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构成研究

2021-10-22 14:22王艳陶李钟国
安徽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嵌入式设施养老

王艳陶,李钟国

(1.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2.韩国启明大学,韩国 大邱 42601)

1 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期(1949年~1957年)出生的人口开始步入老龄阶段,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少子化现象,养老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广东省2012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年底广东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千万。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我国出现了特有的“421”和“42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弥补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因为体量的轻巧解决了机构养老用地难的问题。广州外国语大学刘春燕博士对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作了详细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养老模式非常受老人欢迎。在此背景下政府也积极引导和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

为了积极应对“银发浪潮”,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工作,一方面加强养老机构的设立,缓解养老服务供给与需要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以社区为支撑,全面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016年广东省民政局和广东省发改委共同出台《广东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规定广东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必须根据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需采用各种手段构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从开始强调机构养老到强调居家养老的战略转型,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确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转变,全国各地不断增加社区养老的设施与服务建设。经过4年多的实践,社区养老设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多养老设施在嵌入社区时遇到了“邻避”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广东省以各种方式积极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的建设,促进融合发展。2019年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通过八个方面二十七条措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其中一方面就是支持融合发展。

2 “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的特征与优势

2.1 “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特征

“嵌入式”社区养老是机构养老和居家养的补充和整合,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多元运作方式为理念,整合社区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是较为理想的社会化养老平台。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亲情的陪伴下原居安老。

①从建筑选址上看,“嵌入式”养老服务能与社区紧密结合,建筑从属于社区,能做到服务上的嵌入,利于老年人和家庭及长期生活的社会环境相衔接。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也比较符合中国城市化特征,中国城市人口密度高,尤其是老旧小区人口密度更高,养老设施能嵌入到社区内部,既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解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充分借助社区低龄老年人及社区其他家庭人力资源进行养老互助。

②从功能上“嵌入式”养老设施在原来社区日间照料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增添了短期或日托以及上门服务等。

2.2 “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

2.2.1 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规模小,可以充分利用社区闲置资源

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可以依附于社区物业等社区闲置的空间改建而成,“嵌入式”养老设施普遍存在规模小的特点,具有小型化优势,所以前期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少,在管理与运营方面也相对简单,管理维度也相应下降,容易推广。有利于提高社区内闲置用地或建筑利用率。

2.2.2 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情感优势

老年人普遍空闲时间多,生活较为单一,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陪伴老人,老人从生活上需要照料,从精神情感上孤独,而“嵌入式”养老设施能够提供家门口的服务,老人可以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相关服务,尽享天伦之乐。社区养老模式是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服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且大多数老人愿意就近获取“家门口”的社区服务,根据相关调查显示80%的老人愿意选择社区养老。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高福利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也是主体。“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整合社区内部及社区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既可以提供机构入住养老服务,又可以提供入户养老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二者的优势。

2.2.3 低成本且功能多元的优势

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主张结合社区内部以及社区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既可以提供机构入住养老服务,又可以提供入户养老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的优势,能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低成本的养老模式,“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弥补了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功能的不足。

总之,嵌入式养老模式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小规模、运营效率高、专业化、政策支持、居住理念与建筑理念协调等优势,既能让老人感到高效率和较专业的养老服务,也可以充分尊重其传统家庭观念。

3 “嵌入式”养老设施邻避现象的原因

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推动社区养老模式,虽然政策推动养老模式的重心转向社区,并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详细的指引,但是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却遇到各种困难,时常遭到社区内部居民的抵制。居民抵制的原因及邻避的因素:①担心居住环境受影响,居民担心在社区中建设养老院,就会抢占公共空间,还会有人生病、有人离开人世,影响居住环境;②担心社区安全问题,开设养老院会使社区出入人口复杂,对于小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③担心影响房价,居住环境不好会导致房价、租金等价格下降。基于这些因素使社区养老设施陷入“一建就闹,一闹就停”的邻避困境,最终建设无处落地。例如:广州市某小区建设名为“智汇坊”的社区长者照料中心,因为业主的反对,就一直处于停工状态。

由于一方面是社区养老服务在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加剧,另一方面是社区居民面对即将建在家门口的养老设施的拒绝。因此,作为居家养老的最主要补充形式,“嵌入式”社区养老设施既要保证方便养老,也要兼顾好社区居民的利益与感受。

虽然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社区养老设施有很好的实践规划与设计经验,但因社会体制、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差异,并不太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基于此探讨社区养老设施如何从“嵌入”到“融入”,无疑是一个解困的途经。

4 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破解邻避现象的途径

充分利用社区已有资源,增强社区中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淡化居民对社区增加养老服务功能的意识。

城市社区中人口密度比较大,面积紧凑,安排专业的大面积养老设施很困难,社区居民对独立建设的养老设施的抵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养老设施部分功能进行剥离,融合到社区公共设施中,淡化居民对社区增加养老服务功能的意识,使养老设施部分功能融合到社区公共设施中,实现养老设施与社区设施资源融合。

