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目庐书目丛钞》书目考辨

2021-10-23 06:58苏金侠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抄本张氏书目

苏金侠

(山东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张鉴祥(1893—1972),字镜夫,青岛著名藏书家。王鹏《千目庐钩沉》、李艳秋《张镜夫及其千目庐藏书》对其生平事迹和藏书成就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文自《千目庐书目丛钞》(以下简称“《丛钞》”)切入,着力探究其藏书的风格和特点。

一、《丛钞》基本信息

“千目庐”是张鉴祥先生给自己藏书楼起的名字,《丛钞》为其藏书抄本中的自抄本,现藏于山东大学图书馆,“千目庐书目中……有60种镜夫先生自抄本,系摘自书刊中者,我馆装作三函,名曰《千目庐书目丛钞》”[1]。第一函25册,第二函21册,第三函14册。其中的“自抄本”除“摘自书刊中”外,亦包含张镜夫先生手抄书目、收藏书目和境外书目等。以下,笔者就针对《丛钞》中部分书目的来源及相关信息作一简单追溯。

表1 《千目庐书目丛钞》第一函书目信息

续表1

表2 《千目庐书目丛钞》第二函书目信息

续表2

表3 《千目庐书目丛钞》第三函书目信息

二、《丛钞》藏书特点

(一)版心信息类型不同

一种是版心下方有“古介国大台山庄张氏,月象鹤龟菊书六友堂”字样。其中,“古介国”指今天的胶州,“古介国大台山庄”是张氏对自己籍贯的指称,“月象鹤龟菊书六友堂”则是张氏书斋的雅号。《丛钞》中有31册书目的版心刻有这两行字。一种是版心下方有“胶州张鉴祥手写本,千目庐藏书楼雕版”字样,标明书的版本性质和出版单位。《丛钞》中有9册书目的版心刻有这两行字。一种是版心无字,读者无法从版心中获得任何信息。《丛钞》中有20册书目即为此种。

(二)书目介绍有详有略

张鉴祥对于其所藏书目的介绍详略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按语之中。有些书通篇不见任何介绍性文字或者按语;有些只是对书目的介绍,并未添加按语;有些书则除了介绍书目内容外还附带按语。按语内容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对书籍和作者生平的介绍。如《颙园诗话简明书目》中记录的每部书下都有张氏对该书的介绍,内容一般是标明作者,间或介绍作者生平。《丛钞》中记录的书目中亦杂有作者评语,内容为对该书的介绍或者是评价,如第1函第3册“《春在堂全书录要》,一卷,俞樾编”中张氏对“《诸子平议》三十五卷”的介绍。一种是点明书籍的特殊性或重要性。如《崇文书局汇刻书》《江南制造局翻译各种西书价目》《制造局翻刻各种书籍》后,有“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之官书局书目汇编无此二家,今特录”,这也突出了其书目在保存文献方面的作用。一种记录其抄录该书时的情形。读有用楼抄本《诸暨图书馆目录医家类》和《鄞县县立图书馆书目子部医家类》有相似的按语:“己卯胶州张镜夫抄写,时在冬日伤右手中指,字草劣不堪。”第三函《书钞阁行箧书目》(下)有以下按语:

丙子清明后九日,故都有人假我周季贶先生书目二册。喜极,乃亟录副,匆匆邮还,未及详校,因限日短迫也。……季贶嗜书,藏多善本,身后悉数赐其甥冒鹤亭(广生),约十余万卷,法宋贤井公、晁氏之意,物赠予所好者。光绪,冒氏家遭毁,琳琅万卷俱为灭烬。《周氏遗书》只字不存,呜呼惨矣。丙子冬腊十七日夜半,胶州张镜夫谨跋于青岛千目庐。

按语说明了张鉴祥先生抄录周星诒先生藏书《书钞阁行篋书目》的情况,也写出对周先生的藏书赠予其外甥冒鹤亭后遭到火灾的惋惜。由此可见,张鉴祥先生的按语有些具有学术性,有些则是非常生活化的表述。

