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以肇庆市先进制造业走廊为例

2021-09-22 01:28何双希
开发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肇庆市区位效应

齐 涛,何双希

(广东理工学院 会计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提要:基于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各行业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肇庆市在行业层面的制造业区位熵。结果显示,肇庆市传统制造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和金属制品等行业集聚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先进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集聚水平呈增长趋势。先以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行业层面的区位熵计算结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制造业区位熵越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再分别以肇庆市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共24个行业的区位熵计算结果为自变量,构建计量模型,结果显示,肇庆市先进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呈现多种不同关系。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肇庆市应坚持制造业优先发展,坚持和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做好劣势产业转移;积极引育先进制造业产业,加快建设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会强调,先进制造业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肇庆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加快建设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着力打造高水平制造新城,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集聚端州、鼎湖、肇庆新区、高要、四会、肇庆高新区的优势产业和创新资源,形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带、产业带。产业集聚将资源在地理空间上聚集和重新配置,形成产业聚集的状态。优势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归集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以肇庆市西江先进制造业经济走廊为例,研究产业集聚与肇庆市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业集聚一般表现为社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聚集,其本质是资本资源在地理空间范围内合理分配以及整合。制造业集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制造业发展新动态,经济高质量增长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当前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化的要求和技术条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此外,深入探讨制造业集聚与肇庆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理,为制造业产业集聚推动肇庆市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有效的理论解释框架。

产业集聚的本质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专业化分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使成本下降,从而实现经济规模效应,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打造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资源,研究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以及从制造业各行业差异这一角度来分析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其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有助于更加明确肇庆市在发展制造业各行业中的优势行业和资源,有利于探寻肇庆市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产业集聚的研究

对产业集聚进行系统研究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产业集聚。Lekachman认为产业集聚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和劳动力市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外部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产业集聚体[1]。Krugman P从经济增长、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化角度解释了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2]。陆萍等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3个演化阶段进行研究,揭示了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对产业集聚发展的促进作用[3]。于海瀛从地理位置、经济活动的类似性、组织机构相关性角度定义产业集群是空间范围相近,从事经济活动相同或相似产业链相关的企业以及关联机构在区域内形成聚合[4]。

(二)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目前,学者对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推动了经济增长,这种促进效应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不同的多种影响效应,但其中可能会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学者们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从2个方面展开。一是途径,即产业集聚通过何种途径促进经济增长,如Koo认为产业集聚在空间范围产生溢出效应,并从技术溢出角度研究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明区域内部众多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制度完善与创新,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区域技术溢出[5]。胡美林分析了新常态下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6]。杨仁发等揭示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在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稳定性这3个方面存在作用机制,得出制造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7]。二是差异性,即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差异性。刘锐研究了我国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区域差异性,中西部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具有抑制效应,并提出根据不同影响效应制定并采取对应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8]。朱喜安、张秀运用面板杜宾模型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9]。金浩、刘肖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得出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驱动经济发展,并存在行业异质性[10]。张豪、胡钟骏构建优质制造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研究显示优质制造能够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并且对发达国家影响更大[11]。郭卫军、黄繁华的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并且发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12]。

(三)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众多学者从区域异质性、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等角度来研究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已形成一些比较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但现有文献尚存在不足,研究肇庆市某个产业集群各行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没有。

本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收集肇庆市制造业中各行业和经济增长的最新数据,研究肇庆市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差异,分别从行业差异角度细分研究,从而加强了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概述及产业集聚测度方法选取

(一)先进制造业和产业集聚的概念

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以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先进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六大产业为发展重点,着力构建“42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肇庆市规划重点发展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专用智能检测设备、专用核心元器件、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装备、汽车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先进在于产业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具体以广东省统计年鉴以及肇庆市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依据,对先进制造业进行划分,如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制造业其他行业,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为传统制造业。本文结合数据可获得性以及肇庆市制造业发展现状,选取肇庆市制造业中的24个行业,并将24个制造业行业分成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两大类,其中把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划分为先进制造业,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其他行业划分为传统制造业。

产业集聚是在空间范围内与某个产业的具有密切联系企业以及相关机构通过网络创新模式相互关联,并促进产业集群以及其内部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以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二)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

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较多,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测度方法有空间Gini系数、EG指数、区位熵指数等。区位熵指数能够准确反映产业的空间集聚与专业化情况,本文为了综合考虑肇庆市制造业产业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区位熵作为衡量肇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并进行一系列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1)