4.1 功能的集约融合

养老设施与社区幼儿园、物业中心、社区医院等设施进行功能的集约融合,是“嵌入式”养老设施“融入”社区的一个途径。

新建社区应对养老设施做好布局规划,充分考虑社区资源的集约,功能的复合,这即可以缓解社区用地面积紧张,也提高设施使用率。老旧社区在嵌入养老设施以服务居家养老群体为主体,同时服务更多居民群体为主要目标,建设既能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又能面向社区全体人群开放的新型养老服务设施,可以实现服务资源共享,代际融合。

老旧小区老年人口密度大,嵌入养老设施时适合的场地很少,很难满足养老设施的集中供给,社区内可建立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将社区内居家服务、养老驿站、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社区医院、物业中心等社区其他公共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资源服务整合体,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身体需求和心理需求找到最适合的机构为自己服务。

日间照料是养老服务中心最主要的照护机构,参照《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第5.1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布置分为生活用房、文娱与健身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辅助用房等(见图1)。各功能空间中,属于老人专用的空间如:居室照料单元、护理站、休息室、康复训练室、心理疏导室等空间不适合与其他空间复合。绿色虚线范围内如: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医疗保健室、办公室、厨房、室外活动场地等专用性不强的空间,可以考虑空间共享。另外,蓝色虚线框内如:餐厅、棋牌室、健身房等空间虽然不适合与幼儿空间进行复合,但是可以考虑面向社区其他居民开放,促进养老设施融入到社区内部。

图1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布置图

图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布置图

4.1.1 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医院的集约融合

通过日间照料中心功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对比,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基本覆盖日间照料中心的保健与康复功能,所以日间照料中心如果毗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功能,实现资源集约。

4.1.2 日间照料中心与物业的集约融合

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可以充分利用物业平台,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推送各项养老服务,物业介入养老服务的供给,具备一定的地缘优势,可以让养老设施尽快的“融入”社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人的养老诉求日益多元化。通过物业收集社区老年人个人信息、服务需求信息等,并与其他社区机构或平台打通信息,构建完整的数据库和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社区养老与医疗机构的对接,对老人的各项医疗及需求进行统一化管理和协调。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后,各种APP的运用及线上购物,加快了老年人的触网速度,这也是对老龄群体服务供给的智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探索“互联网+社区养老”的服务能给社区老年人带来极大的便捷。“互联网+社区养老”的形式将是当前“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的新突破。

4.2 养老设施户外活动空间与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集约融合

社区养老设施除了与社区公共设施进行功能的集约促进与社区居民的融合,还可以通过共享养老设施活动空间促进与社区居民的融合。这里讨论的公共空间不仅包括建筑内部的公共活动空间,也包括外部用于老年活动的室外活动空间。基于对以广州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社区开展的调查,发现大量养老设施在基地环境、建筑界面、室内布局等三个层次存在阻碍社区融合的空间设计问题。克服这些问题是促进养老设施活动空间与社区居民进行融合的重要工作。

对于养老设施建筑内部的专属空间与可融合的空间进行区域划分。专属空间可以设施单独的出入口,单独的活动区域,必要时也可以设置出入阻碍,防止走失情况的发生,对于共享的公共空间不再单独为老人设置出入口。设施内面向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出入口,不设围墙或设置隐形围墙,养老设施的室外活动空间尽量向社区居民开放,不与社区内的环境进行隔离,总之通过一系列举措促使“嵌入式”养老设施与社区的融合。

4.3 扩大“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功能服务范围,使社区居民共同受益,化解邻避困境

社区养老设施在嵌入社区时注重养老服务功能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扩大服务范围。除了服务老年群体外同时服务更多的社区居民,创新建设一种向社区全人群开放的类型分时服务设施,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

“嵌入式”养老设施可以强调不同人群对同一空间的分时利用。养老设施中的公共空间、健身房、棋牌室、餐厅等功能空间对社区其他年龄的居民来说也是较好的服务资源。老年人群和其他年龄群体间的日常生活轨迹有一定的差异,具备了分时利用的可能性,比如工作日上班时间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下班时间及周末可以为社区其他居民提供服务。“集约融合型”养老设施部分功能向社区其他居民开放,扩大社区服务群体,消除代际矛盾,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实现社区融合,同时还可以摆脱运营困境。社区居民享受了益处,养老设施自然能很好地融入社区,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养老设施在嵌入社区时遇到的邻避现象。通过扩大服务功能范围,最终社区全体居民利益实现最大化,从而使养老设施真正地融入到社区中。

5 结论

在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的现实背景下,“嵌入式”养老设施在进入社区时遇到了资源紧张及邻避现象,采用资源集约、功能融合的方法,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能切实服务老年人的原居养老,同时扩大服务范围让社区居民受益,提高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全体成员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的出现是养老服务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养老体系未来的发展重点。在全面推进社区养老模式过程中,“集约融合型”设计既可以提高养老设施空间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代际融合,又能实现从“嵌入”社区到“融入”社区的转变,是解决邻避问题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嵌入式设施养老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养老更无忧了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研究
嵌入式组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
“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设计
AItera推出Nios II系列软核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