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时应用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分析

2021-10-23 08:06魏小鲤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医院江西赣州3422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通路麻醉神经

魏小鲤(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医院,江西 赣州 342200)

甲状腺属于人体浅表软组织器官,任何年龄阶段均有可能会发病[1]。根据国际癌症学会的数据显示[2],近些年来全球发生与甲状腺相关的疾病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大约在19%-67%左右),包含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其中甲状腺肿瘤成为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肿瘤疾病之一。对于病情严重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上在治疗时仍然以手术为首选方式[3]。现阶段,临床上在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可选用颈神经通路阻滞方式或是颈浅丛阻滞方式,来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而不同的神经阻滞方式所获得效果也有所不同[4]。因此,本文主要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后,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析,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甲状腺患者(n=40),按随着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20,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男患者5例(25%)、女患者15例(75%);年龄范围在35-75岁,平均(53.64±2.82)岁。观察组(n=20,手术中采用超声下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男患者7例(35%)、女患者13例(65%);年龄范围在35-74岁,平均(53.67±2.7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占比、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其上肢静脉,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脉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等。同时给予患者咪达唑仑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待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将麻醉机接通,对患者行机械通气。

对照组术中行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观察组术中行超声下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①术中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将患者的颈后部稍微抬高,并使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常规下坡度穿刺皮肤。②从患者的颈根部以横断位放置高频线阵探头(50mm),开始进行探查,扫描深度为4cm、聚焦位置为3cm。③待查找患者的第7颈椎(C7)横突后,则需把探头向患者的头侧滑动,依次查到第4颈椎(C4)横突与C4神经根。④患者的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浅层间找出神经通路,然后将长度为50mm、型号为20G的短斜面针,以水平面外技术的超声引导下进针;待确定针尖位置处于患者神经通路内,且回抽无血后,向患者注射麻醉药物;同时在超声下对药液的扩散情况进行观察。⑤将患者的头部向内侧转动之后,对患者的另一侧同样的方式完成操作。

1.3 观察指标(1)镇痛效果评估:采用VSA评分量表[5]对两组患者的阻滞前(T1)、阻滞后(T2)、术后1h、术后8h、术后24h镇痛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得分越低表明镇痛效果越佳。(2)镇静效果评估:采用Ramsay评分表[6]对两组患者术后1h、术后8h、术后24h镇静效果进行评价,总分6分,①1分:烦躁不安;②2分:安静、配合;③3分:嗜睡,配合度较差;④4分,处于睡眠状态,可叫醒;⑤处于睡眠状态,刺激后反应迟钝;⑥6分:处于睡眠状态,不能唤醒。镇静不足1分、镇静恰当2-4分、5-6分镇静过度。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T2、术后1h、术后8h、术后24h镇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前者均明显低于后者(P<0.05)。

表1 对比两组镇痛效果(±s,分)

表1 对比两组镇痛效果(±s,分)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T2、术后1h、术后8h、术后24h镇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对比两组镇静效果(±s,分)

表2 对比两组镇静效果(±s,分)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类内分泌系统疾病,疾病种类较多,且不同的疾病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在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优先考虑药物或是其他方式,治疗原则为不损伤患者的甲状腺功能[7]。但是,对于病情反复发作或是恶化的甲状腺患者,临床上在治疗时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常见的麻醉方法为颈丛神经阻滞,具有术后易唤醒、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它主要将局麻药物注入到患者颈丛神经周围,以此来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8]。但是该麻醉方法容易发生镇痛不全、术中牵拉反应、体位不适等多种不足之处。因此,临床还需进一步为甲状腺手术患者探索一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麻醉方法。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侧颈神经通路阻滞后,其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分析为:①在采用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麻醉方式中,患者的颈神经通路与膈、喉返神经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当麻醉扩散后,不会对患者膈与喉返神经造成损伤;同时,麻醉药物还能扩散到患者的颈深处,以此来获得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9]。②由于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麻醉方式,需要定位在患者的双层筋膜间狭长潜在的腔隙中,所以必须要在超声引导下才能完成,这不仅能明确穿刺目标为筋膜间隙,减小对患者神经造成损伤的风险,可保证患者的安全性、提高阻滞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操作下的舒适度[10]。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能获得良好效果,保证为患者术中与术后提高安全、有效的镇痛镇静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通路麻醉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神经”病友
SphK/S1P信号通路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