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生活于教学 汲经验以建构

2021-10-13 17:41莫微佳
考试周刊 2021年71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

莫微佳

摘 要:科学教学生活化目的在于将科学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前备学、课堂展学到课后续学,层层渗透,环环相扣,将实验素材生活化、实践操作生活化、课外作业生活化落到实处。教学生活化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要求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的生长点,选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思维提供感官刺激,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探寻改善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

一、 源起缘生

时代不断发展,科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更为明确——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理想固然美好,但现实令人担忧,实际上我们的科学课正呈现疲态,学生学得疲惫、盲目,教师教得枯燥、乏味。主要原因是我们把科学课上得过于理论化、应试化,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导致目标与现实越来越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观念与学生发展需求有距离。部分教师按部就班,观念传统,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教学过程注重程序化操练,忽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科学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多方考虑,但偏向于提供范例,同时在编排上有一定滞后性。由于地域和班级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局限,使教材无法与所有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

第三,学生能力与学生学习愿望有距离。初中生有其特有的年龄特点,他们渴望通过学习了解世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但他们主动联系知识与生活的能力仍较弱,他们更多地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在兴趣驱动下逐渐发挥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应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使学生获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逐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意识,形成诚实、客观、严谨、理性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因此,科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缩小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使科学教学生活化。

文章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二、 谋理谋略

(一)“何为”教学生活化

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走好基础三步:课前准备—课堂实践—课外拓展。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指把初中科学教学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新课标指引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将其渗透到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且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将所得所学运用于生活。总体来说,科学教学生活化既符合初中科学课程理念,也是增强科学学科魅力和教学活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为何”教学生活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提倡教师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我们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自然事物所需要的整体眼界,为学生提供了解自然界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案例聚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中涉及关于“小孔成像”的知识内容,为了让这个实验与学生生活更贴近,笔者准备了一个小道具:薯片筒。将其改造之后便成了简易的“小孔成像仪”。无独有偶,在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中,笔者再次将薯片筒开发为生活化的实验素材,改造为“气体的惯性”实验道具。

图1 简易小孔成像仪

图2 简易气体惯性演示筒

1. 【行之有效】这两个生活化的改良实验材料易得,现象明显,可操作性较强,且妙趣横生。经课堂检验,当拿出这些道具时,学生们充满了好奇,他们纷纷跃跃欲试,笔者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自己动手制作,这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化该部分知识内容,又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在之后几天看到了学生的反馈作品,教师与学生均能感受到“做中学”的魅力。

好的素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悄然发散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需要充分掌握这些素材,使学生发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和作用,对科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2. 课堂展学——实践操作生活化

【吾之前思】歌德曾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由此可见,学习触发应与兴趣相连,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想象、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法门。

【计上心来】

(1)情境创设——引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经历过的身边事物来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思考,最终达到既学习科学新知识,又解决科学实际问题的目的。

例如:讲到大气压时,可将课堂情境设计成一个“大气压之旅”;講到地震时,可以引入一系列地震视频片段,为课堂营造一种地震情境,并进行现场演习。

(2)合作探究——践

教师可将课前采集到的生活化实验素材用于课堂,开发成可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资源,为学生创造课堂实践的机会,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讲到月食、日食时,学生可在小组内利用乒乓球、篮球、橘子等圆形物体进行探究,找出日地月之间的关系;讲到速度时,可让每小组选择2辆有动力的不同快慢的玩具小车A和B。在组内讨论如何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比较两辆车的运动快慢。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