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通学程: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路径

2021-09-22 01:44张怡文闾恺蓉刘宁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张怡文 闾恺蓉 刘宁

摘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以学科融通学程作为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的路径,构建了学科融通学程图谱,探索了学科课程融通、学段课程融通、课程资源融通等学科融通学程实践样态,促进了学生“一个经验”的生长。

关键词:学科融通学程;儿童经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B-0036-0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实施国家课程提供了充分的自主空间,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课程实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教学存在“封闭性”现象,远离儿童的经验、经历;“教程”被强化并遮盖学程,“学程”理念弱化;等等[1]。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从“学”的角度探索课程实施,以学科融通学程作为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的路径。

一、学科融通学程促进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

学程,即学生经验的生长过程,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中的动态生成,旨在促进学生“一个经验”的生长。学科融通学程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个性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创造与实施。它在尊重国家课程意志的基础上,将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相联结,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充分关注学情、班情,对国家课程做出调适和创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有意义的学习。

第一,学科融通学程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不仅使国家课程的目标得以实现,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更广阔、更有趣的世界。教科书内容是对真实世界的抽象概括,这种由抽象符号构成的内容体系,往往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因而于学生而言,它往往是隔膜的、枯燥的。如果囿于教科书世界,即使知识积累得再多,也只会成为“书呆子”。所以,要在学习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让学生触摸真实生活而获得经验;这些经验再串联起完整的学习过程,创生出持续更新的学习经验。学科融通学程联通世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建立起学科学习和生活世界的双向循环,使国家课程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二,学科融通学程探索国家课程学程化实施的原则与方法。学科融通学程运用课程整体设计思维,构建“发现—研究—连接”的学习链条,对学科课程学习方法进行整合;融合家庭、学校、社会各类学习资源,推动学生进行学科间融通学习、跨学科融通学习,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儿童特点的学习样态。

第三,学科融通学程助力综合育人的实现。围绕学校“慧学慧玩慧生活”的育人目标,充分挖掘学科育人价值,通过向学生提供完整的、结构化的知识图景,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创造运用;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开阔学生胸怀,引导学生以综合的眼光观察世界,以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创造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让综合育人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以学科融通学程落实国家课程,能让学生的学习从点状碎片化走向整体融合化,从静态单一走向动态综合,为学生发展全新的“一个经验”提供内在动力。

二、学科融通学程的整体设计

拉萨路小学在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中,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绘制了学科融通学程图谱(如图1)。学科融通学程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融通与互动,鼓励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倡导开展跨学科学习,培养心智自由的未来儿童。

学科融通学程分为四个层次:核心圈呈现的是融通学程的培养目标,即促进儿童“一个经验”的迭代生长。第二圈为儿童“一个经验”生长的八个方面:爱祖国,慧生活;重健康,慧运动;学技术,慧劳动;玩数学,慧思考;爱表达,慧沟通;做科学,慧探究;享艺术,慧表现;能综合,做中学。第三圈为小学设置的11门国家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各学科的互动融通。最外圈是学科项目研究。融通学程带来了从“主题课堂”试验到“学科项目”探索的转变,持续系统的项目研究带来基于学科的学生经验的累积与进阶:“指向‘现场表达力的学程设计”“工具研学”等项目,既指向特定学科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基于学科的经验,实现学科内融通;又进一步推动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生成经验,关注跨学科的综合性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科间融通。

学习的起点是儿童的现有经验,而系统、完整的课程知识是儿童发展的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经过主动探索和积累,不断获得经验的改造[2]。学科融通学程是以儿童经验为起点的学程,在儿童已有经验和可达到的经验之间架设桥梁,帮助儿童实现经验的融通与生长。在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发现质疑—信息查阅—现场探究—跨界体验—活动评估”等五大学习模块,强调问题解决、探究发现、情感交往、思辨澄清和深度参与,重构儿童学习路径,建构起综合育人、活动育人的儿童学习新样态。

三、学科融通学程的实践样态

随着教改走向深入,国家课程的学习正逐渐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从教为主导走向学为中心,从“教”走向“学”;正逐渐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课”走向“程”。学校立足于“学”与“程”,在學科融通学程的探索中建构了学科课程融通、学段课程融通、课程资源融通等实践样态。

(一)学科课程融通

儿童在学科中的经验生长是融通的。儿童经验的连续性与整体性,要求学科课程实施为儿童提供的经验应该是整体而非孤立的。每一门课程对促进儿童经验生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通过学科内与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可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经验的生长。

1.学科内单元整合

现行教材多是以单元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的。单元以增进儿童学科能力为线索,融必备的学科知识、基本的学科能力、适切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等于一体。学科内单元整合是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单元内外具有关联性的内容,用任务引领学生学习,实现学科课程的融通学习。如,数学学科尝试对不同单元的相关联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与架构,开展结构化学习。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将五年级上学期“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两个相关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重新架构教学体系,进行任务化引领。首先,明确任务。学生每人创编一道一步计算的小数加法或减法算式,要求能为大家带来“新体验”。接着,教师挑选学生创编的典型题型,组织全班讨论,明确小数概念,针对小数加减法的重难点进行指导。用“编题”的形式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使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小数加减法有了全面了解,并在不断的探究与交流中实现了学习经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