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榜样育人模式探析

2021-10-25 01:15冯蕾
红豆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大学生

【摘要】高校朋辈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被认同、接受、号召、感染和效仿的精神品质,在引领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感染性和广泛性。高校应坚持把选树榜样、培育榜样、宣传榜样、争当榜样作为榜样育人重要抓手,从点→线→面→体,选树榜样群体、宣扬榜样精神、深化榜样效应,坚持系统思维,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朋辈榜样育人模式。

【关键词】朋辈榜样;大学生;育人模式

“榜样”,有模范、典范、先进典型之意,具有“价值标杆”、“思想灯塔”和“精神良药”的作用。在高校,相较于其他领域、阶层,活跃于生活学习圈内的朋辈榜样更为直观鲜活,相较于传统光环人物,他们有着更强的熟知度、认可度、示范性和激励性,在引领普通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辐射力与生命力。

“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背景下,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人在一起关注共同的问题、分享信息和观念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1]。高校“朋辈榜样教育”是由教育主体选取承载和传播校園先进文化、围绕在普通大学生周围可亲可敬、可爱可学的优秀大学生作为榜样群体,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榜样群体分享信息、互通观念、传授技能,引导大学生见贤思齐,通过自我建构和自主“生成”,形成与榜样人格范式、精神品质、行为准则相对应自我的过程。

一、点→线,榜样群体的组建培养

“朋辈榜样教育”渗透性强、感染力足且广泛持久,榜样群体综合素养直接影响朋辈教育效应,因此,榜样的选树是构建朋辈榜样育人体系的前提。朋辈榜样队伍的选树应严格把握准入门槛,通过广泛调查和深度挖掘,选拔出学习成绩优异、政治素养坚定、奋斗目标明确、心理素质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的学生组建朋辈榜样队伍。

(一)选拔

(1)多样性

榜样作为一种外部存在影响教育对象的核心素养和精神品质,这种影响符合受教育者对于教育者所确立榜样的认同期待,也是符合教育者理想教育效果和产生情感共鸣的前提条件,当榜样的人生高度和价值追求是受教育者之所企可盼,才能唤醒受教育者知、情、信、意、行。榜样的选树更应丰富多元,“高大全”“抽象化”“概念化”的榜样有着天然的距离阻隔,难以激发大学生们心灵共鸣,需要在二者间建立稳定而持久的“交融”和“互通”关系。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榜样选树类型应契合大学生多样的个性选择与情感认同,类型要多元、个性要鲜明、情感要丰富,选取如学习之星、自强之星、双创之星、科研之星、技能之星、考研之星、就业之星等多类型群体,大学生会根据自我独特气质和价值观,取所需、遵所信,关注榜样某一突出的精神品质,在不同类型榜样的人生理想、为人处世、生活趣味上寻求相似性。此外,以地缘关系或民族性选取地域内榜样、少数民族榜样更具独特性,相互间有着天然的信任感、亲切感、依附感,更能激发情感共鸣和学习模仿,使榜样精神成为自我思想行为的价值遵循。

(2)层次性

“学有榜样,行有导向”,选取榜样时要注重年级上的结构性和差异化,在年龄层次、眼界学识、专业素养、心理素质的影响下,处于生涯探索阶段的大一新生和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四学生二者所关注的榜样是不同的,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大学生涯适应和起步阶段,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环境等诸多方面处于过渡成长期,对未知的领域充满期待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渴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寻求自我定位,在这个可塑性较强的关键阶段,选取的榜样应该是学业成果丰硕,兼具青春活力、阳光积极向上的特质,符合迷茫阶段大学生可见可效仿的外部存在,能在专业学习、各类竞赛、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实习、兼职、考研、就业等原因与社会接触更多,选取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及各个领域取得优秀成绩的毕业生校友作为榜样,通过做定期辅导报告、分享成功心得、加强校地合作等形式牵好线、搭好桥,构建帮扶和指导关系,帮助学生评估自我、取长补短,从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考虑,做好社会需求与自我设计,为未来发展找到合适的自我定位和价值归属。

