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会系列化开展的探究

2021-09-23 10:44岳颖
黑河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家校合作班主任

岳颖

[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应教会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品行端正的人。树人先树德,班主任应借助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指导,引导学生如何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关键词]班会系列化;主题班会;班主任;家校合作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众多教师中,谁能与家长交流最为频繁和真诚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是每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体现在平时的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更在于开展集中性的、有针对性的整体教育,而主题班会就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渠道,这是推动学生思想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主题班会和主题班会系列化

主题班会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班会课应该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整个学习行为的主体地位。但有时班主任总在无意识间去包办,自己很累,学生也很累。班主任应该记住自己在班会行为中的身份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在整个过程中的任务是引导、策划,真正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放手去做,他们能完成得更好。这样,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得到提升,才华得到施展,而且锻炼了综合能力,一举多得。

主题班会中心思想明确,内容丰富集中,切合学生需要,班级成员能够共同参与,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会前要做好调研,充分准备,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爱好和创造性等。同时,主题班会又具有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等特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主题班会的体验中受到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的活动特征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素质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法宝”和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台阶。之前班会课的开展多是跟随学校的脚步,按照统一要求开展活动,虽有成效,但也有一定的约束性,不够灵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问题的解读仅仅局限于所观、所听的层面,实际教育意义没有预想的那样深刻。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对本班的主题班会开展进行了系统规划,推出了主题班会系列化的设想。

系列化是指主题班会有整体构思,学生接受到的是全面的思想教育,不是零散的教育;各项内容的确立应有长远规划,学生的思维能延续;主题思想具有阶段性,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重点内容,践行时间长;有系统设计,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思想教育效果显著。这种主题设立的系列化,不是简单的串接和机械的流程,而是遵循德育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内容之间是有机联系的,是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意识,确立正确价值观的手段。

二、促使主题班会系列化的主要原因

1.教育发展要求主题班会内容系列化

学生思想教育的推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单纯的一两次说教、一两节课活动指导就能完成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想认识,因为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社会影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这些问题需要班主任从多个角度分析,多个层次面对,由浅入深,由陌生到理解到共识。所以,充足的教育实践必须得到保障,活动开展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发展的规律,系列化的班会形式更应得以推进。

每年的3月5日是学习雷锋同志精神的纪念日,我们都会开展相应的活动。但之后没多久很多学生又回归到之前的样子,纪念学习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上一届毕业班,我们进行了初步尝试。首先,我们利用班会课重新了解学习雷锋的光辉事迹,畅谈自己对学习雷锋的认识。之后制作一期手抄报并进行展评,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活动,从3月开始到毕业,作为高年级的我们,开展为低年级各班送水服务,每周最少两次。整整四个月,学生没有怨言,没有人为自己找借口,更多的是争先恐后,每一次都及时完成任务。虽然很辛苦,但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每一声感谢都化成动力,支持着他们不放弃。学生说学校是他们的家,他们有责任为这个家出一份力,雷锋一直在他们心中,滴落在楼梯上的汗水见证了他们的付出,一行行踏实的脚印是他们成长的记录。

2.现实教育需要班会内容的系列化

教育本身是长久的转化人思想的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这个过程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有效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既定的目标。比如,从新生入学开始,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行为习惯教育。正因为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是需要用时间来检验效果的活动,所以,利用系列化的班会活动能不断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的说教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实,“注入式”教育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班主任可以换换方式,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比如,我们在高年级开展主题为《我身边的英雄》班会,有一名学生把英雄的概念重新定义。他以自己的作文为出发点,向大家介绍了心中的英雄是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他说:“早上睁开眼睛怎么也不想起床,这时耳边传来沙沙的声音,那是环卫工人在清扫街道。为了给大家一个清洁的环境,他们总是天还没亮就开始工作,从不抱怨……”他又利用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把平时收集整理的照片展示给大家,同学观看得特别认真。从那以后,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都特别自觉地爱护环境卫生。

3.学生的思想意识成长需要主题班会系列化

所谓系列化,是让每一次班会的进行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承接与连贯,主题设定更要深思熟虑,由浅显到深刻,由意识到行动。围绕同一主题,可以开展一节多层面或者多节多层面的活动。

第一,建立内容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如常见的感恩主题,感恩亲人与朋友,感恩老师与同学,感恩祖国与社会等。在去年秋天,我们先开展了一期“我的学校我的家”活动。结合教师节开展班会活动,活动形式有舞蹈、歌曲、诗歌朗诵、小品等,让学生扮演老师来与学生交流,把生活中的点滴表演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第二期继续活动,主题为“感恩亲人与朋友”,活动前与家长沟通,把孩子的一些成长照片视频编入PPT中,细化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付出,朋友的力量让学生懂得友情的珍贵,学会体谅亲人,关爱朋友。第三期围绕“欢庆祖国华诞”主题,在表演中穿插历史知识,从而树立更深刻的爱国情怀。这三节班会课目标设定服务于同一主题,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由小到大,有着特定的方向性。

第二,落实实践活动,提高活动实效。在六月环保日,可以做一期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将活动在课外延续。在教室内、校园里,都可以成为环保小卫士。虽然做不了重体力活动,但可以弯弯腰,伸伸手,为美丽校园出一份力。于是,校园里经常会出现可爱的身影,他们会追着小纸片跑,会捡起别人遗落在身边的杂物。和谐校园是每个人的家,学生爱这里,他们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许多老人住在敬老院中,他们虽衣食无忧,但缺少亲人的陪伴。2020年年初,辞旧迎新之际,我和家长组织了课外延伸的班会活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包饺子,送礼物,表演节目,将温暖送给老人。这两项主题活动,我们没有流于形式,而是在每一天继续,常常想,常常做,正确的意识观念就这样在点点滴滴中形成了。

第三,家校合作,讓家长成为活动的参与者。随着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进步,更体会到与家长合作的必要性,有了他们的参与,收效更加显著。特别是在低年级,家长的作用更大。走入学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大的进步,班会课引起他们的重视。利用主题班会课,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学生把自己的特长进行展现。这样,家长就可以真正走进合作教育,成为推动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力量,家长的支持也是开展班会改革的重要因素。

总之,主题班会不仅要在内容和主题上有针对性和教育性,而且更要在形式上讲究艺术性。开好一堂主题班会,不但能活跃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还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只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对主题班会进行系统规划,目标明确,内容安排集中,学生一定会在其中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奠定人生思想意识发展的坚实基础,班级的思想工作就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宋延安.让班会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C].杨春茂,佟学.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戴金绍.户外班会课——班会课新形式初探[C].杨春茂,佟学.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黄素娟.浅谈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C].杨春茂,佟学.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家校合作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班主任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