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让我们彼此靠近

2021-09-22 18:12徐鸿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共情常规小孩

徐鸿

从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到现在,蓦然回首,我已经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奋战近两年半了。期间有甜蜜的瞬间,也有各种辛酸的时刻。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与班上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越来越融洽,也渐渐感觉到游刃有余了。总结期间的过往,我想说是“共情”让我们彼此靠近。

一、“共情”让我遇事换位思考

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的常规管理。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日常规范,包括学生的站、坐、行、卧等方面。对于这些工作,一开始让人很头疼,不管老师怎样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学生似乎依然我行我素。这样和学生较劲,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直到有一天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说:“小徐呀!不要太生气,孩子们还小,正是玩的时候,疯狂打闹都很正常,玩才是他们的天性。你想想你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是玩过来的?”转念一想,我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似乎比他们还要皮,一下课就到操场上去玩闹了,自己上课偶尔也会开小差。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爱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自此以后,在常规管理中,我会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在孩子们累了的时候,我会给他们讲一篇小故事,带他们做小游戏,唱唱歌,甚至给他们上上游戏课。换位思考,让我顺从孩子们的天性,既有利于班级常规的管理,也有利于和孩子们拉近感情。

二、“共情”让我做善于倾听的老师

自古以来,对老师的教学行为有这样的论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授业”“解惑”这些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以语言为媒介,老师在教学中充当讲的角色,学生充当听的角色。在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下,老师倾听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甚至可以说被忽视了。幸好,教学改革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也越来越意识到老师说得太多,满堂灌带来的危害。从这个层面来说,老师说得少,学生说得多,老师的倾听也就多了些。结合日常教学实踐,我发现善于倾听的老师,往往处理问题更客观公正,与学生间的关系更融洽。

我班有一个小杨,平时是一个相对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有段时间发现,她上课、排队或是做课间操期间,老是爱讲话。不光课堂上和同桌讲,排队的时候还和前后排的同学讲。这种情况一度让人很恼火,我本打算拉出来痛批一顿。考虑到这孩子性格比较敏感,就决定问问她原因。细心询问之下,发现原来小杨在班上人缘不错,有很多好友。自然而然会喜欢和她分享秘密,喜欢借她的东西,等等诸如此类的。了解到真实情况后,我庆幸自己在处理前先认真倾听了她的想法,倾听了对此问题的陈述。否则,我的一顿痛批可能会将一位孩子推远。

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工作太忙、定势思维或偏见等原因,有时候我们容易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自己的主观猜想去做判断,而没有时间去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往会做出错误的,甚至是伤害孩子自尊的判断。我们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

三、“共情”要求我表达对孩子的尊重

在换位思考,学会耐心、细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后,还需要适时地、恰当地表达对孩子的尊重。这在我与后进生相处中极为重要,因为后进生除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外,在品行、个性上,往往也有一些缺陷,如果不能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只会使双方关系越来越差。而只有表达了对孩子的尊重后,才能一点点获得孩子对老师的尊重,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发展。

对于后进生,表达尊重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对方的为人后,接纳对方的个性,不凭自己的喜好或价值判断而感情用事,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班有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孩子小盛。上课各种调皮捣蛋,不听讲还干扰别的孩子上课。课后,又和他的“狐朋狗友”约在一起玩,满教室乱跑。可以说罪行累累,不胜枚举。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几乎每天的时间都花在处理他惹出的麻烦上。曾经一度我真的是看到他都很烦,我还会向他家人反馈他的情况,在家里也时常会挨打,但仍不见好转。

直到有一次,碰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告诉我孩子也挺可怜的,有时候他就是管不住自己,犯错了在学校老师不喜欢,天天罚;回家又是打。她又告诉我说,我们老师千万不能讨厌他,如果连我们都讨厌他,那他真是无望了。听了老师的话,此后对这孩子,我尽量抱着宽容的心,不再试图短期内改变什么,而是尽量多去找他身上的优点,并将之放大。发现,他很愿意去帮助老师干事情,他喜欢跳绳,他喜欢写作文,也喜欢报听写,口语表达能力很不错,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因次,我会经常就这些方面来多方表扬夸赞他。我让他当老师的得力助手,帮老师干活。我选他上黑板默写,并当众表扬他。我把他的作文拿出来专门评奖。回答问题后我会额外给他小奖励。在我向他表达尊重,和蔼、友善地对待他后,他也慢慢开始对学习产生出兴趣,和我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因为老师与学生,大人与小孩这些差距,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就更需要我们能理解并运用共情。想想如果我是个小孩,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小孩也有情绪,需要倾诉。小孩毕竟是小孩,老师要包容他,小孩不一定真是小孩,我们得尊重他们。这就是共情对老师的一些要求,运用好了共情,师生必定一心,班级关系一定会越来越融洽。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教育问题层出不穷,细究起来每一个教育问题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每当我要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提醒我理解、倾听、尊重,要通过“共情”来直达孩子的内心,这样教育或许才有意义。

猜你喜欢
共情常规小孩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常规之外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云小孩(上)
懒小孩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破常规 获巧解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