(3)民主性

每个人的心灵有自己的形式,个体遵从内心模式探寻榜样,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学会理解、产生认同,进而感之于心、导之于行。当代大学生向往自由、崇尚理性、推崇民主,乐于评说榜样事迹和解读榜样精神,高校榜样的选树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成立榜样选树组委会,组委会拟定榜样评选条件,学院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学生报名,经过本人申请、班级民主推选、辅导员举荐、学院审核方式推报组委会,组委会借助新媒体对候选人进行宣传介绍,而后进行公众投票和最终评定。公众参与到榜样人物的评选当中,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榜样,这是学生主动寻找、自觉认同、自发学习朋辈榜样教育机制的基础,体现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化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主人翁意识,产生愉悦、崇敬、认同、信服和效仿学习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愿望,使榜样教育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二)培养

朋辈榜样在作为主体参与榜样教育过程前,要注重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升榜样的理论修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打造可见、可感、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为朋辈榜样教育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能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情感鼓励和行为示范。一是要选定负责部门,搭建培育平台,构建培育体系,建立培育基地;二是采取讲座、研讨、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实地考察和业务交流等培训方式,以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理论、工作方式、方法等为内容的朋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三是分门别类提高针对性,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培训内容的选择要各有侧重;四是要建立支持体系,朋辈榜样在年龄层次、知识技能和生活阅历的局限下,极易产生一些困惑和问题,高校应成立榜样导师团队,在培训过程中对朋辈骨干的个人成长进行观察指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提升朋辈榜样团体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线→面,榜样精神的示范宣传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榜样首先要“引人注目”,才能在关注中被认同和效仿,。新时期、新语境下,必须构建全媒体联动、纵横交互式传播、长时段链条宣传的立体化宣传推广机制,让榜样直观、鲜活可效仿。

(一)榜样事迹宣传

榜样事迹的宣传需要借助语言的载体,事迹的加工、整合、内化既要避免“千人一面”的话语叙事表达模式,又要避免单一化宣传方式。一要凝练榜样精神,让榜样事迹更“动人”,用好用活体现时代特点的网络新媒体,糅合出“别出心裁”的榜样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再通过“两微一端”平台,推陈出新,多管齐下,讲好榜样“故事”。二要宣扬榜样品质,让榜样人物更“鲜活”,根据各个新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为榜样教育造好势、造足势,通过公众号宣传榜样或展开对榜样评选和报告交流会的投票、点赞活动,鼓励学生对榜样人物和事迹发表评论,在交流互动和渗透引领的方式感染、熏陶,掌握宣传话语权,突出主流的术面宣传和榜样人物核心价值。

(二)榜样经验分享

单向的榜样事迹宣传仅仅是别人口中的“故事”,感染力、影响力和示范性极易“浅尝辄止”,在对话语语境中反思重构,在参与合作中积极体验,让受教育者产生从“高山仰止”的心理情愫到“心向往之”的学习愿望。通过精心设计的面对面双向互动进行碰撞交融,如举办专题报告、访谈、经验交流、巡回演讲等线下形式,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话题讨论、网上结对、在线咨询等线上形式,从事例的引申到品质的深刻渗透,榜样所分享的成长经历、成功经验、真情实感,现场交流互动及时为受教育者答疑解惑,让受教育者直观感受和体验成就感,进而对榜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主动效仿的热情,形成群发优势、感召引领和辐射效应。这种及时互动、碰撞交融的的交流方式,一方面让榜样人物更为鲜活,榜样事迹更为生动,调动和强化学习者积极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也能让受教育者感受优秀人才无形规范的现实标尺,一名优秀大学生应具有怎样的行为准则、人格特质和人生信仰,从理性认知到情感共鸣,以“榜样”作为督促自我成长的“利器”,调整学习态度,改变生活方式,督促自我努力拼搏、自立自强、全面发展。

