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2021-10-13 02:36赵现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肛门创面病灶

赵现林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 三门峡 472100)

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肛肠科疾病,病程较长,痔疮反复脱出,易丢失黏膜特性,肛周表面形成可移性鳞状上皮,保守治疗已无法解决患者问题,需行手术治疗[1]。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是临床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治疗方式,遵循微创的治疗理念,可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轻术后疼痛,利于术后快速康复[2]。但仍有部分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临床疗效不理想,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二次手术,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且给患者造成一定经济负担。因此,积极寻找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痔动脉结扎悬吊术的172 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3]中混合痔相关诊断标准;(2)接受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3)凝血功能正常;(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肛周脓肿或其他肛周疾病;(2)存在肛门狭窄、肛瘘、肛裂等;(3)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4)既往有肛门手术史或套扎治疗史。172 例混合痔患者中男112例,女60例;年龄38~62岁,平均(49.75±6.18)岁;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22.85±1.13)kg·m-2;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68例,高中45例,高中以上59例。

1.2 临床疗效评估手术1个月后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经痔动脉结扎悬吊手术治疗后,混合痔患者局部疼痛、肛门坠胀、内痔脱出、外痔团块、便血等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创口愈合良好(新生皮肤完全覆盖创面),经肛门镜检查结果显示内痔明显萎缩则判定为有效,反之则无效[4]。

1.3 临床资料收集详细记录患者体质量指数(<24 kg·m-2、≥24 kg·m-2)、病程(<1 a、≥1 a)、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便秘(有、无)、久坐(每天坐的状态超过8 h则判定为久坐)、病灶表现(环状脱出或病灶边界不清、病灶边界清晰且无环状脱出)、疾病分期(一期为大便时肛门出血,颜色鲜红,血量较多,呈点滴状或喷射状,有一定周期性,一般情况下无明显疼痛;二期为除周期性出血症状外,大便时可伴有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复位;三期为大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行走、咳嗽等腹压增加时也可导致痔核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恢复原位,需用手推回;四期为痔核脱出后不能用手推回,出现水肿、坏死、感染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疼痛)、2型糖尿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中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病灶直径、住院时间等资料。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172 例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有效134例(77.91%),无效38例(22.09%)。

2.2 单因素分析无效组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饮酒史、久坐、疾病分期、住院时间与有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便秘、病灶表现、2型糖尿病、病灶直径与有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将上述结果得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对自变量说明赋值(见表2),将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无效赋值为1,有效赋值为0),将表1中比较结果P放宽至<0.2,将符合条件的变量全部纳入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便秘、环状脱出或病灶边界不清、2型糖尿病、病灶直径较长是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主要自变量说明

表3 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是通过选择性结扎供应痔的动脉,促使痔的收缩及脱落,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且可有效解决肛垫下移,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结构,有助于维护肛门功能,减轻术后疼痛[6]。但仍有部分患者组织新生能力较差,影响术后创面愈合,导致疾病复发,降低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172例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有效134例(77.91%),无效38例(22.09%),提示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混合痔患者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因此,积极探索影响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给予对应干预措施,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研究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环状脱出或病灶边界不清、2型糖尿病、病灶直径较长是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如下。(1)便秘患者粪便硬结,排便时易出现用力过度情况,致使肛门皮肤过度扩张,肛门括约肌反复进行舒张、收缩活动,极易撕裂手术部位组织,加重手术部位炎症性水肿,致使组织变脆,降低术后愈合质量,延长手术愈合时间,影响手术效果[7]。临床针对存在便秘的患者,应帮助其制定饮食计划,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指导患者合理运动、采用顺时针手法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必要时合理使用缓泻剂,减轻便秘症状,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条件,提高手术效果。(2)环状脱出或病灶边界不清的混合痔患者手术难度较高,易增加医源性损伤,延长手术时间,同时还可能增加切口感染风险,而感染又可对成纤维细胞产生直接损伤,阻塞毛细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致使创面愈合延迟,降低手术效果[8-9]。临床针对环状脱出或病灶边界不清的混合痔患者应依据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同时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降低感染发生率,以提高手术效果。(3)2型糖尿病属全身代谢系统疾病,可减少患者机体胶原蛋白合成分泌,引发低蛋白血症,抑制手术部位新生血管生成产生,对手术创面愈合产生影响,降低手术效果[10]。临床针对存在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术前积极采取降糖措施,尽可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环境。(4)病灶直径较长的混合痔患者术中剥离、切除组织相对较多,易对患者产生较大损伤,且术后创面缝合较为困难,不利于术后创面愈合,影响手术效果[11-12]。临床针对病灶直径较长的混合痔患者应正确、紧密缝合创缘,使创缘在短期内形成最小限度凝块,为术后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混合痔总体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便秘、环状脱出或病灶边界不清、2型糖尿病、病灶直径较长是混合痔患者痔动脉结扎悬吊术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上述因素,并及时采取对应处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肛门创面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肛门瘙痒不止为哪般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