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为青少年身心健康赋能的新思考

2021-10-28 03:38金圣杰陈祥和
武术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教师青少年

金圣杰 陈祥和 刘 波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疾病也随之产生巨变,并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农村青少年在青春期时身心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和留守问题等其他社会因素影响,农村青少年的体质和心理健康出现巨大隐患,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农村建设的进程和阻碍乡村振兴的顺利进行。[1]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正式发布,相关章节提出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的要求和政策。[2]

1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

1.1 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差,青少年体质普遍落后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来源紧缺,大部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不标准,器材老化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数据显示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学校仅占40%,而达到标准的学校又存在不利用、不更新的情况,导致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会等赛事难以保质保量开展,严重影响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3]此外,因为生存环境和条件艰苦,农村体育教师流动问题弊端严重,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导致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下滑严重。[4,5]

1.2 社会体育组织不健全,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

农村社会体育服务包括体育设施、体育制度、体质监测等服务内容,政府在农村社会体育的发展上缺乏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统筹,导致在建设社会体育服务时出现城乡体育场地的比例不合理、群众性健身场地较少和存在的锻炼场所名存实亡等问题。[6]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体育场地比例为31.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全面开展。[7]同时农村社会体育场所还缺乏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而农村居民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存在运动强度过重,运动技巧不足的问题,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城乡的特点与差异不够了解,使得农村居民难以顺利参与体育活动。[8]

1.3 体育产业开发力度小,农村居民体育意识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农村体育产业包括体育周边、娱乐健身行业和竞赛表演等行业,但由于外界对农村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等多方面都发展迟缓,同时,农村居民的健康锻炼观念淡薄,对体育产业不够了解,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9]。

2 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现状分析

2.1 留守儿童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镇,导致大量的儿童留驻在乡村,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6100万。[10]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日渐凸显,引发了教育公平、卫生保健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最为紧要。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低体重、皮脂厚度等营养指标与对照组的非留守儿童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11]同样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存在巨大隐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1.7%,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的38%(p〈0.05)。[12]因缺乏家长的直接关爱和家庭教育,容易造成青少年出现自卑自闭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隔代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低、监管不力和溺爱过度等问题加重了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和逆反心理,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13]

2.2 学校教育功能缺失

农村教师的教育方式过于模式化和机械化是农村学校教育出现弊端的主因,僵硬的教育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独自思考和反思能力,同时阻碍了青少年个性的成长,不可避免地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混乱。[14]研究表明,农村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全面落后于城市青少年学生,且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其中学校教育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15,16]同时强制性教育和体罚现象普遍,在青少年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能做到理解、尊重和体谅学生,一味的处罚和批评学生,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环境无所适从,压抑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17]

目前农村教育的发展存在众多矛盾,包括城乡教育差距、教育的公共服务无法覆盖农村和师资老龄化等,不仅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步发展,同时也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18]目前,农村中小学仍就缺乏教学设备和学生服务设施,而配备多媒体设备及后勤保障的中小学又存在“高配置、低效率”的现状,大量多媒体教学设备闲置,制约了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体育馆、舞蹈房和心理咨询室等形同虚设,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不到促进和保障。[19]此外,农村教育还面临着众多困厄,教育管理失范、教师薪资待遇低、教师补充方式单一和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仍亟待解决,导致了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缺失和教育失误问题严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0]

2.3 社会各界乱象丛生

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对青少年的要求重在求学和工作,而忽略了青少年身心成长;为了升学率和招生率等功利性指标,只强调学习纪律和应试检查的做法,漠视了学生的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百害无一利;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下达后忽视了地方的落实情况和回馈后的继续改良,导致政策变成了一纸空文;农村社区卫生中心、医院和体检中心缺乏设施设备,例如心理诊疗室、康复理疗所等体育医疗公共服务,导致对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状况的全面监测的缺乏;还有一些青少年社会机构打着青少年培训的幌子从中谋利,要想切实解决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1]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路径

3.1 学校体育

中央1号文件第四节“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中提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意味着学校体育将从硬件设施和师资等资源建设进行强化发展。[22]在硬件设施方面加大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体育场地和各种体育器材进行添补和更新维修,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运动会等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23]在体育课程资源上,因地制宜开发校本特色体育课程,弥补场地器材资源的不足的现状,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对传统特色项目进行开发改造。[24]在教师资源方面,对引进农村体育教师进行政策补贴,提高整体的教学条件与生活条件,对农村体育教师职称晋升等评奖评优方面优先考虑,同时可依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再培训和校外指导,加强农村体育教师创新学习的能力。[25]

