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安庆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2021-10-21 02:47王军伟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9期
关键词:桐城市太湖县安庆市

王军伟

(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地方,是过去、现在、未来都需要研究、保护的对象。对生态环境进行研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1]。生态环境评价是按照所选取的指标或者因子进行质量判断,因而对研究的区间进行评价,以便为决策提供支撑[2]。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因其特点决定了其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所以需要能够解决数据量大,时效性差,手段、技术落后,精度不高、复杂性大等问题的技术手段。而GIS作为一门计算机科学与地学、环境学等多门学科联系的交叉性学科,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3]。目前学术界对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研究主要是采用GIS技术,构建起评价指标体系[4-11],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北岸,生态类型复杂多样,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为了掌握安庆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基于GIS对安庆市进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可以为安庆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结果,为安庆市及下辖各县(市)、区生态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直观的分析资料和决策支持,为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规划[12]。

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N29°47′~31°16′,E115°45′~117°44′,是皖西南重要的沿江城市。位于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山地、丘陵和平原。辖区内有7县(县级市)3区,至2018年底总面积有13589.99km2,其中市辖区面积821km2。另外,安庆的地貌非常丰富,以低山丘陵为最多。本文中所使用的安庆市数据主要是2019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庆市2019统计年鉴》以及综合林业、水文、农业等多部门公布的数据和专题地图数据。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为了评价安庆市的生态环境需要建立社会(B1)、经济(B2)、自然准则层(B3),在社会层面,选取的指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卫生技术人员,都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反映安庆市各县区的社会发展情况,人民健康保障技术人员和人口的出生与死亡率,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在经济层面,选取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安庆市各县区经济总量水平,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个指标则从人均的角度来反映地区的经济水平,其间又可以看出地区发展与人均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较好地反映经济指标;在自然层面,选取农用化肥使用量、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其中森林覆盖率作为一条生态红线,可以在人口、土地、环境、安全“四条底线”之外更好地展现生态质量情况,耕地面积可以反映各区县的农业生产能力,能够有效看出地区的资源压力情况,农用化肥使用量是一个逆向指标,对于进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具有指标意义,同时在减量增效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2 指标标准化

由于属性数据都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存储的,而这些数据又都有自身一定的量纲和数量级,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本文通过极差变换公式进行处理。然后标准化数据乘以10,以便于观察。

2.3 确定指标权重

2.3.1 构建判断矩阵

本文使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在构建判断矩阵时,逐一比较2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再按照规定的标度进行定量表示,常用的是1~9的标度。以社会(B1)对应的3个指标为例,X1、X2、X3分别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卫生技术人员。

2.3.2 层次单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得到的各个因子之间的重要程度,需要进行层次单排序,通过计算权重值,权重的确定可以用Excel来计算。将判断矩阵的各行向量进行几何平均,归一化,得到的行向量就是权重向量:

(1)

式中,Wi为特征向量;n为几个指标;i、j为矩阵的行列号;k为某一列。

(2)

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一致性检验:

(3)

表1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由公式(1)可以求出社会系统(B1)的3个指标特征向量,如表2所示。

表2 社会指标权重

利用公式(2)计算CR=0.017591<0.1,说明该矩阵有一致性。

2.3.3 层次总排序

通过上述方法依次计算出每一个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再利用层次单排序,计算出本层次的所有的权重值。如表3所示。

表3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表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结论,把安庆市的综合指数属性数据输入到GIS中,对生态环境综合情况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安庆市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为了直观地表达,对属于同一指标类的数据进行重分类,得到安庆市城市生态环境情况等级分布图,如图1所示。

图1 安庆市2018年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图

本文通过综合指数大小对安庆市进行分区,分为优质区、良好区、一般区、较差区4级。由图1可知,安庆市优质区主要分布在安庆市市辖区和怀宁县,良好区主要分布在桐城市和潜山县,一般区主要集中在太湖县和望江县,而较差区则在宿松县和岳西县居多。根据ArcGIS软件计算出每一个区域的占比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安庆市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占比

安庆市为坚决打好生态环境攻坚战,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持建设生态强市,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利用与污染防治水平。安庆市市辖区和怀宁县在生态环境方面做出多方努力,其中怀宁县在2018年推进“三石”企业整治、工业燃煤锅炉淘汰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林长制”、“河长制”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2%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持续优化。良好区与一般区主要分布在潜山县、桐城市、太湖县、望江县。桐城市实行“林长制”,以增绿增效、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富民和市内道路实现绿色文化长廊建设作为4大系统工程,在2018年底开始实施,已完成树林种植133.33hm2、修复退化森林400hm2、封山育林533.33hm2,完成G206城区段绿色经济长廊建设工程,争创省级森林城镇、省级森林村庄的结果。较差区主要分布在岳西县、宿松县,因此针对这些地方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次研究主要运用了层次分析法、重分类、可视化表达和统计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是安庆市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应用研究,选取的资料是安庆市的社会、经济、自然部分,共9个指标,通过仔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从评价结果综合来说,安庆市整体生态环境偏好,安庆市2018年优质区主要分布在安庆市市辖区和怀宁县,占比15%,这是安庆市近年来建设生态强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成果。

良好区与一般区主要分布在潜山县、桐城市、太湖县、望江县,共占比50%,表明桐城市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实效。望江县、潜山县、太湖县以生态文明创建为引领,努力提升了县域的环保水平。

较差区主要分布在岳西县、宿松县,占比35%,因此为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

4.2 建议

综合而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继续加强城市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产业的效率与转型升级。可以发展一批绿色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建立产业体系。

加大对生态环境利用与保护的资金投入,采取灵活、重点扶持的政策,对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的地区进行保护,如太湖县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尽力发展旅游业,宿松县人口众多,可以着力发展劳动力聚集型的服装、电子产业。最大限度地保证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序、持续推进,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最大保障。

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提升居民环境参与感。当前民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也在提高,但是对于环保知识和意识相对缺乏,可以通过宣传车、发起环保倡议书等形式来大力普及环保知识,从而加强环境意识。

猜你喜欢
桐城市太湖县安庆市
我想养一只猫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安庆市水产路桥梁设计方案研究
十年辛苦不寻常:记安庆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殷成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