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

2021-10-18 00:57潘雪松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低年级数学

潘雪松

摘 要:只有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进行合理的构建,才能够确保学生展开高效且可行的学习,基于此,相关学者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受到新课改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数学这门学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此,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提出几点思考,目的即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意识

结合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具体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将重点放置在培养的手段上,但是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需要根据当下学生年龄与认知理解能力展开综合培养,并在情境下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氛围,使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表现形式

(一)发现问题

在构建主义中,知识既是一种假设,也是一种解释。所以,当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首先要做到即帮助学生掌握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感受与学习数学知识。

(二)提出问题

相比于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便表明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单纯地培养创造思维,也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终身学习。基于此,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自主提出问题,并在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收集信息,进而找到每个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解决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解决问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问题的本身能够进一步被学生明确,通过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思维都能够得到培养与提升。同时,通过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信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并促使学生思维系统的完善,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条件。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值得注意的内容

首先,若想确保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得以顺利实施,务必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上,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还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学会借助形象、具体的语言与教学用具向学生传播数学知识,遵循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特点,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下参与到学习。

最后,教师要意识到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特性,结合此阶段学生年龄、经验、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特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优势,让自身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路上的引导者与点拨者,让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发挥,特别是学生在处理分歧、疑问、归纳与总结等内容上,及时发挥教师的辅助功能,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意识到数学这一学科的趣味性,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建议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需要打破教条式,进一步对其予以深化,所以,可以让数学知识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中认识到情境的重要性。

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初步认识”中,便可以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展开学习。首先,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向学生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学生此时齐声回答:“长方形。”紧接着教师提问:“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答:“有4个直角,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也相等。”进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题型:如,下面图中能和已知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是哪个?

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来对其进行验证。通过此操作,教学情境顺利产生。学生利用合理的学习用具来制作长方形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情境问题来提出问题。此时,学生虽然已经了解了长方形边与角的特征,但是却只停留在书面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解决问题才是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制作长方形时,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边不直、角不是直角、对边不等问题。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便是对原有知识具体化的过程,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自身的认知能力也存在不一,此时,教师要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信,获得满足感,以此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构建问题情境,培养发散思维

倘若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足,势必会影响学生转化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若想真正提升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为其构建可行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在学习有关“三角的分类”知识时,多数教师会采取一般提问方式,即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三角模型,让学生按边或者角进行分类,并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但是综合来讲,此情境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借助发散思维便能将教师所提出的新问题予以同化,忽视了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知识的构建。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初始环节,让学生围绕“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什么角?”这一问题展开思考,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对锐角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知,面对此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策略知识,让学生展开思考与尝试,有的学生借助铅笔搭建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推理,得知一个直角、一个钝角或者两个钝角的情况下,便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从中得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而提高。另外,在发散思维的培养下,学生的思维敏感性也会被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关键所在。

(三)调用元认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所谓元认知,即让学生借助认知主体来对自身的认知活动予以间接性的改善。换言之,在自身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反省与加工。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形成怀疑的习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如,在学习“退位减法横式计算”中,教师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进行横式计算,并向学生提问“有什么好方法吗?”由于小学低年级學生的内部语言发育不健全,想到什么便会脱口而出,有的学生说:“可以先减十位,再减个位。”随后,教师询问此方法是否可行。在此问题的依托下,学生的元认知得到激发,并在实际计算下进行验证,学生发现如果先将十位减去,个位会出现减不下去的情况。这一问题的形成,学生不仅能发现算理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强化学生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教师借助调用元认知,不仅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数学问题意识。

结束语

总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至关重要。然而,各位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此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为学生创设趣味且价值含量高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到解题问题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崔仁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46-147.

[2]张红兵.浅谈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159-160.

[3]胡晔.创新方法提升能力——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提升策略[J].名师在线,2019(31):58-59.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低年级数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