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一水一公园
——潜江市民之家地域性设计策略解读

2021-09-25 07:34杨书林
华中建筑 2021年9期
关键词:潜江市潜江市民

杨书林

建筑结合地域性进行设计的概念提出由来已久,但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界在高速建设进程中迫切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认同[1]。在现代建筑发展日益成熟的今日,地域性体现的更多是对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的发扬和表现。潜江市民之家是潜江市的重点民生项目之一,是兼具办事、休闲、展示等功能的城市客厅。作为“市民之家”,建筑本身应具有标志性、景观性、公共性等特质。潜江市民之家设计将地域性融入建筑之中,兼顾自然气候、场地环境、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征等方面,设计符合潜江市定位的市民之家。

图1 项目区位

1 项目地域背景概况

潜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临近北纬30°位置,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寒,四季分明[2]。潜江还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灵王离宫章华台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地理环境上,潜江多湖泊,多河网,树木郁郁葱葱,有“水乡园林”之称。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潜江需要有一处新的市民之家,其功能包括市民之家业务大楼、规划展示馆和大数据中心。项目位于潜江市东荆新区,用地北抵华月路,南至紫月路,西至长渠东路,东至规划道路(龙展路)。用地西侧隔长渠东路为紫月湖中央公园,与西侧规划文化中心隔公园相望,东侧和北侧隔道路分别为大体量建筑龙展馆和水系三支渠。交通便利,位置良好,景观优势明显(图1)。项目场地形状基本规则,场地较为平整,用地范围内无需要保护的民居古建及古树名木,具备开发建设条件。

2 潜江市市民之家建筑设计理念

2.1 项目定位

潜江市民之家作为综合性服务平台,兼具展示、培训、休闲、政务服务等多种功能,是潜江对内服务人民,对外展示风采的重要窗口。设计融合荆楚地域特色,立足潜江市,突显潜江市城市精神和城市管理理念,是政府服务企业、联系市民的窗口和纽带。设计旨在使潜江市民之家成为政务服务平台、文化展示窗口、市民休闲乐园和城市绿色花园,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2.2 设计构思

潜江市民之家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建筑,设计实现了建筑与场地的对话。市民之家以项目场地为出发点,综合考量项目地形、交通、环境、新老建筑关系,深入分析地域文化并转译为建筑语言,在形体、立面、材料等方面进行体现,兼顾现代城市文化加以深化和提升[3],形成“一台一水一公园”的设计构思(图2~3)。

图2 总平面图

图3 西南角鸟瞰效果图

一台,意即对荆楚建筑文化成就的结合。潜江是历史文化之城,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潜江境内发现了“天下第一台”——东周楚灵王行宫章华台遗址,被列为“2000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高台基是楚文化建筑的重要特征,设计提取高台基的基本形式,结合项目功能需求进行变体,形成具备现代建筑特征的“高台建筑”,把市民之家打造成为现代风格的文化高台。

一水,意即对潜江市水文化的展现。潜江,“潜”——潜力无限;“江”——奔腾如江,寓意潜江在新时代浪潮中的发展和潜力、宛若奔腾如江之势。潜江被誉为“鱼米之乡”,有“二湖、两河、一江”等众多水文资源,其人文根系,水乡文化已经发展为自身的特色。项目重视对潜江城市文化的结合,在设计中运用水元素形成宜人、多样的建筑空间和环境,利用本身独有的文化气质,演绎潜江新象,将市民之家建设成为一张展示潜江水文化生态的名片。

一公园,意即对周边环境和生态条件的重视,强调的是建筑与地域生态的平衡,是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突出建筑设计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4]。场地西侧的紫月湖公园为项目提供了优越的景观环境,设计最大化地保留原有场地环境,并通过场地设计使市民之家与公园无缝连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公园为市民之家广场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成为潜江市民活动休憩的场合。此外,建筑结合相应绿色技术,设计为绿色三星级建筑。

3 市民之家地域性设计要素提炼

地域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包括对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回应;对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地运用;对当地建筑文化成就地吸收;具备其他地区不具有的地域性并兼顾经济性[5-6]。潜江市民之家是潜江城市精神面貌的展示窗口,设计提炼并运用潜江地域特征中的自然与社会因素,旨在通过市民之家展现城市的整体形象,体现独特的地域城市特色。

3.1 自然要素

影响地域建筑设计的自然要素包括建筑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地貌、场地环境等。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对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建筑风格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也是由自然和地域气候环境的特异性形成的。建筑只有符合当地的风土气候,才能呈现出优良的地域建筑特色[7]。