3.2 社会体育

政策引导下,相关部门应加强呼吁农民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乡村体育文化氛围,刺激农民体育消费,积极投身建设农村体育事业,可以考虑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年终工作总结。[26]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专业师生、体育科研人员参与乡村体育指导志愿服务”,所以在制定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制度的同时,应合理招聘更多的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帮助农民参与体育锻炼。[27]对不同体育项目推进地区社会团体的发展,因地制宜利用农村体育场地举办体育赛事,杜绝闲置和他用现象。[28]

3.3 体育产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落后的体育意识是农村体育的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所以农民居民体育观念仍需增强,改变体育产业等于体育装备产业的惯性想法,积极促进农民参与到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29]增强开发乡村体育产业力度,地方政府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和修缮管理体制,保障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群体投身体育产业的开发。[30]进而加快农村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打造文化体育旅游、举办体育赛事和创建体育特色区域等,打造综合性体育旅游和赛事产业。[31]

4 农村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赋能

4.1 政府:加强体育政策宣传,多路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农村体育的服务和支持,农村体育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制度的保障,制度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政府将政策制度落实到位对于农村体育的开展至关重要。[32]就目前而言,政府对于城乡的体育管理以及部署建设依然存在失公现象,需要加强对农村体育的财政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政府需要在农村全面开展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科普工作,让农村群体养成运动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观念,提高农村对青少年参与体育的重视,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33]政府应落实政策鼓励毕业大学生下乡帮助农村体育,促成当地高等院校到基层农村培训指导,构建“村校定点”等合作培养模式,以提高农村体育的素养和管理水平。[34]另外。政府亟需加强对农村体育建设相关部门的考核,合理运用现有资源,加强特色体育锻炼与地区环境凝结,联合区域实际情况和环境以及农村居民体育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体育项目,如滑雪、龙舟、划船、登山、踩高跷等。[35]并且可以从器材设施中创新出更多体育锻炼形式,既能有效解决农村体育锻炼设施相关困难,也能达到吸引青少年的关注与兴趣的目的,推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进而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36]

4.2 社会体育:做好组织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主载体和总抓手

当下社会体育应构建完整的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社会体育服务绩效评价、问责和监督,并展开对促进农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工作,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体育服务体系的管理制度,对建设社会体育经费和资源分配作详细规定。[37]基础设施方面,保证对体育指导站、文体活动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农村老年活动室等农村体育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确保满足农村群众、青少年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并结合体育场馆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者和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和学校合作,举办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体育服务活动。[38]通过和体育产业洽谈合作,开展公益性体育组织的建设,加强社会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宣传,提高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组织社会体育活动期间,要做好后勤保障,保证青少年人身安全等意外情况。[39]

此外,还应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社会体育工作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对当地农村群众的体育人才培养,充实农村社会体育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40]搭建青少年专业人才成长平台,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定期举行农村体育交流培训活动,组织对农村当地的体育人才进行青少年健康等体育知识培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4.3 学校体育:改革体育课程模式、创新体育教学理念

农村学校体育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健康校园建设的各项要求,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根本,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的管理边界,注重学生的兴趣指向和个体发展,扭转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消极心理。[41]同时更新学校的器材设施,结合学校和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创新创造合适当地青少年的运动项目,例如沿海地区的中小学开展的游泳课居多,乡村中小学大多以篮、足、排三大球开展专项课程教学,虽然项目不同,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效果都如出一辙。[42]

另外,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差已成共识,不仅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加重了农村体育教师的流失。学校应重视和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护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前进发展。[43]体育教师也需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农村学校还应加强与城镇学校的联系,帮助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进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44]

4.4 体育产业:增进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社会服务的合作发展

图2 农村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赋能总览

农村体育产业可以围绕体育旅游、体育赛事、体育健康产业和体育休闲等新兴产业打造当地品牌,创办多元化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完善青少年体育产业链。[45]积极配合支持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组织建设、活动举办和健康指导等需求,构建满足青少年多元化需求的产业链。[46]对赛事和组织等活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体育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学校负责对青少年学生体育参与活动进行方案设计与指导,社会体育负责支持场地与政策扶持,体育产业负责人力、物力的资助以及宣传,创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链形态,以扩大青少年体育意识的普及与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47]

5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农村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政策依据,目前农村体育各行业百废俱兴,各相关部门应顺应国家政策号召,合理布局规划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工作,发挥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最终实现体育赋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教师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