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2021-10-09 08:58黄俊佳羽
文理导航 2021年26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黄俊佳羽

【摘 要】阅读作为十分关键的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和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会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阅读。阅读也是学生进行自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拥有较强的阅读素养,更好的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升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之下,保证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更好的融入到数学学习氛围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教学阶段,数学作为重要的学科,应该关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这将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效果,学生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会更好的把握数学信息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教师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扎实的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下,带领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阅读学习领域之中。将小学数学知识全方位的展现出来,更好的引导学生认真感受阅读的精彩,全方位的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一、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历阅读这个环节,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下,也会更好的领略其中的内涵和精彩。阅读能力培养比较关键,应该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阅读素养进行提升,让学生处于优质阅读学习环境中,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阅读是比较关键和重要的能力,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精彩。通过课外阅读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改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第一,读书让学生获取知识。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间接经验,也在认真思考的同时,把所获取的知识内容详细记录下来,这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积累奠定了基础。第二,阅读可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读书可以说是心灵的旅程,读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会感悟人生的道理和意义。在提高学生修养陶冶情操的情况下,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第三,阅读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阅读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实行有效的数学知识练习。把相应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阅读情境之中,学生知识学习的时候也会拥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跟随阅读的脚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制定合理教学举措和模式,带领学生阅读素养得以加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启发阅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方向。学生拥有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在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阅读。

教师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智力开发提供准备和指引。学生产生浓厚学习欲望的情况下,保证学生进行知识获取的时候也会展现出较强的能力。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爱上阅读,感受阅读学习的精彩和实际内涵。

1.制定问题学习模式,提高学生阅读欲望。教师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完善问题学习模式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制定出真实有趣的问题内容之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情况下也会更好的走进数学学习课堂。比如,针对“比例的基本性质”内容学习时,学生在计算的情况下会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不同,但是比值却相同。这其中蕴含一定的规律,学生把自己发现的规律有效的展现,并通过数学语言进行了表述。然后,教师需要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欲望,这才会实现阅读效果的提升。

2.教师找寻课外数学阅读资源。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是数学知识,也可以是数学历史材料。将其作为重要基础的情况下,将数学概念作为重要背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延伸空间。数学材料当中拥有一定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扎实的掌握数学方法,也会对数学解题技巧有所掌握。比如,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关于负数内容展现出来。学生在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内容之下,借助课外阅读材料提高阅读兴趣。

3.通过激励评价语言,让学生展现出较强的阅读欲望。在阅读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通过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拥有良好阅读行为的时候获得积极评价,这会促使学生阅读劲头逐渐提升,也会在鼓励和表扬中认真学习数学知识。

(二)加强阅读指导,掌握阅读方法技巧

数学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经验性,而且数学语言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畏难的心理。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愿意阅读并学会阅读。

1.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应该认真细致。在判断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因为理解内容不清晰,或者没有正确的阅读造成很多错误出现。只有认真阅读对题的实际内涵意思有所了解,才会有效的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在没有明白题意的情况下进行做题,那么就会出现错误。重点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做题之前没有认真阅读,没有准确的把握题目要求,最终则难以正确完成习题,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不良影响。学生做题之前,应该重点把握阅读题目。从题目的实际要求入手,实现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从根本性角度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完善。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进行初读、细读和精读。初读时主要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细读过程中要着重讨论问题、理解知识;精读的时候让学生产生质疑,并进行相应的询问,主动质疑,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阅读当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保证学生拥有提问的空间和机会。在主动探索之下学生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的背景下,可以实行分组讨论。学生之间共同解决,通过课后查找资料等形式,以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为主。比如,针对“百分数的意义”课程教学时,让学生在初讀过程中了解学习的内容。细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吗?”学生在细读的过程中了解百分数的意义。然后,精读的时候可以进行质疑问难。学生区分分数和百分数,在认真思考之下更好的掌握阅读方法。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