式(1)中,Yiy表示肇庆市24个制造业行业2011—2018年的工业总产值,Yr表示广东省2011—2018年24个制造业行业的总产值,Yi表示肇庆市制造业所有行业2011—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之和,Y表示广东省制造业所有行业2011—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之和。LQij表示产业集聚水平,值等于1,表示该产业分布在全国各地。

(三)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分析

规模经济效应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解释了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产业集聚提升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协调水平,产业集聚以及其区域内的企业带动了资本、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产业集聚在空间范围产生的溢出效应会吸引相同产业链或者相似产业链上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中,区域内部众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完善与创新,使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区域技术溢出效应增强。产业集聚体及其内部企业协调发展减少了交易成本、运输成本、技术壁垒,充分利用了公共资源和劳动力市场,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促使区域内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主要有3种:线性促进效应、倒“U”形影响效应、正“U”形影响效应。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社会就业、国家税收、资本合理流动的重要载体,从全方面、宽领域、多层次影响经济增长。

四、肇庆市制造业层面的区位熵计算结果及分析

利用式(1)对肇庆市2011—2018年制造业24个行业的区位熵进行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行业层面区位熵计算结果

续表1

从表1中可以了解到,2011—2018年传统制造业中A4、A6、A7、A9、A12、A14、A15、A16,这8个行业的区位熵均大于1,说明这些制造业行业在肇庆市专业化程度较高。其中,A6、A9、A14、A15、A16在2011—2018年区位熵基本都大于2,即肇庆市在这5个行业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或专业优势。A4、A6、A11、A12的区位熵有降低趋势,这4种行业具有污染大的特点,产业集聚度的降低有利于保护肇庆市生态环境。A7、A14、A15、A16区位熵呈增长趋势,且集聚度较大,说明这4个行业在肇庆市传统制造业中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这与肇庆市的发展历史和资源禀赋有关。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先进制造业作为一个区域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行业,肇庆市A17、A18、A19、A20、A21、A22、A23、A24的区域熵呈增长趋势,但是区位熵均小于1,说明先进制造业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专业优势。A18、A19、A20的区位熵都在0.6以上,其中A18、A19接近1,在2018年分别达到0.92和0.85。由此可以看出,肇庆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比较优势和专业化优势仍不明显。

综上可得,传统制造业中能耗高、污染大的行业区位熵逐年下降,有利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节约能耗;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是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专业优势和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支柱性传统制造业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区位熵小于1,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区位熵呈增长态势,且逐渐接近1,说明肇庆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肇庆市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共同发展,加快了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步伐。

五、制造业集聚对肇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肇庆市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集聚端州、鼎湖、肇庆新区、高要、四会、肇庆高新区的优势产业和创新资源,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生物医药,智能化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在充分了解肇庆市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情况下,选取了肇庆市24个行业制造业来研究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一)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基于2011—2018年肇庆市24个行业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测算结果(即区位熵的计算结果),判断制造业集聚对肇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过程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研究肇庆市整体分行业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二类是研究24个制造业行业中每一个行业的集聚水平对肇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不是单一的线性促进或抑制,而是呈现出多种复杂的影响效应。关于第一类研究建立计量模型:

ln GDPt=β0+β1LQt+α1OHt+α2GHt+εt。

(2)

关于第二类研究建立2个经典计量模型,表达形式为

ln PGDPit=β0+β1LQit+α1OHit+α2GHit+εit。

(3)

ln PGDPit=β0+β1LQit+β2LQit2+α1OHit+α2GHit+εit。

(4)

符号说明:ln PGDPit表示i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取自然对数,β0表示常数项,β1、β2分别表示制造业集聚水平LQit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α1、α2表示控制变量OHit、GHit的系数,εit为模型的残差。OHit表示地方政府干预度,GHit表示地方开放水平。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实证分析先从整体上研究肇庆市制造业24个行业对肇庆市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然后分行业细化研究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中24个行业中每一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搜集数据的时间取度为8年,以肇庆市24个行业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的区位熵结果作为自变量,构建面板模型,并运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检验。

1.制造业集聚对肇庆市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

对样本进行Huasman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较为合适(见表2)。由表2可知,模型中的变量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以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指数LQ为自变量的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说明,肇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就越明显。由于肇庆市制造业各行业的发展情况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影响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以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为自变量,分行业细化研究各行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表2 模型回归结果

