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大学生德育路径研究

2021-09-19 14:56蔚晓慧焦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蔚晓慧 焦雪

摘  要 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与元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大学生德育的策略与路径: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外实践活动;基于新媒体技术开展德育工作等。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大学生德育;新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5-0101-02

0  前言

德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进而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命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大学生德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1.1  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得益于我们有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大家都是炎黄子孙,拥有统一的价值认同。例如:我们共同恪守、共同追求的道德境界是仁、义、礼、知(智)、信、孝、忠、诚、宽、和。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共同恪守、共同追求的文化精神,例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仁义为重、诚信为本、贵和尚中、讲究礼仪的伦理精神;等等。这些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对于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必须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确保我们的文化命脉延续传承。

1.2  有助于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大学生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升道德修养。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中,有利于大学生构建和完善个人的价值认知体系,促进其成长成才。

1.3  有利于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大学生由于身体发育和心理状态存在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形成较稳定的人格特征。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营造和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进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2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与元素

2.1  丰富而崇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的思想精华,可以激励大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目标,立志报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有利于鞭策大学生化理想信念为实际行动,刻苦学习,踏实肯干,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不懈努力。

2.2  诚信仁爱的宽厚之道

讲仁爱、守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要爱人,给所有人以关爱,仁爱道德精神是人们在与人交往、与自然相处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据统计,《论语》一书共15 900多

字,单一个“仁”字就出现过109次,其中其他人讲仁25次,孔子自己讲仁84次[2]。信,真诚无欺之意,诚而有信即是对信的最好诠释,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成事之基,更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道德准绳。以诚为本,言而有信,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勤俭敬老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所言: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朱子家训·全文》则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记述。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提倡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古人先贤的修身立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均体现了孝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所在。大力提倡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大学生德育的策略与路径分析

3.1  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氛围

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影响和塑造人,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播氛围,进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例如: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可以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另外还可以在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公共场所通过建设文化长廊、制作雕像等形式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校园精神文化方面,重视品牌文化建设,促进高品质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以实现精神育人[3]。

如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在馆内摆放了我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雕像,同时制作了海报展板介绍其生平事迹、主要著作,以及李时珍对祖国传统医学的重大贡献,乃至对世界医药学的深远影响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古人的高尚品格和治学精神等;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结合医药院校以及学校以前属于军队院校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强化“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等医德医风的宣传与学习,践行“博学厚德、扶伤济世”的校训,弘扬“忠诚敬业”的“白衣战士精神”,传承军队院校的优良传统等,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无私奉献、高度负责、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爱国爱校的品质和情怀。

3.2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

为了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发挥好课堂这个有效阵地,如可以开设古代哲学史、古典文学鉴賞、音乐戏曲书法作品赏析、中医学史、中医养生、针灸推拿、中药学等方面的课程。除了开设相关课程之外,还可以邀请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以开阔师生的视野,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强化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使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3  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高校应尽力给大学生创造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和机会[4]。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医者仁心朗读大赛、书法大赛、绘画大赛和诗词大赛等,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如以“孝道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烦恼,并为他们排忧解难,消除后顾之忧。

最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文古迹、山水名胜等的参观考察,通过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有利于其加深感悟,升华思想境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4  基于新媒体技术开展德育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注重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大学生德育,如可尝试构建“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型德育模式,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率。如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立德树人的作用和功能,构建了“新媒体+传统文化”的服务育人模式,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超星学习通主动推送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和资料,开展连续打卡21天“共读一本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撰写读书心得,探讨学习传统文化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改变,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感悟传统文化的德育效果和独特魅力,践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转化发展,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娜.中华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2]许俊.中国人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朱德超,郝明.新时代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75-76.

[4]袁安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新媒体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