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事实即诗

2021-10-08 04:06牧斯
江南诗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景魔咒先辈

牧斯

近年我写了许多关于我家族的诗,不说“家乡”是因为我不想以第三视角来看它,我喜欢以第一视角,即以第一现场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处理诗歌。可我过于笨拙,不但诗歌未尽如人意,甚至语言的门都未进入,因为很多人说语言即诗。我过于关注事、人和我们那个地方算不上美丽的小景。然而,我甚至连小景都不会刻画,总是人的事情控制着、牵引着我。我写诗基本上在写事情,即让渡事实诗意,许多诗都是事件或事实在引导我。

我内心觉得十甘庵是个巨大的魔咒,或者那里有一个巨大的魔咒,因为我祖先连同我们,在那里住了十多代,虽香火不断,但却人丁不兴,每一代只是三四个男丁。每一代都是颤颤巍巍走过來的。我感觉花氏能延续香火,完全是偶然的。事实也是偶然的,因为每一次迭代,都不是最好的那个家庭来完成的。花氏在那里经历的困难,花家的人在那里经历困难时内心所遭受的煎熬是难以想象的。他们的伟大与卑微同时闪耀。当我看着他们几乎不存的坟墓,没有碑石的坟墓,没有留下名字的坟墓时,我会猜想许多。寂寂的山野间,阳光斜映,他们在数棵栗树之下。

然而,十甘庵没有家族史,父辈们没有文化,都说不清他们先辈们的故事,我常常听见他们将故事搞混,一个人的故事套在另一个人的头上。

我能接触到的是他们的遗址,他们开垦过的地,他们挖过的山,他们给山谷起的名字。很显然,他们努力过,他们也有他们的年轻有为时。据说,曾经,他们将附近数公里的山地买下过。而我只能看到父亲这一辈的努力,且是非常艰难的努力。父亲四兄弟,花氏只有这四兄弟,其中老三是半傻,他终身未娶。老二就是我常写的德叔,他中年丧妻、丧子、丧女又丧子。且都是养到年轻俊美的二十几岁。他本是锯匠,可后来信了菩萨,做起了道人。老四与我家还算正常,都有儿女。但小叔唯一的女儿十四岁出去打工时失踪近四十年,前两年才回来,户口都被派出所注销了。其间,曾经历了什么,受了多少创伤,可想而知。

只有我家稍稍正常。但母亲与这些人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数十年从未停止。我的父亲拙言、正直,说不清一句话。我的意思是我的父亲这一辈子从未说过一句完整的话,没有完整表达过某件事。他的另外三个弟也是。事情就是这么残酷,他们都只有开头的三字或六字短语,只有开头的情绪化的起音。

这些人构成我的生活,尤其是我少年时的记忆。他们种着先辈开垦的后来又分下来的地,他们挖着从前就属于他们的后来又分下来的山。上述人物(不论长幼),无一例外都十分勤劳。是那种匍匐在地的勤劳、没入黑夜的勤劳、出生入死的勤劳。他们没有娱乐时间。公平地说,我们那个村的人都是如此,哪怕是仇家,哪怕伤痛至骨,勤劳是不分族氏、屋檐的。

但就只有那么一点地,资源有限,将地种出花来也难以养活全家。这样他们就更勤劳了,朴实而勤劳。正是花了太多时间躬身于土地,所以他们就更了解土地,更了解林木、草、水……他们成了朋友,给每一样事物起名字。他们给事物做活是彼此交流,相互成全。我多以我的父亲和母亲为例。

所以我写诗,多是写了事物(事情)的原态。没有写成元诗而成为事物的原态,使得我的许多诗有缺陷,语言笨拙的缺陷,结构简单化的缺陷。

我很多时候是在记录真实情景。没有夸张,更没有煽情与虚构。哪怕憧憬和想象都没有。

没有想象的诗是可怕的,没有清词丽句的诗是可怕的,这不是优点。至少该部分做到。而这样的后果是文本不够成熟,视域不够宽阔,难成大器。

《替父亲写的一首诗》是写父亲的最后时光,他去世前半年的那一段光景,当时他行动不便,坐在老家房子前垂垂老矣而又无能为力的样子令人心痛。我记住了这一幕,如今回老家任何一幕都可能引起我的注意,都可能入诗,随时入诗。其实,我写了许多关于父亲的诗,不间断记录了他六十岁以后的全部生活。从心灵深处,我觉得父亲是个懦弱的人、沉默的人和失败的人,但他又是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温驯的人。进入老年后几乎不说话,因为母亲强势。后来我思考父亲其实是个坚韧的人,有大志向和大智慧的人。他不同母亲较劲,他不再表达。他沉默是有目的的。在他年轻时,是父亲操持全家,抚养了他的三个弟弟,那时祖父早已去世,祖母没法主持外面的活儿。父亲的一生就快结束了,以所有人知道的方式,我心怵然,记下了它。

其他的诗,仍是以父亲为线索,或明或暗的线索,像《母亲》等作品,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我会不由自主如此处理。即使那些没有写到父亲的诗篇,那也是这根主线上的花朵。

猜你喜欢
小景魔咒先辈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让“对不起”成为持续的承诺
请客
松坪沟小景写生作品赏析
日本校园里的“先辈”
借书风波
沉睡魔咒之谜
精致
魔咒魔咒快走开
露肉季到!解除显胖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