影市场也一度萎靡。经典电影的重映不只是为了振奋电影市场,更是为了振奋电影制作。经典之作凝结着电影人的心血与探索,也蕴含了一代电影观众的情怀与记忆。无论是对创作者还是对电影观众,都传递着双重的文化意义。近几年,“重映”成为中国电影界的关键词之一,仅2021年,已经上映者从《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2009)到《指环王》、《情书》(岩井俊二,1995),亟待上映者如《入殓师》(泷田洋二郎,2008)。重映机制在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地已经具有成熟的周期性运作机制,与之对应的,是国民对电影艺术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经典电影重映启动,从《泰坦尼克号》到《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从《一代宗师》到《千与千寻》,从《误杀》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从《龙猫》到《星际穿越》,这些重映的影片一方面能赚取第二波票房,另一方面可以填补票房淡季的盈利空缺[6]。在后疫情时代,这当然是重要的,而经典的引领作用则更为长远,更为深刻。

结语

从小说到电影,从文学到视觉艺术,再从艺术到商业产品,《指环王》的多层次身份折射了其全方位的典型性成就。如今,不管是奇幻文学,还是奇幻电影,其发展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时代的浪潮冲击着创作者和受众,但经典的力量也许就在于大浪淘沙之后的光芒如新。从视觉奇观到人文载体,从商业神话到影史符号,《指环王》的蜕变,正是世界电影的蜕变,也是世界电影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2]Humphrey Carpenter(eds).The Letters of J.R.R.Tolkien[M].New York:Houghton Miffl in Company,2013:51,158.

[3]茅盾.北欧神话[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21.

[4][5][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世界电影史(第二版)[M].范倍,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37,923.

[6]陈涛.数字时代的影像革命:从《阿凡达》重映谈起》[N].中国艺术报,2021-04-09(005):1.

【作者简介】  马丽萍,女,甘肃定西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智慧教学模式

创新与实践”(编号:20BY05)、2013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构建我国高校生涯教育体系——基于美国高校生涯教育实施策略的比较研究”(编号SGH1317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托尔金指环王奇幻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指环王:力量之戒》发布新预告与海报
《指环王》动画电影定档2024年
《指环王》三部曲确认内地重映
语文学家的美人鱼:托尔金的学科拯救之路
与原著文化结合的《指环王》电影配乐主题创作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英美托尔金研究的第二、三波高潮
托尔金的美学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