(三)抄本形式不尽相同

书目中有很多手抄本,但其形式却不尽相同。有些是作者直接自不同的书刊抄录,《丛钞》中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有些则是转抄本,如朱竹垞藏书《潜采堂宋金元人集目》,末有“嘉庆丙子春分长洲赵光照手录,民国二十三年立秋前十日,胶州张鉴祥手录自古学汇刊”,表明该书实为转录自赵光照所抄录版本。

三、《丛钞》来源

书目中有一部分为张先生摘自报刊杂志和其他书籍。据统计,其摘自报刊杂志中的书目有17种。这是因为其移居青岛后,曾“订阅全国新文化刊物”[2]。来自报刊杂志的部分即摘自其订阅的新文化刊物中,主要包括《国粹学报》《青鹤》,还有《浙江图书馆报》《山东省立图书馆季刊》和《正风半月刊》。摘自书籍中的约有20种,这部分多是从书籍中有选择地摘抄部分目录,很少全书照抄。

其摘自书刊中的书目多为转录、辑合之作。其中转录之书,如第三函所录黄孝纾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纪略》,即张鉴祥将黄氏文章中的内容转录,其中包括“纪建筑、纪藏书原始、宋元善本书存目、抄本书目摘要、前人批校本书目摘要、刘氏家刻丛书存目、纪明集部之珍本、杂记”。其后还附有《南浔刘氏嘉业堂刻书目录》,亦标明是“张鉴祥辑”。

辑录之书则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当时的报刊中辑出,如第一函中的“《通州博物馆徵先辈诗文集目录》,一卷”,便是摘自《国粹学报》1908年第7期,原题为《通州博物馆徵先辈诗文集书画及金石古器目录》,张氏根据所录内容亦对题目作了更改。一种则是从书目志中抄出,这从张鉴祥的部分按语中可以看出,如在许啸庐《海州书目志》中,他的按语为“右许啸庐《海州书目志》,予抄自《国粹学报书目志》,外尚有‘美术志’,分金石、碑版、钟鼎彝器、名人字画、名人画像印章印谱、绣织、瓷器诸部,采录宏博,著载精详,暇当抄一副本编于金石目录中……甲戌三月张鉴祥记”。再如其所录《敦煌石室遗书题跋》最后,有“丙子春假王叙仰《国粹学报》,读之,内有《敦煌失书罗氏题跋》,急令马生抄写副本,越三日,抄成。予详校一遍。呜呼,国宝外流,永无返期,不禁愔然涕零。三月廿三日胶州张镜夫志”,亦是抄录自当时《国粹学报》1910年第6卷的第2、3、8期发表的邓实《敦煌石室遗书》。对于这些辑录的部分,有些张氏在按语中明确提出摘录自某书目,如上述所述《海州书目志》和《敦煌石室遗书题跋》,有些则没有标明。

除上述转抄自书刊中的书外,《丛钞》中还有张鉴祥自己撰写、编制的书目,如《即墨县艺文志稿》二卷、《增修胶县艺文志》一卷;另有朋友寄送给自己后亲自手抄的书目,如其在《书钞阁行箧书目》跋中言此书为其朋友瑞安陈绳甫所寄。此外,书目中还有对当时出版新书的记录,如张元济所藏《嘉郡先哲遗著海盐人别录》,即是1946年上海合众图书馆出版的新书,该书是潘景郑所编《海盐张氏涉园藏书目录》中的第二卷“海盐先哲著述”部分。

对于所录日本书目,由于张鉴祥并没有标明作者信息、出版信息,也无按语,所以今天核实起来相对困难,如《皇国旧印本聚珍版书目》和《玉严堂藏书目》。国内书目亦有这种情况,如《长溪艺文志》《献县艺文志》和《福建艺文志》(史部目录类)皆没有明确信息,这给后世的研究带来一些障碍。此外,《书目举要》的作者实际上是周贞亮、李之鼎,而张鉴祥误作为“杨守敬、李之鼎”,大约是因为杨守敬、李之鼎合写过《书目丛要》,《书目举要》和《书目丛要》书名相近,故造成此错误。还有些书目名称和原书不合,如其所著录王重民《老子考总目》实为王重民《老子考》,庄述祖《历代载籍足徵录》实为《载籍足徵录》,《罗叔蕴先生著述总目》实为《罗雪堂著述总目》。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丛钞》依然体现了张鉴祥的藏书特点,并在保存文献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谓瑕不掩瑜。同时,由于其所转引的原始文献中部分是民国期刊,对于我们研究相应的学术旨向,亦有一定的意义。