市民之家项目位于湖北潜江,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潜江亦是水乡城市,可见其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在设计中强化此特征,在场地及建筑空间设计中加强对水元素的运用,能够反映湖北潜江特色[8],加强人们对潜江水文化的认识。

此外,项目场地原有自然环境要素丰富:西面紫月湖中央公园、南面规划公园、三支渠、绿地植被等景观元素众多。众多自然环境要素围绕设计场地分布,通过合理利用并规划原有场地水资源和林被资源,不仅增强建筑与场地的整体性,同时在水环境和绿色植被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建筑微气候,在提升建筑环境的同时丰富空间形态。

因此,倚仗先天优越的自然条件,市民之家项目在景观设计上采取地域性景观设计的理念,包括对项目用地的生态设计,即是设计结合自然环境的思想理念。利用原有自然景观构成设计特色,最大程度保护原有场地生态环境,形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9]。整体上考虑西侧紫月湖中心公园和北侧三支梁沿河绿化带的景观优势,采用借景、造景的设计手法,利用拾级而上的大台阶观景平台形成立体景观。局部上则形成围合内庭院及屋顶绿化,自然景观贯通建筑内外,建筑与场地环境融为一体。

3.2 社会要素

对市民之家地域社会要素的提炼包括对地域建筑文化、城市精神和人文风貌等设计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首先,对地域建筑文化的运用摒弃了单纯的形式上的模仿和拼贴,寻求现代建筑文化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有机结合[4]。市民之家设计在地域建筑文化的运用上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对地区文化进行研究的背景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因素并进行提炼升华,赋予其时代属性[10]。潜江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楚建筑的丰富成就为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在整体布局上,楚建筑主要有一主两翼、十字对称、轴线式等。而形态样式上,则呈现出对线条的优美和韵律的重视,主要特征为重檐、多层、高台。建筑造型上,楚建筑重视用简单的外表表现丰富的内涵,设计手法上注重对曲线的塑造,活泼而富有生命力[11]。在市民之家设计中,项目在整体布局、形态样式和造型设计上都吸收了楚建筑的特色,并结合项目要求进行提炼,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之中。

再者,市民之家作为潜江市民生建筑,是民众的办事大厅和城市客厅。市民之家应该是具有标志性、景观性的地标景观建筑。其地域性设计延续荆楚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和现代城市人文相结合,运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和形式来组织设计,满足市民对现代建筑的审美需求[11]。在建筑整体地域性设计的把控下,局部结合当地市井文化进行点缀,使市民之家更具亲民特征,也是对当地市民文化的呼应[12]。

4 市民之家地域性设计策略实施

4.1 场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用地整体规划上统筹场地条件,充分考虑道路、植被、水系、公园等影响因素,使建筑与场地形成一个整体。基地南、西、北三侧被周边的紫月湖中央公园、三支渠水系、城市绿化带环绕。设计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景观条件,在场地规划和布局上将主要道路设置为圆环形道路,结合弯曲的景观小路,在整体场地平面构成上加强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呼应和联系。

西侧展示馆的形体也顺应环路的势而形成了弧形,以柔和的弧面来面对西侧的紫月湖中央公园,避免了与公园景观的冲突。展示馆周边环绕绿地和浅水池,人们可以沿开放式的大台阶盘旋而上,一览对面的公园景观(图4)。同时,浅水池兼有收集雨水,解决景观绿化灌溉的作用,增加资源的有效利用。

图4 景观视线分析

考虑到市民之家业务大楼和大数据中心存在数据采集和交互共享需求,设计将二者整合到一个功能区块,并将规划展示功能独立成另一功能区,整体形成东西两大功能区块的布局。两大功能分区通过中部大平台连接一体,形成东西向横轴线——“文政空间轴”。另结合场地设计贯穿广场、水池、平台、绿化等多种空间序列的南北向纵向主轴线——“文化景观轴”。两轴在汇集交于中部大平台空间。建筑和场地通过两条轴线形成统一整体(图5)。

图5 轴线与空间分析

4.2 空间设计提炼传统建筑特色

市民之家建筑空间设计上吸收荆楚地区传统建筑文化成就,通过提取传统建筑形式的设计特色,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设计。高台建筑是楚文化建筑的重要类型,其明显特征便是高台基。在现代建筑的运用中,通过类型转化,可以演化为诸多子形态[8]。市民之家在建筑空间上,利用大平台连接东西两大功能区,平台向东承接市民之家业务大楼及大数据中心,向西延续规划展示馆并盘旋而上,形成建筑依托于平台之上的组合,文化景观轴和文政空间轴在此交汇,平台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天下第一台”——位于龙湾附近楚灵王离宫的章华台,建筑整体形象体现荆楚地区建筑地域特色。