2.肇庆市制造业各行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表3列示了肇庆市24个制造业行业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传统制造业中A6、A12、A16这3个行业区位熵的二次项不显著,即模型中仅纳入区位熵的一次项,且一次项系数为正,说明这3个行业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A4、A6、A9这3个制造业行业区位熵的一次项系数显著为负,主要原因是这3个传统行业附加值低、环境污染大、处理排放污染物的成本较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大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A1、A2、A3、A7、A8、A10、A13、A14这8个制造业行业一次项系数为负数,二次项系数为正数,说明这8个制造业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正“U”形,即这8个行业在产业集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这些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依靠较低劳动力资源逐渐发展起来的产业附加值较低,很难吸引外部资金和企业,区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处理排放废弃物的成本较高,对经济增长促进效应较小,当这些产业集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产业集聚体及其内部企业会产生规模经济,能够引进技术、高级管理人员、外部资金来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传统制造业其他行业中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的一次项、二次项均显著,且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的二次项系数为负,说明肇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超过这个范围,产业集聚反而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表3 肇庆市制造业24个行业随机效应回归结果

在先进制造业中,A19、A20、A21、A22这4个行业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的一次项系数为正,且显著,但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的二次项系数不显著,表明这4个行业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A17、A23、A24这3个行业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的一次项系数为负数,二次项系数为正数且均显著,即这3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为正“U”形,说明这3个行业在产业集聚水平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这些先进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型行业,且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肇庆市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初期,由于城市经济基本面较弱,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资金薄弱,产业发展较慢,难以吸引外部生产要素。当这些产业集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产业集聚体及其内部企业会产生规模经济,通过引进技术,高级管理人员、外部资金来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在先进制造业中,A18的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水平区位熵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且均显著,说明肇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超过这个范围,产业集聚反而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有正向促进效应、负向抑制效应、正“U”形影响效应和倒“U”形影响效应。就模型中的控制变量而言,地方政府干预、地区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整体表现为促进作用。

续表3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在相关计量模型中将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的区位熵作为自变量,并选择政府干预度、地区开放程度作为控制变量,研究肇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运用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的区位熵研究其对肇庆市各行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实证结果表明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呈现线性促进关系。接着,以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24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个体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行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完全与肇庆市整体制造业行业对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一致,24个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正向驱动作用,某些行业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只有在一定的产业集聚水平下才能呈现出来,如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而有些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在超过某一特定水平时会抑制区域经济的增长,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

(二)建议

1.坚持制造业优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制造业集聚对肇庆市经济增长影响效应明显,制造业集聚水平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制造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实体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稳定的坚实基础,坚持优先发展制造业,扩大制造业中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推动肇庆市制造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想要提高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政府就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制造业是实体产业,需要一定的土地、空间和人力资源,政府要在土地、空间上做好规划,让企业有地可用,有空间扩大生产规模,审批手续要简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提高高技术人才待遇,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捷性,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海内外优秀人才、高新技术产业落地肇庆市,将制造业培育成具有集聚优势的产业,促进肇庆市经济增长。

2.坚持和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做好劣势产业转移

肇庆市制造业分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效应、正“U”形影响效益的金属制品业是肇庆市的传统特色制造业,也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对这类制造业行业,要充分利用好西江水路交通优势,完善城市规划,制定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方案,以及加大科研投入,从而增加肇庆市交通网络覆盖率和密集度,通过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和推动技术进步等措施进一步促进行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促进肇庆市经济增长。对于影响效应为倒“U”形且集聚水平较高的行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可以适当降低劳动拥挤效应,减少生产要素投入量,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并实施产业梯度化发展。从区位熵来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区位熵也在逐渐降低,说明肇庆市对这类行业正在实施产业转移。对于影响效应线性抑制的行业,如纺织业和造纸、纸制品业等对经济发展有抑制效应,对环境破坏较严重,应当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或者实施产业转移。环境保护是人类的重要课题,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

3.引育先进制造业产业,加快建设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

实证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为线性促进的先进制造业其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如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从区位熵结果可以看出,肇庆市先进制造业集聚水平逐渐提高,但是仍然没有形成比较优势和专业优势。肇庆市政府应当给予更多的政策利好,积极引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免费咨询等服务性工作,做好城市规划,让引进来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尽快投入生产。

对影响效应为正“U”形且集聚水平较低的行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应当积极培育促进经济增长,这类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政府应提高此类人才的待遇,留住市内优质劳动力、引进邻市人才来肇庆市发展。影响效应为倒“U”形且集聚水平较低的制造业如通用设备制造业,区位熵结果显示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但是该行业还未形成比较优势和专业优势,说明该行业区位熵值较低,对经济的增长效应正处于促进阶段。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体系。肇庆市应充分利用西江黄金水道,完善陆路通道,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以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建设为基础,以加强招商引资为切入点,打造高水平制造新城。

猜你喜欢
肇庆市区位效应
《经济区位论》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懒马效应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