注释:

① 据刘绍唐《民国人物小传》(第6册),“颙庵(王融)精于艺事,诗词、书法、篆刻俱负时誉……尝于广州越秀山麓筑‘颙园’,以为论文谈艺之所……所蓄清代诗文集在二千种以上,盖欲仿陈石遗《元诗纪事》、陈田《明诗纪事》,勒成《清诗纪事》一书,属稿时先为诗话,以防舛误,思续前修之业,成一家之言,久之积稿盈尺,如皋冒广生(鹤亭)劝其刊布,遂将《颙园诗话》按日在香港《中兴报》发表,原稿体例于姓氏、爵里后,先列各家评语、诗话、笔记,次列自作诗话,又次列所选诸诗,其登于报章者仅为自作诗话,所选诸诗,仍存其目于诗话之后,盖即《清诗纪事》之长篇也。”

② 据刘咸炘《推十书增补全本》(丁辑第2册),“《载籍足徵录》,一卷,庄述祖。条六艺篇目,据《七略》而考其源流,每条末必云写为若干卷,盖其写经之最录也。末附《汲冢书》篇目……题曰历代载籍,首标汉字,注曰艺文志七略别录,盖未完之稿也。其分写《周书》及辑《乐记》,惜不传。论《韩诗外传》尤允。”

③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民国嘉定续志卷十二》艺文志“史部目录类”著有《王氏艺文目》。下有小字:“王其康著。自叙言‘自辛亥、壬子间,留心前贤著录及郡、州、县志者,有涉先世著作者,钞录一编,仿朱检讨《经义考》例,辑成《王氏艺文志》’等语。未成书而卒。其康,字紫躔,鸣盛玄孙,元和学诸生,其子元增将所定书目刊入《先泽残存》中。”

④ 据汪家熔《中国近现代出版家列传》之《张元济》,“多年搜集的明清抄刻之嘉兴府先哲著述476部1822册,海盐先哲著述355部1115册,海盐张氏先人著述之书和刊刻之书、评校之书、藏弆之书等104部856册及石墨、图卷等捐赠予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1946年合众图书馆请潘景郑编《海盐张氏涉园藏书目录》,即是根据张元济先生收集的嘉郡先哲遗书遗著所编目录。

⑤ 1933—1935年,刘承幹在《青鹤》杂志1933年第1卷第12、14、16、18、20、22、24期,第3卷第4、6期,发表了《嘉业堂藏书提要》第(一)和第(十)。1933年第7卷第2期的《时论撮》中载:“《青鹤》杂志第一卷第十三四期,二十二年五六月出版。取嘉业堂所藏珍本书籍,各著录著者版本及其序跋,并为提要,按期续刊十三四期局著录者凡十种云。”

⑥ 据盛广智等主编《中国古今工具书大辞典》,“此是记录关于南京地区文献的图书和杂志论文编的一种书目。每书著录书名、卷数和著者时代、姓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排列;杂志论文,则列出文章题目、作者和杂志名称卷期。分方志、史、子、集、图五部分排列。有1957年南京博物馆油印本”。

⑦ 实为《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清陈洙据江南制造局附属翻译书馆初稿订补编辑。

⑧ 据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日本丹波元简编。成书于日本宽政七年(1795)。本书将聿修堂所藏医书逐一载列,共录书目九百八十五部,分本草、医经、伤寒、脉书、证治、五官、养生、丛书等类项,反映中医药学对日本的深远影响。现存日本抄本,藏于中国中医研究综合图书馆”。此处的“丹波元简”即多纪元简。

⑨ 据刘廷銮、孙家兰《山东明清进士通览》(清代卷),“(王钺)兄锳,顺治进士,左布政使。子中一进士(沛思)、两举人(沛憻、沛恂)”。

⑩ 据王朋《千目庐钩沉》中的《书钞阁行箧书目跋》,“是冬(1932年)十二月,瑞安陈绳甫先生寄抄本一部……于是研朱详校一过。”

猜你喜欢
抄本张氏书目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姑妇曲》校补四十六则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