潜江所处地区为夏热冬寒地区,在气候适应性设计上,当地传统建筑中的天井、天斗、院落空间具有通风隔热的作用。西侧展示馆中庭设计利用湖北建筑特色——天斗原型,综合现代建筑功能进行变形并应用。天斗是高出檐口,覆盖在天井上的一种屋面构造。湖北建筑天斗的出现是为适应气候,解决采光通风问题[13]。西侧展示馆的中庭设计将传统天斗的平面形式转化为圆形,简化传统的坡屋顶形式,改为现代玻璃屋顶,使其转化为现代建筑的中庭空间。玻璃屋顶带来充足的采光,丰富室内光影变化,为中庭展示空间提供良好氛围(图6)。东侧市民之家业务大楼及大数据中心之间则形成内部院落空间,院落种植适应地区生长的植被树木,形成良好的建筑室外空间环境。

图6 中庭剖面图

4.3 体现建筑性格的形体设计

市民之家形体组合及布局方式从楚文化建筑中提炼、简化生成设计元素,结合建筑功能需求和目标定位,将楚文化与现代建筑需求相结合,形成以轴线统筹布局整体结合建筑形体局部变化的方式营造市民之家亲民、公共的城市客厅形象。

通过对现有资料考察表明,楚建筑多为对称式布局,包括十字对称、品字形对称、中轴对称等组合布局形式[11]。在现代建筑的传承运用上,一方面提取楚建筑对称布局的形式;一方面兼顾市民之家作为民生建筑要求亲切、亲民的建筑性格,最终采用由轴线统筹整体,并顺应周边环境形成对应形式的建筑形体。即整体通过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形成一体,建筑西侧顺应自然环境形成沿中心环绕,螺旋状盘旋而上的曲线形体,弧形的设计也是对楚文化造型艺术中多采用优美的曲线来表达和创作的回应[11]。东侧则兼顾原有建筑龙展馆,采用硬朗直线和中轴对称的建筑形体(图7)。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打破一般市民之家建筑“官式、对称、严肃”的建筑形象,重新定义生成“亲民开放”的潜江市民之家。

图7 形体对比效果图

4.4 立面兼顾传统与现代特色

建筑立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楚文化建筑装饰及器皿造型手法。楚建筑及器皿的造型特征在设计手法上具有重复的特点。通过对相似或者相同的基本元素的排列组合、叠加渐变具有强调的作用[11]。西侧规划展示馆在建筑立面上采用水杉树元素等反映城市特色的设计元素,通过重复渐变的排列方式,形成富有韵律的建筑立面,对西侧公园及水杉意向进行强调(图8)。同时,在“水杉树立面”周围设计浅水池,水波倒影形成水池之上水杉挺立的建筑意向。整体立面设计简洁大方,色彩淡雅,运用隐喻的手法体现建筑的地域性。东侧市民之家和大数据中心立面则采用竖窗立面元素,与东侧的龙展馆相呼应,新老建筑达成协调统一(图9~10)。

图8 水杉元素提炼

图9 竖窗元素提炼

图10 立面图

结语

地域性设计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便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今天的设计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地域性设计的探究有利于重拾地区传统建筑的灵魂,弘扬优良传统建筑文化,推进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市民之家项目的地域性设计是立足于现代建筑理论的基础上,融入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探索。统筹兼顾湖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场地环境、荆楚文化和历史人文,设计符合潜江市城市精神的市民之家。在潜江市民之家的设计探索之中,充分体现出现代建筑地域性设计的必要性。其一,现代建筑结合地域性的设计是对传统地域建筑成就的再现和升华,传统建筑具备的优良品质在现代建筑中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其二,地域性设计包含对地区自然环境及条件的充分尊重,建筑通过尊重地域环境的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绿色而健康的设计理念,符合当代建筑发展的方向。其三,在世界各地建筑文化发展繁荣的今天,地域性设计使地区建筑具有特异性,是体现城市文化和精神,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窗口。

资料来源:

图8~9:结合网络图片绘制;

文中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潜江市潜江市民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营销策略研究
光明使者
潜江小龙虾盛装出国了
大集团坐阵,潜江汇联将携手4家基地公司,重点发展华中小龙虾料
小龙虾成为国际新“网红”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潜江小龙虾发展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