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突聋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1-10-26 08:47田芳洁王宇晴丁意丽冀飞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类固醇高压氧皮质激素

田芳洁 王宇晴 丁意丽 冀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 北京100048

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简称突聋,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突聋是临床常见的耳科疾病,患病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世界各国的治疗方案尚未统一[2]。近年来我国的突聋发病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1],但当前仍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支撑,美国的患病率为5-27/10万[3],美国每年新增约6.6万例。

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是对文献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4]。我们对近三十年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数据库上有关突聋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以加深对突聋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的了解,以期为突聋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数据库[5]为检索对象,时间范围是1990-2019年,检索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影响因子来自ISI Web of Knowledge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Edition 2019[6]。

1.2 方法

进入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数据库基本检索页面,在主题字段输入"sudden hearing loss" or "sudden idiopath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or "sudden deafness" 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or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时间跨度字段输入1990-2019年。检索结果下载后,输入到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年度分布

近三十年突聋相关文献共2111篇,从1990年0篇,1993年1篇,到2019年192篇,总体呈增长态势,国际上对突聋研究的重视程度、科研投入呈现增加态势。

图1 年发文量Fig.1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s per year

2.2 国家和机构分布

美中日韩德等排名前5位的国家发文量1338篇,占比63.38%,在突聋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活跃程度较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加拿大和美国的文献以30.38次、25.46次的篇均引用次数居于前列,在国际上受到更多的关注,学术影响力较强;中国和土耳其的篇均引用次数较低,学术影响力相对较弱。

表1 发文量前10的国家Table 1 The Top 10 Countries

表2 发文量前10的机构Table 2 The Top 10 Institutions

2.3 期刊分布

Otology Neurotology、Acta Oto Laryngologica等排名前10位的期刊发文量884篇,占比41.88%,是突聋领域的主要期刊。影响因子,是指一定时间内某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可用于衡量期刊声望、学术影响或出版物质量[7,8],10个期刊平均影响因子(1.585),数值偏低,说明突聋主要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一般。

2.4 研究热点分析

突聋共涉及71个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耳鼻喉科学(1340篇,63.48%)、神经科学与神经病学(418篇,19.80%)等。关键词代表了文献的主题和重点,其统计分析可以反映研究趋势和热点[9]。统计范围内共2934个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依次为突聋、聋、感音神经性聋、眩晕、耳鸣、预后、突发、地塞米松、MRI、鼓室内注射、内耳、耳蜗、梅尼埃病、类固醇、感音神经性、高压氧疗法、听神经瘤、治疗、糖皮质激素等。

统计数据表明,近30年突聋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眩晕、鼓室注射、高压氧疗法、耳鸣、预后等,其中:第一个十年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耳鸣、耳蜗、耳蜗血流量、眩晕等;第二个十年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眩晕、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耳鸣、梅尼埃病、高压氧疗法、内耳等;最近十年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类固醇/糖皮质激素、鼓室注射、眩晕、高压氧疗法、预后、耳鸣等;这些研究热点的出现次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最近十年对鼓室注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高压氧疗法等治疗措施,眩晕和耳鸣等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在突聋的治疗中[2,3],我国的医疗工作者普遍认为突聋患者应立即进行医疗干预,美国2019年指南认为突聋存在一定自愈性,等待观察和医疗干预的利弊不能确定,医生需将利弊告知患者,由医患协商选择治疗方式,糖皮质激素是我国和美国医生医疗干预中普遍使用的药物。关于全身和局部给药,有研究认为[10,11]鼓室内注射有效率和痊愈率高,特别是对于全身使用激素有较大风险的患者,而对低频及高频下降型患者静脉给药疗效更好。我国未将高压氧作为首选治疗方案[1],而作为补救性措施,有研究表明[12-14],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其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发病后14天内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较好。有研究表明[15],女性不同生理周期与突聋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不同时期女性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突聋患者眩晕或头晕比例约30%[1],伴眩晕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况,听力损失严重,前庭功能受累严重,且疗效较差[16-18]。突聋患者耳鸣比例约90%[1],伴耳鸣患者耳鸣疗效与性别、耳别、是否伴眩晕及耳闷等无关,耳鸣症状随听力改善提高而好转[19,20]。各频率均未引出的突聋患者多并眩晕,预后较差,需延长治疗时间[21]。突聋的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侧别、发病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伴发症、听力损失类型、情绪心理状况、合并基础病、基因等[22],在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听力曲线类型、血流变、血脂、年龄为突聋近期与远期相同的预后影响因素,近期疗效与血糖、甘油三酯有关[23],双耳同时突聋患者疗效可能与凝血功能相关[24],其治疗总有效率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25],纤维蛋白原可以作为全频型突聋的预后预测指标[26],深信度网络对于包含丰富、复杂变量特征的突聋数据能提供强大的预后预测功能[27],1000Hz阈值>25dBHL是低频下降型突聋预后的影响因素[28],突聋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整体较差[29],针刺治疗可以缓解突聋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30],采取干预提高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情绪管理能力可以改善预后[31]。

表3 发文量前10的期刊Table 3 The Top 10 Journals

2.5 中国研究情况

中国位列第2位,在国际中处于领先地位。发文量前十的机构依次为台湾大学医院(33篇)、台北医学大学(29篇)、国立阳明大学(22篇)、台湾大学(17篇)、台北荣民总医院(17篇)、中山大学(16篇)、奇美医药中心(15篇)、复旦大学(15篇)等。国际合作在科学研究中作用显著[32],中国发文中46篇文章为国际合作文章,占比15.75%,中国国际合作程度偏低,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排名前列的关键词依次为突聋、聋、特发性、眩晕、预后、Meta分析、MRI、耳鸣、地塞米松、类固醇、鼓室内注射、突发、中风、孕期等。中国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眩晕、预后、VEMP、类固醇/糖皮质激素、鼓室注射、Meta分析等,总体与国际研究保持一致,但对VEMP和Meta分析的关注度相对较高。

3 结论

综合以上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上近30年以来突聋相关文献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国际上对突聋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际上突聋研究文献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并有望在将来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表4 出现频率前40名的关键词Table 4 The Top 40 Key words

美中日韩德处于本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名古屋大学的发文量大幅领先,哈佛大学、慕尼黑大学的学术影响力较强。中国科研产出有了大幅提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合作有待提高。

Otology Neurotology、Acta Oto Laryngologica 等杂志是突聋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期刊,但学术影响一般。鼓室注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高压氧疗法等治疗措施,眩晕和耳鸣等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是突聋研究的热点领域。

表5 研究热点Table 5 The Research Focus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展示了近30年来突聋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并将中国情况和国际总体情况进行了对比。这对了解国际上突聋研究情况,指导中国学者开展突聋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类固醇高压氧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化及发展
类固醇治疗肾病综合征儿童致激素性青光眼的相关进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面部整形术后水肿的治疗进展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类固醇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及意义观察
类固醇激素的低温等离子体质谱研究
糖皮质激素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