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和措施

2021-09-26 01:29张元灏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张元灏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中既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又关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又开始逐渐探索对积极心理学的融合。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使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学生在积极情绪驱动下的心理认知及感受,对于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品质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教育机制下培养的学生更加侧重于对职业的追求,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也日渐增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高职院校管理层及教师的重视。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多数形式都是以心理咨询为主,且主要服务对象是心理上已经存在疾病的学生,对于潜在心理疾病的学生缺乏重视,因此其教学效果就比较差。为此,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从学生积极品质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的潜在心理状态,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潜在能力并对其发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是在传统心理学的延伸,心理学的发展本身已经进入了较为完整的阶段,不仅在心理实验方法上而且在心理测量方式上都比较完备,然而基于此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侧重于对已发生心理疾病人员的治疗,其治疗原理与病理性的疾病较为相似,都是对心理或精神上已经发病人员的后续补充治疗。而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一种变革,与以往心理学教育目标不同,积极心理学更加重视对所有人的心理研究,无论是已经发病还是未发病的人员都需进行相应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其原理侧重于对人类个体身体潜力的发掘,并注重对其精神、心理品质的积极性引导,帮助人们提前预防潜在的心理疾病,进而促使人们在积极心理的状态下生活。

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方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个体主观体验的积极性、个体人格品质的积极性和个体社会关系的积极性,其研究的根本是以幸福感为基础,在此条件下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并逐渐拓展至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强化了积极心理学的融入,打造出了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具体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研究人类的幸福感、成就感、满足感、愉悦感及感恩心理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其二是研究人類的天赋、能力、观念、兴趣、精力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其三是研究人类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及社会环境等积极的组织环境对个体品质形成的影响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不仅处于活跃的校园学习环境中,还面对着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在此作用推动下学生受到各种思想观念及事物的影响,导致其心理产生多元化的变动,容易出现迷茫、无措等心理疾病或行为问题,这些疾病和问题的形成多随心理发展而产生,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阶段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就应将具有发展特征的积极心理学引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根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融合,进一步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使得其整体教学体系更具完整性;第二,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融合,高职院校提高了对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的重视,更加关注对学生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解决问题,并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人的发展;第三,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融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积极情绪的激发、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及对积极学习环境的营造,从多方面着手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使学生从心理上获得幸福感,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及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够完善

在传统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将目标设置为“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虽然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中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也真正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该教育目标的定位依然存在不完善的状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主,主要针对的对象也只是心理健康方面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表现出片面性的特点,这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也阻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学生缺乏体验和感受

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发展的背景下诸多高职院校都在校园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也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但实际上这些教育活动都缺乏持续性,学生只在活动进行时获得了体验感,当活动结束之后学生的感悟也随之消失,学生缺乏持续性的体验和感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再加上有些活动侧重于关注整个过程,而忽视了学生从中是否能够获得体验感受。

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措施

(一)塑造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是以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因此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塑造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教师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在传统观念引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仅仅会对心理上已经产生问题的学生进行治疗,但心理健康治疗的具体内容也常常只是针对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潜在心理健康问题,还忽略了对学生自身潜力及优势的发掘,将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了陈旧的教育观念中,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较差,难以达到理想的心理教导目标,不利于全体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摆脱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要注意对学生积极心理潜力的发掘,调动学生心理上的积极面,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塑造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及心理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体系,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成长中遇到问题时都能够以积极的心理进行处理或应对。

(二)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项短期性的教学工作,而是一种持续性的且具有一定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确保学生身心能够真正得以健康成长,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及积极心理学的正确认识。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认识到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紧张形势。高职院校学生不仅需要面对专业学习带来的压力,而且面临着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心理发展过程中既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此外,学生在学习或就业时,其心理还受到自身性格、思想及情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以学生为根本,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对全体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重视对学生潜力的激发,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防止学生潜在心理问题的发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和完善心理发展。

(三)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还在于学校的环境建设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起到影响学生的作用,这都是需要着重关注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內在的因素是来自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消化,而外在的影响因素大多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不仅体现在各种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安排上,还涉及学校各种绿色植被的真实覆盖情况;另一方面在于其他师生对学生的影响,学生要摆正自己学习心理学的态度,与其他师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摆脱自我拘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熟悉感,从而加快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速度。

(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价值在成熟的教育体制下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因此,高校管理者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应着重加强校内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制定。必要时可聘请一些专业的心理学专家,结合校内师生规模及心理学教育的情况,因材施教地制定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方针与对策。此外,还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课下活动同时开展的教学模式。课下相关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后才能得到融会贯通的体现,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心理状态检验的过程。如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成熟教育体制的支持。当然,完全依赖于成熟教育体制的帮助是不可行的,合理应用教学机制的支撑,才能为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五)创新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

在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对其教育模式的创新,将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深化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认识,在教学内容中将其具体展现,不仅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还应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情绪,让学生持续感知积极的人生理念,并将这种积极理念转化为自身的人格特质,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感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获得积极感受体验。另外,对于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的创新还需要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实践中感知积极的情绪。针对体验性的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可以从两个角度开展:一是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活动促使学生将自信、自尊等自主人格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体验的过程;二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社团活动、体育活动,都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之融合,让学生可以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获得内在与外在的双重体验,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品质和潜能的开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及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提升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高效融合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因此必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首先,高职院校需对当前教师队伍中的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加深教师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规范教师队伍的教育规划,明确教师队伍的教育资格审查,从根本上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其次,高职院校需根据实际教育目标开展教师招聘工作,尽可能聘用具有专业教育背景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建一支师资力量更加强劲的教师队伍,从而确保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有序开展。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激励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督促,对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扬鼓励,并让其将教育经验进行分享交流,从而促使整个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为其教学的开展指明方向,并对其教学内容的明确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果,有利于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品格,使学生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宋洪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166.

[2]袁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才智,2020(3):49.

[3]张佳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4):12-13.

[4]杜逸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39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