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与思考
——以海南医学院为例

2021-10-09 08:08甘佳荫黄跃林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满意度

文/甘佳荫 黄跃林

针对2020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为直接的应届毕业生,海南医学生开展了“医启导航”系列线上就业活动,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疫情期间保障学生促进就业、指导咨询、搭建平台等活动,积极完善时效、全面和精准的就业服务模式,使得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基本稳定,就业率达到87.7%,另有约5%的毕业生拟升学不就业。现对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如下。

一、方法

(一)研究目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毕业就业质量的分析,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额指导与服务,坚持立德树人的就业育人理念,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1]。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2020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775人,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回收有效问卷733份。

(三)研究方法

利用海南医学院就业智能平台统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数据;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就业相关分析和教育教学反馈部分中收集了有关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数据结果及分析

(一)专业相关度

79.48%的本科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专业相关度较高;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2]。

(二)工作满意度

1.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89.55%;对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分别为83.93%、77.15%。很明显,本科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都比较认同。

2.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95.24%)与“卫生和社会工作”(89.91%)中的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都相对较高。

(三)毕业生发展成长度

1.职业期待吻合度:2020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78.93%,其中“很符合”所占比列为23.44%,“符合”所占比例为16.91%;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2.工作稳定性: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离职率为14.29%,离职次数集中在1次。

(四)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从图1可以看出,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0.45%及以上;其中对“就业手续办理(如档案迁移等)”(93.86%)、“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92.58%)、“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91.72%)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图1 2020届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情况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分析

(一)医学类院校毕业生专业相关度较高

大学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专业相关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期望吻合程度、工作稳定性等方面。与此同时,由于毕业生对行业、单位性质有专业相关性选择的偏向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范围。

(二)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去向有新动向

当今,三甲医院的入职学历要求一般是博士,二级医院大部分也都要求硕士,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决定本科学生必须提升学历,因此一部分毕业生准备考研,进而成为影响就业率的重要原因。

(三)医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存在客观困难

在招聘市场中,基层岗位居多,而医学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职业发展特点。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包括加强教育和引导、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人才发展平台建设、构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提升机制和提高待遇水平等。

(四)毕业生对就业服务满意度较高,但仍需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毕业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中。坚持“就业育人”的理念,鼓励青春创业奋斗,设法减少“慢就业”,更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工作举措

(一)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毕业生“一人一策”就业档案

根据毕业生职业发展方向,按照就业、升学、未就业三个类别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指导方案,开展分类就业指导。

(二)精准开展就业帮扶

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困难、身体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求职补助,各毕业生均安排了专项负责教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就业全程指导服务。

(三)创新长效机制,引导毕业生下基层就业

学校创新推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的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邀约基层人民政府召开“我与家乡共成长”归乡座谈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邀约毕业生留到家乡建设。

(四)进行“医启导航”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线上线下不间断推出品牌招聘活动,针对毕业生去向开展“医启导航”国家就业政策讲解、大学生创业政策咨询、毕业生诚信教育等方面的毕业生就业教育和指导服务活动。将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参加“三支一扶”及典型求职经历编纂成系列故事广为宣传,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和科学的就业观。根据调研毕业生薄弱的面试技巧、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推出专项资源,制作了研究生复试、国家就业政策资源等多项信息。

五、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方向

(一)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继续坚持就业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督促到位、帮扶到位(“五到位”);实施就业帮扶一人一档、就业服务一类一策、就业指导一问一答(“三个一”)。就业工作实施全面考核,推进工作。

(二)创新思路,开设促进新业态就业能力及学历提升培训班

为有开网店、做微商需求和二次考研的学生委托创业团队开办了“促进新业态就业能力及学历提升培训班”。毕业生经过培训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后,可以在大学生创业公司“货源仓”内选择产品进行售卖,通过开网店、做微商等新业态就业,实现“边考研,边赚钱;努力复习,轻松就业;自力更生,不啃父母”的目的。

(三)开展“就业前置调研项目”,将就业指导工作时间前移

本文以全面调查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和未来就业能力等关键指标的维度进行。数据结果分析,可以引导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资源进行侧重。每个学生可以得到自己专属的一份个人生涯发展报告,学校形成就业潜质调研团体报告。

(四)搭建就业指导课程与“医启导航”品牌建设,帮助毕业生进行有效生涯规划

设立“医启导航—海南医学院大学生生涯工作坊”。工作坊以“医启创就未来,共绘青春蓝图”为引导,构建医学有道、启程之路、创造明天、就业有你、未雨绸缪和来者居上等六个功能模块,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高校打通学业交流、生涯探索、职业咨询、职业规划、创业帮扶、就业指导等功能,引导并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体验、探索、分享和建构的个人生涯的成长过程。

结合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在线选修课程,以大学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实习、考研与就业指导、普及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等多个品牌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构建就业指导的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及全过程指导的“三全”就业指导体系。

(五)通过就业育人,加强毕业生专业学习的内驱力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生产实践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树立“就业育人”理念,通过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开展职场模拟大赛、简历制作大赛、优秀用人单位进课堂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树立职业发展意识,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职业发展的认知,提升毕业生专业学习的内驱力。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满意度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