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之中践行使命

2021-09-23 10:44潘红霞
黑河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

潘红霞

[摘 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艺术,教师应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爱心是教育的基石,堪称重中之重;真诚是友情的纽带,拉近师生距离;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促进学生成长。用爱心走入学生心灵,用真诚成为学生朋友,用尊重激励学生进步。教师之责任是铸就学生的美丽人生,而本身也收获成就与幸福。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鲜活的实例,将爱心、真诚、尊重视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并用实例解说其重要性及可操作性。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践行使命

爱心是教育的根本,离开纯朴的爱心,一切教育理想都是空中楼阁。捧着一颗爱心,为学生搭建一个成长的舞台,助其展示生命的精彩。

一、用爱心走入学生心灵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因为享受了爱,才懂得去爱。教师的关爱,犹如点点烛光,虽微弱却能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灵。在班级管理中,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源动力。

人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同样,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不断丰富深化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当下的学习成绩、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要放眼将来,要为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做好奠基,所以,教师只有胸怀仁爱之心,才能对学生多一份信心,少一份失望;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责。教师只有用一颗爱心,认识到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用欣赏的眼光、發展的眼光,换一个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打动他们心灵,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

对待班级里的农村住宿生、贫困生,教师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因为他们的困难非常多。心理上,他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来到生疏的地方,面对陌生的面孔,心里会倍感孤独无助,尤其在遇到困难时,压力会使他们变得焦虑,如果不能及时缓解,学生会逐渐封闭自己,变得孤僻、自卑。为了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课余时间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教给他们面对困惑自我调节和减压的方法。经常到寝室去查看,为他们买一些文具、食品,添置点生活用品等。周六周日,可以与住宿生组织素质拓展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也增进了师生感情。学习上,农村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空白点多,视野较窄,加之初中科目增多,知识量更大,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刚升入初中时,学生容易出现畏难的心理,情绪也会变得很消极。为了避免出现恶性循环,教师要鼓励他们自习课去找科任教师请教问题,交流学习方法,督促他们知识天天清,不让问题过夜。同时,让班级的学优生跟他们结成对子,利用课间等零散时间主动给他们讲解习题,鼓励他们背单词、背课文。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努力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渐恢复自信,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全班团结为一个整体,共荣辱,同进退。

想学生所想,敞开心扉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家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向你诉说苦恼、困惑。教师只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就会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学生就像一棵棵小树,需要爱的雨露来滋润,需要爱的阳光来温暖。

二、用真诚成为学生的朋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学生真诚,教师更应该率先垂范,坦荡真诚。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改正,虚心向学,这样的教师学生才愿意接纳你,包容你,跟你亲密无间,你才能融入他们之中。那种学生一见就敬而远之、鸦雀无声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有隔阂的。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讲授《河中石兽》一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石兽是如何不停翻转到达河流上游的,我在黑板上画了石兽移动的示意图,实话实说,跟班级里从小就受过系统绘画训练的学生比,画得有点差强人意,于是我坦诚地向同学们说:“老师画得不好,只是想给同学们一个直观形象的示意,便于同学们理解其中的原理,你们可不要笑话我哦!”同学们听了都轻松地笑了,接着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课堂上充满了欢乐活跃的气氛。这掌声中包含着理解、尊重和体谅,这都是用真诚赢得的。真诚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诚的日积月累。用真诚的话语去教导学生,用真诚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教师的真诚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人格魅力,学生会发自内心的信赖你,班级也会充满真诚友爱、轻松活泼的气氛。作为教师,我们要珍惜这份信任,公平公正,尊重每一名学生。

三、用尊重激励学生进步

尊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对待学生,不论是出身于富贵官宦之家,还是贫寒百姓之家;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纪律成绩都令人头疼的潜能生;无论是班级干部,还是普通学生,生生平等,一视同仁。

不偏爱学优生,不歧视潜能生。潜能生往往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都较差,他们虽是班级中的“少数分子”,但对班级的影响却很大,他们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犯意想不到的错误,破坏性很强,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放弃不管,他们也许变本加厉;如果粗暴打压,又很可能形成逆反,自暴自弃,管理会难上加难。对待这部分学生,首要的是找到他们后进的成因,然后有的放矢,确定转化策略。这类学生最初往往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施加了过重的压力,一旦成绩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就简单粗暴地斥责、惩罚,甚至打骂,时间久了,学习成了孩子的负担,导致了厌学;有的家长自身文化不高,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对孩子的学习和品行疏于管理,导致越落越远。而这类学生又往往早在小学阶段就因偏见和歧视遭遇了不公正地对待,不得当的教育方法使他们自卑、逆反,甚至自暴自弃。也正因为经常遭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冷遇,同学的挖苦、排挤,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肯定,受到关心和鼓励。作为班主任,应深知他们的心理,同情他们的处境,更有责任去关注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要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通过恰当的教育改变的,所以教师要先树立信心,有了信心,在今后的转化工作中才能坚定不移。对在家庭中常被斥责的学生,不妨多些嘘寒问暖,倾注更多的关爱;对在学校常遭受嘲讽的学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大张旗鼓地表扬;对他们的“反对派”要抓住教育时机,因势利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应当尊重同学,共同进步。总之,在他们需要关怀和认可时伸出援手,在他们受到误解时了解情况给予安慰,在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充分肯定表扬。教师的关怀、爱护,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内心,乃至改变学生的人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他们犯错误时,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呵斥、体罚或变相体罚,甚至挖苦、侮辱,而应像尊重其他学生那样来尊重他们。用尊重来激发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良知,用宽容来促进他们的自我反省,用沟通使他们的主观意识发生改变,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长久。学生是处在发展变化中的人,教师用平等、尊重来维护他们的心灵和尊严,他们的变化是不可估量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学生犹如小树,要想培育成参天大树,修枝剪叉必不可少,但阳光雨露的滋养更为重要。班主任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家长,尊重科任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你在学生心中越具人格魅力,也就越具感召力、凝聚力。

每天清晨,我们带着爱心来到班级,正如同来到了自己的菜园,将期待的目光洒向班里的每一棵闪亮的新芽,耕耘虽然辛苦,但同时也会感受到劳动的愉悦。当教师的路还很长,肩上的担子也很重,可谓任重而道远。不论我们要走多远,始终不能忘记我们为何而出发,让我们且思且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马卡连科.爱的教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