(三)榜样文化建设

古语云:“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和谐美好、融洽自然的文化氛围具有润物细无声之效,高校应从精神、制度、物质、行为等方面不断充实“榜样”文化资源和扩展文育效应。榜样物质文化涵盖校园一切学习活动场所,需注重增强物质文化的宗旨意识和文化价值;榜样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培养榜样的主旨、标准、理念及榜样的价值、社会影响等。[2]以学校环境、文化设施和学校标志等物质形式为介体,如校训班训、三好学生事迹宣传展板、优秀大学生事迹宣传册等实物展品,包括人物传记、主题日、纪念日,精神文化是榜样文化的核心,是榜样物质文化的基础;制度载体包括从榜样的选树、宣传、学习到保障等系列制度,其权威性、合理性和民主性需得到捍卫和保证;行为文化指引导受教育者践行榜样精神具有可操作性和激励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悟榜样的精神实质,验证榜样所代表价值的真理性,把践行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变为受教育者的自主自觉和行为方式,用看得见的行为活动促进知行转化。

三、面→体,榜样效应的持续深化

榜样教育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在学习和效仿中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思维逻辑和价值取向,从自省、自查到自纠、自悟,把榜样精神内化为自己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与课堂学习实践中做到真学、真信、真行,把对他者的认同内化为内心自觉的遵守,形成人人学习榜样、个个争当榜样的良好风尚。

(一)层层递进,全过程教育

大学教育是一个有序而又完整的教育过程,榜样教育作为情理交融的体验性教育活动,由于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其面临的任务不同,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引导十分必要。大一新生处于“了解、尝试、适应、熟悉”阶段,要“开好头、起好步”,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了解专业状况和学科特色、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应树立一些学业优异、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的大学生榜样,引导、激励、调节、矫正学习行为,使学业目标和专业相结合,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人生新目标;二三年级的学生群体开始出现不同发展趋向上的分化,应分学业规划领域和学业成绩层次进行针对性榜样教育,确立学业、事业和职业定向,尤其重点关注学困生,可分专业建立榜样“一对一、一对多”教育督导小组,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加深对学业、事业、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大四学生面临毕业考研,处于新生活的全面准备时期,呈现“向往未来、跃跃欲试,面临选择、迷茫无措”心理特征,他们更多地倾向考研初试、复试或与工作动态相关的信息,应选树一些优秀就业或考研毕业生来校指导交流,帮助他们努力缩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距离,以期达到社会需要、自我需要与现实条件的协调一致,为人生角色的转换作好充分准备。

(二)由表及里,针对性教育

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价值取向各有不同,榜样引领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一是将榜样教育课程化,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按照教学体系整合优化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组建创新创业、升学考研、学习经验、科学研究、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由学生自主选择和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课程。二是组织主题沙龙式的讨论会,聚焦大学生成长所需,通过相互间观点的碰撞、讨论达成关于主题问题的共识,个人根据所达成的共识促进自我成长。三是践行榜样行为,通过参与榜样成长路径,培养他们的参与感、获得感建立榜样学习的模型,面对面接触、交流、学习和反馈,一方面,督促榜样不断进步永葆先进性,另一方面通过不间断刺激和长期激励,引发受教育者见贤思齐的心理状态,帮助受教育者及时解决阶段性困惑,树立远大目标。

(三)由此及彼,激励自我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要求的时候才能实现”。[3]高校朋辈榜样教育是一个追求自我提升为目标的动态持续过程,是朋辈榜样和受教育者共同进步、互相成就的过程,是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融交织的过程,更是朋辈榜样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如何讓追求进步和卓越以一种最稳定的状态永远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激发学生取其所长补齐缩短,在终生学习理念下进行自我教育,在榜样的示范、激励、关怀中身体力行。通过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目标化的互通式教育活动,重视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诉求,让朋辈榜样主体和客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从日常点滴中励志律行,树立良好形象,提升综合素养,引领校园风尚。

参考文献:

[1]黄信瑜.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反思与改革创新[J]. 江苏高教,2016,189(5):61-64.

[2]渠长根,贺艳秋:对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的基本认识[J].学习论坛,2015:09:17.

[3]唐盛昌,李英.“三学三高”教育模式的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4.3.

本文系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高校朋辈榜样文化建设研究”(NC2019B007)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冯蕾(1987.8—),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育人模式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