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德育管理问题及管理对策

2021-09-29 00:41王贯英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2期
关键词:初中班级德育管理问题

王贯英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也有了全新的方向,德育工作要更加注重实效,通过德育来正确地引导学生,支持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思想轨迹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应该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轨迹成长,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班级德育管理问题及管理对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级;德育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班主任要非常注意这一时期,抓住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尚未完全成熟、定型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为学生未来形成与社会大环境相容的自我判断力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范的三观打下坚实的思想品德基础。

一、初中班级德育管理问题分析

(一)班主任的德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能力不足

传统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纸面之上,仅限于在每周开班级班会时,班主任根据德育教学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简单的口头宣讲,这对于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毫无益处。新时期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仍然面临着这个问题,很多班主任的思想观念仍旧停留在“分数为王”的传统层面上,同时其本身的德育教学水平仍有待于提高。但是初中学校管理层并没有制定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制度,缺少对于班主任德育教育成果的测评机制,更没有把其与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挂钩。这样让很多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水平难以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而言是一大障碍。因此提升班主任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同样十分关键。

(二)德育工作落后低效

从学生最初接受德育的思想品德到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教的都是德行,很少教给他们如何去树立一种精神和品质,进而形成自我价值观。德育的本质是“为人之道”,所以德育和学习、生活、教学是不能分离的,它无处不在,应该渗入人生的每一个角落。每个年龄段道德判断是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建立要遵循各年龄段固有规律才是科学的。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可以收获更大的教学成果。而初中阶段学生德育工作开展过程总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班主任以及各科教师集体关于发展心理学这一方向上认知与深入研究的缺失。

二、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角色,潜移默化引导

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前提是班主任必须转换自身角色,摆脱传统的师者严苛风范,重新回归知识和道德线上,围绕学生实施自上而下地引导,努力地充当学生德育的引导者、辅助者,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德育方向,逐步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朝着此方向发展,确保学生的思想信仰、道德观念等都达到社会的准则与标准,这样学生就能间接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德育目标相契合,同时,班主任也要激发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使他们能遵守道德准则,自觉认同道德价值观念,自觉接受德育,塑造自身的优良品质,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内涵,朝着合理的德育目标前进,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与道德水平。此外,在日常的学习、工作过程中,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动态识别学生在日常学习、成长中的异常现象,而且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为学生纠正错误和问题,摆正学生的思想态度,让学生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二)提升道德品质,素质孕育芳华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初中班主任的角度看,这句话强调的是,为师之德对于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身为班主任,应始终奉行课上传道授业、课下培养心灵的原则,不仅向学生传递正确知识,也要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班主任应端正自身态度、提升自身素质与道德水平,以自身为榜样带领学生提升道德品质。目前,中学班主任的队伍师德师风总体向好,绝大多数班主任都能做到关爱学生、严于律己。身为初中班主任,以个人魅力与道德品质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真正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需要的栋梁之才。可以说教师就像父母,是学生用来正衣冠的一面镜子,教师如果自身品行不正、道德缺失、品位低下,那就相当于镜面脏了,就算有再漂亮的装饰(代指教师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那也起不到正衣冠的作用。学校是传授知识的文化讲堂,也是学生升华气质、治心养性的象牙塔,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地方,中学班主任应围绕这个教学目标从事教学,既要传播知识,也要传播思想、传播正确三观,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高分高能人才。

(三)开展生活式德育教育模式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更适合从其内部来进行有效开展,一是因为初中生对于同龄人的学习、生活更感兴趣,更能引起其内心的共鸣;二是初中生身边的变化最容易引起学生关注,同时更适合培养其向上向善的学习心理。因此班主任应当以班级以及校园学生的真实事件为德育教学案例,这样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比如教师根据班级中的学生真实案例,来为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并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心理转变。例如以班级中勤劳的学生为“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榜样、以学校中的“孝敬父母”的学生为传统孝道的教育榜样、以为父母分担家务为自尊自勉的教育榜样。通过这种生活式德育教育更容易让学生在内心产生共鸣。

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创设健康有序的班级环境,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而和谐的学习成长氛围,让学生的身心都受到极大的鼓励和激励,最终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稳健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组织与开展[J].新教育,2020(32):22.

[2]彭金莲.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新途径的探索[J].教育界,2020(43):6-7.

[3]鄭立辉.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2020(36):205.

猜你喜欢
初中班级德育管理问题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浅论初中班级的教育与管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